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25%来自中国,优衣库遭疯抢背后是国内“代工厂”的悲哀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前言:

6月3日,优衣库X Kaws实体店上线,遭到顾客疯抢,甚至连模特道具身上的衣服也不放过。从本质上说,这次 Uniqlo X KAWS 发售的“乱象” 和近年来的每一次球鞋发售时所出现的“乱象”都是一样的,而唯一的不同只是这一次的疯抢程度有一点夸张。

这一“乱象”也可以看作是优衣库近年来在中国迅速扩张的一个缩影。根据财报数据,2018/19财年上半年,优衣库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益、溢利增长率均保持在约20%的高水准。而在最新一期福布斯排行榜中,优衣库母公司创始人柳井正成功登顶日本首富。

有意思的是,优衣库母公司迅销有限公司(06288-HK)在中国的代工厂有128家,占其总量的50%。换言之,除了设计元素外,优衣库近一半的产品都是地道的中国货。

营收25%来自中国,优衣库遭疯抢背后是国内“代工厂”的悲哀

疯狂的“KAWS争夺战”,设计元素主导的服装品牌

自6月3日凌晨起,一场“KAWS争夺战”率先在线上商城打响。不少粉丝拥趸在零点准时打开购物网站抢购。但是,迎接他们的并非零点秒杀的快感,而是网站服务器崩塌。

一边是“当前访问人数过多,请稍后再试”,另一边则是“单款销售超3万件,官方旗舰店已下架”,抢购盛况空前。

最终,在线上销售环节,优衣库要求部分商品每个ID限购链接,销售期从6月3日到9日。

而在线上疯狂抢购的同时,线下购买同时是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

从前往门店时的百米冲刺,到进入门店时的匍匐前进,甚至有些购买者由于太过激动认错门,据说不少抢T裇的人直接奔向了“名创优品”。

经过6月3日一上午的疯抢,各大优衣库门店相关联名款均已售罄。华东区港汇中心店收银员告诉表示,开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1点,在限购的情况下,基本卖空,高峰时段收银队伍从收银区排到了店门口。

该收银员介绍,库存1000件,目前剩余40余件,销量为华东二区7家分店之首。剩余的40件是联名款中比较普通的,所以有所剩余。最火的是白底印花(长沙网红地标图案),开门就被抢购一空。

在抢购大军中,夹杂着大量的黄牛和中国大妈,有的大妈购买多件T恤,拿取的也都是同款同一尺码的服装,不像是自用。而在二手商品平台上,某款联名T恤和布包已经被多人拿出来销售。原本99元T恤定价,最高被叫到了199元。

更疯狂的,在线下优衣库门店抢购中,不时有打闹、哄抢等消息传出。而为了抢占一件T恤,不少用户甚至将门店模特道具穿的衣服给“扒”了下来。

营收25%来自中国,优衣库遭疯抢背后是国内“代工厂”的悲哀

据悉,此次是优衣库与纽约当代艺术家KAWS联名推出的第六季UT,融合了KAWS经典的COMPANION和BFF角色,加上招牌XX眼设计,充满玩味潮趣。每一季新品发布都能够带来市场“哄抢”,可见艺术家设计因素在服饰品牌销售中的巨大影响力。

KAWS是美国涂鸦艺术家,其作品在201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1.159亿港元成交。本季全新联名系列UT特别从KAWS创作生涯早期至今广泛的雕塑和艺术作品中精选呈现,分别有12款成人装、6款童装、3款帆布包。

50%的代工厂在中国,重点开拓大中华圈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优衣库品牌仍属于日本品牌,但是根据其母公司迅销有限公司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全球242家代工厂之中,有128家代工厂分布在中国,占到总量的超50%。换言之,除了设计元素外,优衣库近一半的产品都是地道的中国货。

事实上,自从迅销有限公司提出全球化战略以来,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增速便远超日本本土市场。2010年至2017年,迅销在日本本土的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6.5%;而同期,海外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高达29.2%。

