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春晓

市界

编辑 | 朗明

时隔两年后,海天酱油再现“蛆虫”事件?

9月17日,据广州日报全媒体报道,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称,前段时间从超市买回的海天酱油,开瓶用了不到一周,发现瓶内有活动的蛆虫。

与此同时,杭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浙江台教育科技频道报道,一名消费者在超市买了一桶海天味极鲜酱油,不到两周用了两次,就发现酱油表面漂浮着白色的蛆虫。而消费者本人也表示,自己每次用完酱油,盖子都会盖好。

对于这种情况,海天调味品公司的客服给出了回应,称生产过程有杀菌消毒和高温过滤,瓶子里的虫子不可能进入瓶身,是开瓶后保存不当。“酱油开封后,它的香气吸引这些蝇虫才导致的。”

报道发布后,不少网友表示,开封之后很难说,可能是消费者没保存好,蝇虫生了卵;有网友认为,说明酱油是真酱油,现在的酱油生蛆很难看到。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2017年-2018年,海天酱油也被曝光了多起生蛆事件。当时,有专家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厂家则认为是因消费者保存不当。2018年7月,海天味业还就“生蛆”事件发布“海天酱油安全合格,请放心购买使用”声明。

这份声明称,海天味业的产品均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在出厂前均经过检验合格。因此,未开封的产品不会有活虫和虫卵生长。至于酱油生虫的原因,海天味业解释,完全系消费者储存不注意、不当造成,与酱油自身质量无关。“只要科学保存,完全可以避免酱油生虫”。

市界发现,除了媒体报道过的案例,社交媒体及黑猫投诉平台上,确有大量消费者有同样的遭遇。海天酱油官方在黑猫投诉平台回应消费者时提到,“人民网之前有报道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证明生蛆和产品本身无关”,并附上相关报道链接。

这篇报道提到,导致酱油生虫的“元凶”是酱亚麻蝇,“普通苍蝇的卵在高盐分的液态食物比如酱油中是无法孵化的。而“酱亚麻蝇”直接产出的幼虫,却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并生长。而普遍怀疑的酱油本身携带蝇卵并孵化成虫是不可能发生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蛆虫”事件再曝光的同时,海天味业近期的股价也持续低迷。

就在9月3日,海天味业股价一度上涨至203元/股,市值也突破6500亿元。但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消费股泡沫”的说法,并认为对其估值过高。随后,海天味业股价突然“跳水”,并出现持续下滑。

至9月17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报157.67元/股,跌1.58%,总市值5109元,相比最高时的6500亿元,其市值在两周时间里蒸发1391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