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晴雨

编辑:贺婧

风品:沈禾 车一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乳业巨头蒙牛,最近比较烦。

5月13日,达能与蒙牛乳业八年“联姻”正式画上句号,前者出售蒙牛约9.8%股份,获得154亿港元。交易完成后,达能将不再持有任何蒙牛股份。

从第二大股东到分手扬镳,不少舆论认为,达能的决绝或与蒙牛业绩下滑相关,套现资金将为其在华其它并购或投资作准备。

除了资本遇冷,市场环境也不友好。

沸沸扬扬的《青春有你3》“倒奶”事件,涟漪效应仍在发酵。

新华社评论“偶像能不能出道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节目组和赞助商却获得了高热度和巨大收益。”。

这个点名,让赞助商,始作俑者之一的蒙牛乳业如坐针毡。

5月7日,蒙牛“真果粒”发出致歉声明:深刻反思,积极整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食品浪费,对于不良社会影响道歉,并对未饮用的活动产品或未使用的助粒值制定了退货方案。

01

10年488亿!“营销大神”好日子结束

实际上,蒙牛重营销的失格反噬,来得并不突然。

就在4月,其刚因营销“碰瓷门”,惨遭博鳌亚洲论坛怒怼警告。

频频翻车,的确需要深刻反省。只是,于蒙牛而言,困扰不止眼前热点,更在成长忧虑。

“流水的选秀,铁打的蒙牛”。

蒙牛对营销的痴迷,可能要追溯回2005年。蒙牛酸酸乳在《超级女声》上投入3000万,配合节目投资近1亿元的广告费用,最终换来近20亿元销售额,蒙牛酸酸乳一战成名,超过伊利优酸乳成为乳饮料第一品牌。

胜仗鼓舞下,蒙牛开启了“粉丝经济”的放飞模式。

不得不承认,近乎疯狂的营销活动,也给蒙牛带来不少甜头。以旋涡中心的《青春有你》为例,蒙牛2020年财报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2020年蒙牛液态奶收入近684亿元,真果粒系列实现12%增长,真果粒系列花果轻乳系列通过冠名《青你2》成功上市推广,在本来销售下行的疫情期间,真果粒通过产品高端化、借势顶级流量与年轻消费者积极沟通,实现了逆势增长。

据澎湃新闻统计,《青春有你2》选手刘雨昕后援会的支出清单显示,粉丝集资中有75%的钱被用来买奶。刘雨昕、虞书欣等出道的9位练习生,后援会合计买奶支出4782万元,为蒙牛贡献近百万箱销量。

当然,蒙牛的触手不止《青春有你》。

据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蒙牛赞助了至少15档综艺或选秀节目,有的还是独家冠名。

此外,品牌代言人也是大手笔。从2010年至今,章子怡、孙俪、李冰冰、李易峰、吴亦凡及足球明星梅西等都曾是蒙牛的品牌代言人。

然营销大神的光鲜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2020年财报显示,蒙牛乳业广告宣传费为68.031亿元,2019年更达84.999亿元。拉长时间维度,2018年70.058亿元、2017年50.831亿元、2016年53.337亿元、2015年40.851亿元、2014年41.773亿元、2013年27.101亿元、2012年 22.576亿元、2011年28.41亿元(根据当年广告宣传费占营收比例推算得到)。

粗略算来,十年间,蒙牛仅广告宣传费就耗资约488亿元,可谓一掷千金。广告宣传费的营收占比,也呈走高趋势,2019年达到10.80%,2020年降至8.90%。

从2016年到2020年,蒙牛净利润分别为:-7.51亿元、20.48亿元、30.43亿元、41.05亿元及35.25亿元。可见,广告对蒙牛盈利有较明显影响,这也是其营销大手笔、不乏粗放动作的原因所在。

但追逐红利也要有敬畏之心。

回到本次“倒奶”事件,投票二维码为何不印在箱子里,而一定要印在瓶盖中?

据深燃报道,如若投票码在箱子里或是以奶票形式存在,经销商拿到投票功能的奶饮品时,就会雇人将奶和奶盖、奶卡、奶票拆分,从而如愿得到选票,产品还可二次流入市场。

只是由此带来的乱价商品,显然触动了蒙牛利益。而将投票二维码印在瓶盖里,即可直接拉动销量、避免二次流通之忧。然这种急功近利,却埋下了浪费祸根。

最终闹剧收尾,蒙牛不仅收割狂欢结束,也要品尝过度营销的苦果。

红星新闻5月6日报道指出,目前《青春有你3》前9名选手助力值已超5600万。粉丝为偶像打榜花费超2亿元。

那么,节目叫停、真果粒宣布退货,会对蒙牛业绩造成多大影响?而伴随美誉度下降,更深的隐性品牌损失更不可不察。

另一厢,监管层也重拳出击,“未成年不得参加选秀类网综”、“选秀类节目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进一步加强网综节目创作播出管理”三剑齐发。

