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临近尾声,蒙牛乳业的董事会进行了近几年最大的一次重组。11月30日晚,蒙牛乳业发布董事变更、授权代表变更、董事会委员会组成变更公告:

据悉,自2021年12月1日起,孟凡杰已辞任执行董事;牛根生已辞任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焦树阁(又名焦震)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Julian Juul Wolhardt 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张晓亚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及邱家赐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其中,牛根生的辞任在业内最为引起轰动: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传奇人物”,牛根生于1999年创立了蒙牛,并带领蒙牛一路跻身中国乳业的第一梯队。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此前,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并表示其今后将主要投入慈善工作,但保留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一职。如今,牛根生再次辞去非执行董事一职,原因是其到了退休年龄,正式功成身退,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

随着牛根生等前辈功成身退,新班子也即将走马上任。

据蒙牛公告,自2021年12月1日起。委任王燕、张平为执行董事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委任王希为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委任叶礼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薪酬委员会成员;委任李恒健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成员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委任葛俊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王燕,张平本身已是蒙牛的副总裁。不止如此,在此之前,43岁的王燕历任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人才发展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副总监等职务。56岁的张平则身兼蒙牛首席财务官。

此次蒙牛人事变动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新管理班子又将带领蒙牛往何处去?

牛根生“功成身退”,中粮蒙牛进一步强强联合

事实上,梳理蒙牛发展史,可以看到,牛根生在任期间已经完成了时代赋予蒙牛的历史使命:1999年,牛根生与邓九强、侯江斌等人齐心协力创办蒙牛,随后,在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的销售额从1999年的4365万元,飙升至2002年的21亿元——仅创办三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

2004年6月10日,蒙牛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2007年,蒙牛以213.18亿元的销售额超越伊利(193.60亿元),并在此后的4年中持续保持着这项记录,可以说在乳制品行业风头无两。

如果说在企业创始初期,有魄力、有能力,甚至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把手是企业能否顺利跻身第一梯队的关键,那么到了企业有了一定体量时,若想进一步发展,则需要与实力更雄厚的外来力量强强联手——2009年,中粮集团入股蒙牛乳业,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权,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为蒙牛下一阶段的发展保驾护航。2011年7月,中粮再出手增持。

中粮入股蒙牛阶段,蒙牛进入了下一个高速增长期:蒙牛的销售额从2011年的37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60亿元,并提出未来3年销售额破千亿元的目标;蒙牛市值增幅高达1023.6%,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在此阶段,蒙牛完成了对现代牧业、中国圣牧、贝拉米等多个公司的收购,版图日益扩大。

不止如此,中粮集团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后,蒙牛逐步建立起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完善党组织体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推动企业全面助力国家奶业振兴成绩斐然,“把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党建与生产齐头并进,把党建成效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而随着蒙牛与中粮强强联手、驶入“新高速”时,完成了上一阶段使命的牛根生也逐渐淡出了管理层,投身慈善事业——当然,这也与牛根生个人性格有关,从其2004年捐出全部个人股份,就可以看出其对慈善事业的热衷,正如黄峥等互联网大佬退休后投身生命科学事业一样,大佬们在功成名就后,往往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而此次,蒙牛董事会再次重组,意味着其管理层进一步优化、与中粮集团进一步强强联合,为其高质量国际发展、“再创一个新蒙牛”铺路。

“新官上任三把火”:蒙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对于调整,蒙牛表示,此次调整既体现了公司充分重视董事会治理,也反映出中粮集团对蒙牛管理层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新任董事会成员更加多元化,任期更加合理,体现了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战略能力进一步加强、ESG管理更加优化,将为持续推进现代化企业治理、实现“再创一个新蒙牛”五年战略目标提供更好支撑。

诚如此言。作为国内的乳业龙头企业,蒙牛的野心不止“800亿”。2020年底,蒙牛瞄准了“2025年,再创一个新蒙牛”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战略“五年计划”。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国内、国际乳品市场更好联通,让蒙牛在中国、在全球都能实现高水平发展;此外,重构供应链、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蒙牛升级为生态化、平台化企业等任务对蒙牛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业内率先喊出全球化并广受关注的中国乳企,近几年,蒙牛在全球化布局上步履不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数据显示,蒙牛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达68座,年产能合计逾1000万吨。

此外,蒙牛在海外的企业均实现了盈利,有效促进蒙牛在海外当地市场的发展。同时,通过蒙牛的全球化布局,在实现国内外资源对接的同时,也帮助中国乳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以国内国外双循环来带动行业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正如卢敏放所言:“我们不仅要把企业的经营做好,还要把企业的故事讲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讲好中国乳业,成为‘中国乳业代言人’”。在不断推动中国乳业走出国门、提升中国乳企话语权上,蒙牛从未停下脚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随着蒙牛的管理日益完善、战略能力进一步加强,“再造一个新蒙牛”指日可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