8月20日的10点35分,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见过了中信上海营业部接连折价大宗的腌臜手段,但是who cares。不必用开盲盒的心态去博弈即将来到的中报,投资从来不是赌博。跌的时候,总想聊几句。——写在文前

伏美替尼治疗EGFR PACC的Ib期概念验证数据,即将在下个月的WCLC 2024会议上以主席研讨会(Presidential Symposium)披露。看到这则新闻,还是邮箱里Arrivent的订阅,没多久艾力斯的公众号也刊载了FURTHER试验的最新消息。

从做研究的角度看,伏美替尼这一款药物,串联起了艾力斯和Arrivent两家上市企业。在治疗EGFR 20INS方面,国内的二线III期临床(FURMO-003)推进顺利,全球的一线III期临床(FURMO-004)预计明年获得顶线数据,拿到了国内两项突破性认定,以及FDA 20ins 一线的突破性认定。在EGFR PACC治疗方面,这两年艾力斯在国内申请了两项注册临床,23年治疗PACC/L861Q罕见突变的一线临床,以及24年联合化疗,治疗PACC/L861Q罕见突变的一线临床。国外Arrivent围绕伏美替尼EGFR PACC/HER2(FURMO-002)制定了临床开发计划,并且拿到了孤儿药资格。

两相比较之下,海外在EGFR 20ins一线III期/EGFR PACC Ib期临床推进,尚未成药的情况下,海外投资者认可逻辑,Arrivent股价不仅没有破发,较年初涨幅30%;国内在伏美替尼商业化成熟,海外预期正向的情况下,艾力斯近期下挫25%,年底预估PE到了15倍,口诛笔伐中也不知道一帮人在怀疑些什么,尤其是一些喊着长期主义但每周都问利空的人,觉得蛮有意思的。

朋友丁兄问我,你在不在意这些人的买卖以及看法?

我说,完全不在意。

丁兄说,那就别浪费时间管他们干什么,多赚点钱买好公司的股份就行了。

...

话说回两家公司,从做企业的角度看,也有一些新的思考。

1.对于伏美替尼海外临床开发计划的理解。

2.Arrivent并不止是一笔BD合作,还是对艾力斯海外战略的架桥铺路。

1.对于伏美替尼海外临床开发计划的理解

在上篇讨论中,聊过NSCLC EGFR抑制剂研发企业的四条路,翰森阿美替尼代表的奥希(OSI)逻辑一致、国内市场的商业化之路,迪哲舒沃替尼代表的细分市场的出海之路,强生EGFR/C-MET双抗(AMI)代表的解决三代药的耐药之路,以及艾力斯伏美替尼希望走的第四条路。

这四条路延伸出一个问题,OSI和AMI代表的两种方向。

阿斯利康作为守方要把OSI的护城河挖的更深,一是用OSI+化疗来巩固自身作为一线标准疗法的地位,二是IB-IIIA期术后辅助、III期不可切除适应症,囊括更多的环节。换个角度来考虑,因为EGFR抑制剂没办法像K药解锁40个适应症,所以走这一条路的核心尽可能早地把某一问题的大部分领域都吃透,自己建立起更深的护城河。

而强生作为攻方,用AMI+LAZ/化疗来头对头OSI。从逻辑来讲,虽然PFS获益了,但是并没有解决AE的问题,在OS获益不明显的情况下,患者受到的痛苦也就多,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子,除非能解决耐药的问题,甚至从根子上预防肺癌。从目前看都很难。

那么,艾力斯/Arrivent在走第四条路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海外临床开发计划时,在OSI的逻辑映射下,证明伏美替尼都不差,且更安全,且剂量加倍能解决OSI解决不好的问题——占到EGFR患者的20%的20ins和PACC患者更安全的治疗,以及在后奥希时代的肺癌CNS患者精准治疗的。

伏美替尼EGFR 20ins海外竞争的核心,按照我的理解是三个一:要聚焦20ins的一线治疗,成为安全性第一的标准治疗方法;要成为明年第一家获批EGFR 20ins的小分子靶向药,比舒沃替尼一线获批速度更快;要围绕20ins适应症,一以贯之地把客户开发头,包括20ins的术后辅助、CNS患者等。