换言之,靠网综拉销量的美梦彻底破碎。强监管、强规范下,“营销大神”的好日子结束,其营销战术、乃至发展战略面临深度调整。

02

业绩疲态 并购是与非 警惕大而不强

这对本已营利双降的蒙牛而言,无疑雪上霜。

如上所文,蒙牛2020年业绩并不尽人意:营收760.348亿元,同比减少3.8%;净利35.250亿元,同比减少14.1%。

营利双降的疲态之压,营销激进也就在情理中。

换言之,乱象之中,也透出蒙牛的发展焦虑。

除了营销大手笔,蒙牛也是资本江湖的狂热并购大户。

2009年中粮入股蒙牛,2010年,蒙牛收购君乐宝,独立运营;2013年到2018年,5年内完成4次并购,将现代牧业、雅士利、多美滋中国、中国圣牧收入囊中。

2016年9月,达能出身的卢敏放出任公司总裁。在其治下,公司收购步伐再次加速。卢敏放曾表示,公司无论作出任何增持或并购并购,都是从战略考量出发。

仅2019年,公司在澳大利亚连续发起3起收购,将澳洲LDD、贝拉米及BurraFoods等3家拥有高端品牌的乳企纳入囊中。

这被不少人视为蒙牛产业链布局的一盘大棋。上游,通过收购全国最大牧场现代牧业争夺奶源,收购有机奶源中国圣牧推进有机乳品业务。下游,收购雅士利补足薄弱的奶粉业务。海外,通过并购打造高端乳品品牌矩阵。如若顺利打通,将收获一个更庞大的全产业版图。

然理想丰满,现实也骨感。并购也是如烹小鲜、甚至如履薄冰。并非一买了之,除了资金,更考验标的成色及后续业务协同、战略整合等综合经管能力。细观蒙牛的上述收购,多为重资产、长周期标的,看似短平快,实则考验力极强、难免短期承压。

实操看,一直经营良好的现代牧业,2016年出现上市以来首亏,亏损7.8亿元,直到2019年才转亏为盈。

2013年斥资124.6亿港元拿下的雅士利,更是经历连续三年营收、利润双下滑。而为蒙牛带来巨大利润的君乐宝,2019年被卖掉,换而代之的是网红奶粉贝拉米。财报显示,2020贝拉米为蒙牛集团贡献10.3亿元,而君乐宝2019年即为蒙牛贡献营收111.2亿元,相当于10个贝拉米。

不过,目前看,也有利好信号:

以2020年为例,现代牧业销售收入60.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净利7.84亿,同比增长124%,创历史新高。中国圣牧营收27.79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为4.07亿元,同比增长1365.9%。雅士利营收36.49亿元,同比增长7%;经营盈利增长200%;净利润1.01亿元。业绩回暖,说明蒙牛业务间的协同整合初见成效,值得肯定。

但另一厢,2020年整体业绩的颓势下滑,也说明蒙牛仍在遭遇困境,值得反思。一味买买买看似短平快,也暗含诸多隐忧,如把控不好节奏及标的选择,往往易让企业陷入规模陷阱,导致大而不强、大而不稳。

一些信号值得警惕:首先是资产负债率,2019年蒙牛一度高达58%,2020年也达到53%。现金流看,2016年、2018年、2020年三年为净流出。财务稳健性值得考量。

并购带来的商誉风险也不可不察。截至2020年12月31日,蒙牛商誉达到48.8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并购资金来源并非大股东注入,而是以借款为主。公司账面长短期借款近200亿,这也是影响净利润的重要因素。2020年其财务成本高达5.12亿元。

业绩不振、财务数据隐忧,自然不利资本态度。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达能能够从蒙牛身上获得的投资收益不再理想。达能在其2020年财报中也提到了蒙牛,称“来自联营公司的经常性净收益从9800万欧元下降到8500万欧元,反应了蒙牛和雅士利的表现在退化”。

从股价变化看,2014年2月达能以约51.53亿港元的资金拿下了蒙牛定向增发的6.6%的股份,每股认购价格42.5港元。而2021年5月14日收盘,蒙牛股价为42.85港元,市值1692亿港元,资本表现确实不太够看。不仅被老对手伊利(市值2389亿人民币)远远甩开,甚至还被“后浪”中国飞鹤(市值1974亿港元)逆袭 ,是否与其综合乳业巨头的形象不甚相符?

03

再创之梦有多远?

业绩、口碑、资本三重压外,老对手伊利的强劲增势,也让其压力不小。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含乳饮料行业现状及典型企业分析:伊利》显示,伊利已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

对比业绩,2020年伊利总营收968.9亿元,同比增长7.38%,比蒙牛的760.348亿元高出208.9亿,且保持向上增速。净利润70.99亿元,几乎是蒙牛35.25亿的一倍。

更可怕的是,2021年第一季度,伊利营收和净利增速高达32.49%和147.69%,迎来史上最强开门红。

拉长时间线,2015年至2020年的这6年时间里,蒙牛营收从490.27亿元增至760.34亿元,但净利润增长乏力:从23.67亿元到35.25亿元。而伊利营收从598.63亿元增至968.9亿元;净利润从46.31亿元升至70.78亿元。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老对手的强劲之态,更凸显蒙牛业绩颓势。

