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家基金公司、同一个投研平台、同一种固收 策略,不同的基金经理,产品跑出来的收益率差距就是在持续扩大。这个差异源于基金经理的运气?责任心?投资水平?

2020年8月初,速战速决搞了个“宝猪稳发1号”FOF实盘组合,是个打新主题的追求绝对收益的稳健型组合。在天天基金APP可以搜索得到。

当时的契机是发掘了中银基金的打新系列基金,当机立断,从2020年8月5日起连续买了5天,完成百万级建仓计划。

翻出了当时的“宝猪稳发1号”建仓计划原图,如下(忘记当时标的颜色代表什么了......):



由于限购的原因,又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喜欢凑整数、金额凑整、持仓比例凑整,又想抓住时机快速完成建仓,所以搞了11只基金。苗婷7支宋殿宇4支,把组合跑起来了。


看下这近半年的收益情况,宋殿宇的4只收益率齐刷刷落在后面,包揽倒数1-4名。

苗婷7只产品,近半年平均收益率10.3247%;

宋殿宇4只产品,近半年平均收益率7.8135%%;活活差了2.5%,年化5%的差距


如果是权益类产品,这点收益率差距可以忽略,但是因为是固收 产品,收益率空间弹性有限,还是该引起我们关注与警惕,毕竟债券经理和交易员谈固收。那可是1bp1bp的抠着算哪。100万固收投资一年差5万块,还是蛮不爽的。

同一家基金公司、同一个投研平台、同一种固收 策略,同样0.8%的三项费率(例外的是苗婷的裕利,0.85%%),两人公开的投资履历也半斤八两。不由好奇这是为什么。


我猜原因有几种可能:

1、运气

这个固收 策略的收益关键在于IPO打新中签情况,中没中签,大肉签中得多还是小肉签中得多?

运气怎么鉴别?

想来想去,看面相、凭直觉,无他。

从万得上摘的照片,大家看看无妨,莫非一个阳光、一个苦相?



2、责任心

责任心怎么鉴别?

还是可以看面相凭直觉、当然真正有效的是去内部打听,是否兢兢业业精耕细作。。

如果没有基金公司内部人脉的呢?莫非不如来个性别歧视,优选某一性?

仔细分析下公开履历,苗婷是交易员出身,交易员的岗位要求就是精细化操作、同时也积累丰富人脉,每换个岗位都是又上个新台阶。宋殿宇跳槽更频繁些。


3、时候未到

回看了近2年的业绩,苗婷均值36.3195%,低于宋殿宇的37.56%。近一年的业绩,苗婷均值17.143%,高于宋殿宇的14.6645%。

是否说明这一年,宋殿宇一直在相对退步?还是他的运气与责任心退潮了?

还是,会不会这半年并不能说明什么?

再给宋殿宇一点时间,看他能否重新超越苗婷?


大家怎么看?挺想发起个投票贴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