2018年,迅销来自海外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16%提升2018年的43%。其中,优衣库品牌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6.6%至8963亿元,占品牌总营收的51.1%,首次超过优衣库在日本的收入。海外市场又以中国为首的大中华区为主,占据25%的市场份额。

在2018/19上半财年,优衣库品牌累计营收5800亿元,同比增长14.3%,经营溢利为884亿日元,同比增长9.6%,从而取得收益、溢利双增长。

尽管大中华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优衣库品牌收益、溢利依然取得双位数增长。其中,中国大陆市场的收益、溢利增长率依然保持在约20%的高水准。

不难看出,成立已经35年之久的优衣库,其自身在日本本土的增长红利已经耗尽,但随着公司加快海外扩张,尤其是持续发力大中华市场,优衣库已成为全球快时尚巨头,并保持高速增长。

营收25%来自中国,优衣库遭疯抢背后是国内“代工厂”的悲哀

在迅销有限公司公布的2018/19半年财报中,截至5月14日,迅销集团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11个国家拥有242个代工厂。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销开始将生产力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但考虑到劳动力和生产力的稳定性,目前中国代工厂仍占较大比例。

与品牌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在优衣库品牌设计环节,却鲜见中国设计师或设计机构的身影。更有甚者,某些中国设计师因涉嫌抄袭,被优衣库取消评选资格。2019年5月,一位名叫“LI WEN PEI”设计师因抄袭设计图案被优衣库撤销荣誉资格并收回所发奖项。

从代工厂走向设计机构,国内企业还有很长路要走

2019年4月11日,《福布斯》杂志方面公布了最新的50大富豪排行榜,迅销集团的总裁兼董事会主席柳井正成功以249亿美元的身家,击败软银孙正义,成功登顶日本首富。

据了解,这是自2016年以来,柳井正首次回归榜首,而且根据排行榜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柳井正是这50人里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增幅达到了56亿美元。

而在过去的2018财年,迅销集团实现2.13万亿元的收益总额,同比增长14.5%;实现净利润1548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大幅增长29.9%,助力柳井正登上日本首富宝座。而迅销集团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大中华区优衣库的销售业绩贡献。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柳井正希望迅销集团在未来取代 H&M 和 Zara 的母公司 Inditex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商。

他表示,优衣库正在和谷歌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借用它的AI来分析流行趋势、气候变化等信息,以此来准确预测顾客需求。此外,优衣库还引进了自动零售机、智能客服等众多技术设备,这一切都表明了优衣库想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在服装行业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成立于1984年的优衣库,作为国际服装行业的“老前辈”,依然能够与“年轻”、“新潮”、“休闲服”等词汇联想在一块。这是科技元素的运用的成果,也是顶级设计元素精心打磨后带来的潮流引导。

营收25%来自中国,优衣库遭疯抢背后是国内“代工厂”的悲哀

对于国内纺织企业而言,能够叫的出名字的休闲、时尚品牌并不多。眼下更多的是拱手让出国内市场,甘心成为优衣库等国际品牌的代工厂,还要承担国际产业链转移带来的风险。

眼下发生的这起优衣库“哄抢”风潮,与其说是国人对优衣库品牌的盲目追捧,不如说是在国内纺织企业品牌缺失下,较窄的可选范围内的无奈之举。如果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同类国产品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会更加理性。而要实现这一点,完成代工厂走向品牌设计机构,国内纺织企业还有很长路要走。

结语:

这也为我们提了一个醒,在大家把重心放在互联网半导体技术领域研发时,在涉及大众生活衣食住行的消费领域,我们同样需要正是自己的差距。产业升级更不应只是强调技术发展,生产效率提升,还应该包括企业对设计灵感、市场理念的提升。

创新,并非只是技术研发,制度变革,还包括理念调整,灵感的发掘。从服装生产大国到服装品牌大国,需要中国纺织企业承担起时代的责任。

作者:李长祥

编辑:李雨谦

(来源:财华社的财富号 2019-06-04 19:2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