对于业绩下滑,蒙牛2020年报中做了两点解释:

一是如果剔除掉君乐宝(已出售)和贝拉米的业务,公司的可比收入增加了10%左右;二是公司投入了较多的疫情防控开支,导致可比净利润下降14%左右。

深入看,也透出蒙牛伊利的不同发展战略:外延式增长VS内生式增长。

产品战略看,相较于伊利的产品结构转型及品类的多元化发展,蒙牛营收结构较为单一。2020年以特仑苏为主打的液态奶,收入677.5亿元,较2019年678.8亿元,增长不到0.1%,且液态奶占到整体营收近九成。这或与其大量资金用于项目并购不无关系。

反观伊利,2020年伊利的液体乳实现营收761.23亿元,占比达78.86%;奶粉及奶制品实现营收128.85亿元,占比13.35%;冷饮产品营收61.58亿元,占比约7%。

同时,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蒙牛与伊利的差距,更多是在渠道方面。伊利在有机奶粉,羊奶粉,特配粉方面还存在缺失。

伊利采取渠道下沉的经销策略,而蒙牛走的是大经销商和并购扩大版图道路。大经销商虽能直接带来销路,但也有一定弊端,大其对终端的管控能力较差,渠道不够深入,很多乡镇、农村地区覆盖并不到位。于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广大下沉市场的消费力崛起,让蒙牛陷入了渠道改革的阵痛期。这也是伊利反超的最大原因。

庆幸的是,蒙牛也做出了系列渠道改革:平衡经销商、销售公司和事业部,进一步下沉至下线城市;通过大数据采集、差异化市场策略以及和零售商合作,增强对KA的管理;注重便利店、校园、餐饮以及电商等特殊渠道的开发等。

但民生证券2020年8月发布的研报也指出,蒙牛渠道下沉能力有限,难以通过大规模下沉至下线市场以获取增量市场份额。尽管蒙牛短期仍以收入导向为核心战略以阻击伊利,但从自身企业发展周期来讲,其改革红利释放周期基本接近尾声,后续两强若持续强竞争将是两败俱伤。

从2020年报及2021一季报看,两败俱伤或有些悲观,市场似乎正向单寡头演进,头部聚焦效应下,蒙牛何去何从,值得其反思。

遥想2017年,蒙牛CEO卢敏放曾豪言立下“两个千亿”的大目标,即2020年蒙牛销售额达到千亿,市值也要达到千亿。巧合的是,同年伊利也提出2020年营收破千亿的目标。

目前看,双方都未完成“营收千亿”目标,而蒙牛差的更远些。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2020年报中定下了2021年的目标:“营收1070亿、利润总额93亿”。

不过,蒙牛的豪情信心也依然不减。

“如果给蒙牛2020年的表现打分的话,我打满分,因为我们顶住了压力,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我们股价从最低点24元,一路上涨到41元,涨幅达70%,总市值站在1600亿港元以上。多家机构给予我们买入评级。”2021年4月在采访中,蒙牛总裁卢敏放如是言。

2020年报中,蒙牛对未来的展望是“2025年,再创一个新蒙牛”,紧抓疫情后国民消费习惯及渠道变化趋势带来的新市场机会。

这就意味着,其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在面临业绩、口碑、资本、对手四重压下,这个目标的挑战性不可谓不大。

这个五年再创之梦如何实现?是否再次食言?

当然,有梦想总是好的。

卢敏放表示,未来蒙牛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公司的有机增长,未来5年蒙牛要打造数个百亿新品类集群。到2025年,蒙牛的品类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奶酪、鲜奶、奶粉三大业务都会上到百亿以上规模。

显然,蒙牛乳业也意识到外延并购带来的弊端,开始细化深耕自身产品品类赛道,值得肯定。说千道万,产品为王,尤其是身处竞争日烈、高迭代、强创新的乳业赛道。

欧睿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8年14年间,奶酪复合增速高达22.5%,预计2023年时,市场规模达到105.3亿元;不过,相比鲜奶其体量还是太小。2019年国内鲜奶销售在液态奶销售额的比重仅26.71%,而美国、日本均已超98%,预计未来三年,鲜奶市场复合增速将在10%以上。

只是,大市场,也意味着大竞争。

以鲜奶为例,近年君乐宝增速强悍。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君乐宝低温酸奶增速在行业居首,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三。新品简醇酸奶,年销售量达14亿盒(杯、袋)。就在2021年5月11日,君乐宝乳业董事长魏立华还公布了新目标: 力争在5年内做到低温酸奶全国第一。

两巨头都有雄心,昔日一家人是否要有一番血拼?

而蒙牛乳业一直耿耿于怀的奶粉市场,破局则更需实力。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国产翘楚群雄逐鹿,外资品牌雀巢、惠氏、澳优、合生元也虎视眈眈。蒙牛并未多少核心优势。突围之路不好走。

再创一个新蒙牛,卢敏放胜算几何?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五年太久,只争朝夕!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