伏美替尼EGFR PACC目前处于Ib期临床,临床前数据显示不比二代药阿法替尼差,等待这次WCLC 2024的Ib期数据,这也是对于EGFR PACC患者前瞻性设计的临床试验的首个数据。做PACC的意义,按照我的理解,一是树立差异性的认知定位,从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让学者、医生及患者认可;二是积累更多EGFR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形成口碑,为后续伏美替尼成药后的PACC适应症更快上市铺路。三是相较于只能应对20ins突变的药企,实际上潜在患者人数翻了一倍,相当于多了一款新药。四是后奥希时代,特别是专利到期前后,对于伏美替尼敏感突变治疗,由于有了更多的真实世界数据,会有更多机会。

2.Arrivent并不止是一笔BD合作,还是对艾力斯海外战略的架桥铺路

除了伏美替尼的BD外,Arrivent对于艾力斯的意义,按照我的理解核心在于海外战略的架桥铺路。几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要走海外这条路?

伏美替尼分子国内的专利期35年到期(加上专利补偿期,预计再延后5年),专利时间不仅对应着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对应着企业的发展周期。一款创新药20-25年的专利,除去临床,实际商业化的时间在15-20年左右。对于艾力斯这样有了第一款商业化药物的药企(实际上是第二款,阿利沙坦酯BD给信立泰不算),对于后续的临床研发而言,2-3年一个新适应症上市,有一款BD其他公司药物,5-8年有2-3款自研优势药物,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相对有效的产品矩阵,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发展方向。

但是EGFR靶点竞争内卷+支付端空间受限的情况,如何保证2-3年、3-5年、5-8年断档期保证营收稳定、并且打开空间,还是得出海。Biotech出海一般是两个方向,第一是把药物给到MNC,第二是自建海外团队。艾力斯走了第三条路,BD给新组建的海外公司Arrivent,严格意义上这是一家为了伏美替尼建立的新公司,但又是一家独立的、本土化的美国公司,它的意义就不在于财务意义本身。

第二,Arrivent对于艾力斯还有哪些意义?

我理解有四点:一是补齐了全球多中心临床、上市的短板。二是打通了艾力斯后续药物的全球上市之路。如果有好的药物,譬如KRAS G12D脂质体注射液、新一代EGFR抑制剂,艾力斯可以通过BD给Arrivent的方式申请上市。三是搭建了人才引入和专业指导的渠道。艾力斯在研发上目前仍然缺乏人才,公司的核心是肺癌小分子药物研发,以及代谢机制的设计平台,但是对于能够形成协同矩阵的大分子药物、前沿靶点,能够更深构建自己护城河的前沿技术还是缺乏的。包括对于研发、临床、BD过程中的专业指导,这块可以通过Arrivent来提升。四是Arrivent药物的反向BD。

第三,Arrivent在ADC上的可能方向。

这两年来,Arrivent陆续与AARVIK、康宁杰瑞达成了ADC药物的合作。按照我的理解,EGFR ADC、C-MET ADC、EGFR/C-MET ADC是Arrivent有可能推进的方向。逻辑是更好地发挥公司在NSCLC领域的专业性,能与伏美替尼在海外形成协同作用。

Arrivent是艾力斯的一个投影。我也想对艾力斯提三个建议:

第一,在沉下心做企业的同时,也要关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认真回应市场关切。这是董事长和董秘的责任,“在预增公告行为上的不一致(去年三季度披露,后续一直没披露)、临床公告行为的不一致(有时候披露,有时候不披露)”、“对于部分资金疑似操纵二级市场的行为,公司不能始终无视,要及时回应关切”,如果价格低,在自由现金流逐步积累的过程中,如果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建议回购注销。

第二,在国内商业化初步成功,注重研发人才的引入,以及临床速度的持续加快。

第三,始终保持初心。要做伟大的企业,而不是偏安一隅的富翁。如果哪天Arrivent被收购了,也要独立自主地去推进Brrivent、Crrivent的合作。

——————

行百里者半九十。试玉三日,辨才七年,流言恐惧,真伪谁知。

路前面有山,总有一些人会停下来,但也有一些人会走过去。

无非是往更前面的路,走走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