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为了炒股学会计之后精心梳理出来的财务有关知识点及其公式。文中不仅仅只是介绍公式本身,而且结合了我的个人经验对公式的应用做了简单点评。如果你是想做价值投资,或者按价值投资的思维来买股票,那么这些基本知识大部分都是要掌握的。我文中已经做过知识点筛选了,对股票投资有价值的财务知识都梳理出来了,你可以针对这些知识点按图索骥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把本文中的知识点都搞懂了,你也是半个财务专业人士了。

正文:

如果能够把我总结的这些财务指标含义、公式搞明白,你就是半个财务专家了。这些知识是炒股价值投资者的基本功,不过中国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伪价值投资者,未必懂这些。股民如果不懂这里的核心知识,迟早是亏损的命,短时赚得再多都会亏回去。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只是炒股赚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不懂这些核心知识,长期(10年20年以上)来说炒股必亏。懂得了这些,但是如果缺少了其他有关的必要的非财务的相关知识(比如经济泡沫史),特别是如果没有好的心态,炒股还是会亏,大部分经济学、金融学、财务有关专业的专家炒股也亏本就是明证。

∆1、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会计第一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此会计恒等式也可称为会计静态恒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期初或期末)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相当于给公司拍了个全景照片。

∆2、会计动态恒等式(会计第二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此等式反映的是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动态情况,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相当于给公司的运营拍了视频短片。

∆3、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也叫所有者权益(全称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也就是公司股份的账面价值。

净资产=资产-负债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总股本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净资产-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净额-长期摊薄费用)/总股本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从2007年起的年报中被取消了,但是这个很有用,相当于把净资产中的水分去掉了,可以自己推算。

可辨认净资产=净资产-商誉

每股可辨认净资产=可辨认净资产/总股本

商誉净资产比例(自创)=商誉/净资产

商誉就是并购溢价,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事实上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账面伪资产。商誉越小越好,商誉净资产比例越小越好,如果超过20%,就说明这个公司的净资产水分很大。

格雷厄姆净资产账面价值=净资产-商誉-无形资产

格雷厄姆有效净资产比例(自创)=格雷厄姆净资产账面价值/净资产

格雷厄姆每股净资产(自创)=格雷厄姆净资产账面价值/总股本

∆4、市净率(PB)

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可辨认净资产市净率=股价/每股可辨认净资产=股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商誉)

资本密集型的公司用市净率评价比较合适,比如钢铁类、高速公路类、电力企业、制造业等。

从历史经验看,当市场中一大批公司股价破净或接近破净时,大盘也基本上跌至底部了。

一般情况下应该买市净率低于1~2左右的股票。

∆5、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等。

∆6、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小于30%比较稳健,最好不要超过60%。

类似的指标:

权益乘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1/(1-资产负债率)

权益乘数事实上是通过负债,对利润进行放大的倍数。

∆7、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般来说产权比率小于1比较稳健。

∆8、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净资产-无形资产)

严格来说,应该是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净资产-无形资产-商誉)

∆9、已获利息倍数(利息偿付比率)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已获利息倍数越大,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就越小。

也叫利息费用保障倍数,利息费用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税后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不仅包括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还包括资本化利息。所谓资本化利息,就是企业为构建某些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融资租赁利息)。有的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财务费用明细表上有“利息支出”数据,没有的话可以用财务费用(不全等于利息支出)替代。

∆10、固定支出保障倍数

这个相当于广义的利息费用保障倍数。也就是考虑长期经营租赁费用的利息部分。

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可用于偿付固定支出的收益/固定支出=(税前利润+固定支出)/固定支出=(税前利润+租赁费中的利息费用)/(利息支出+租赁费中的利息费用)

∆1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

∆1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于制造业来说略大于2(1.5~2.5)比较好,至少也要大于1。

相关联指标: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薄费用)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余额)/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略大于1比较好。

∆14、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略大于0.5比较好。

∆15、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得利。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按一定比例向地方政府税务机关计缴的所得税和费用。

其他一些概念和公式: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16毛利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因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

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

生产制造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产品销售收入-相应产品销售时实际成本(即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

∆17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是直接发生的成本,不包含期间费用。营业成本能够拆细到与各类产品一一对应,而期间费用就无法如此拆分。

优秀公司的毛利率一般在30%以上。

注意毛利率急剧提高的公司要注意其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是否出现异动,否则有可能是靠广告轰炸提高的毛利率,含金量不高。

∆1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我们说的上司公司利润,应该是年报中的去除了“少数股东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要把被控制公司中的除上司公司之外股东所享有的利润去掉。

∆19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并不算一个会计科目,也不是一个财务指标,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个是极端重要的一个信息。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简单来说,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经营无关的意外之财或意外的损失。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是给公司的业绩卸妆,减少其利润操纵的机会。

非经常性损益比经营外收入和经营外支出的范围更广。

∆20、扣非净利润

扣非净利润=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

扣非净利润全称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股本

基本每股收益指的就是以上公式。

稀释每股收益,用来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常见的潜在普通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购股权、股票期权等——这些金融产品将来都可能增加上市公司股本。稀释每股收益,就是假设现在这些产品现在已经转换成股票,由此按照新的总股本,计算出来的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潜在总股本。

扣非每股收益=扣非净利润/总股本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股本)

∆22、市盈率(PE)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选用上一年的数字,那么就成为固定市盈率:

固定市盈率(LYR)=股价/最近一期年度每股收益

由于固定市盈率相对季度最新业绩来说,反馈滞后,市场上(大部分股票软件)还经常采用动态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股价/预估全年的每股收益

预估全年的每股收益=(本年截止到当期的每股收益/N)*4

其中第1季度、第2季度第、第3季度、第4季度的N的取值分别取1、2、3、4。第4季度计算出来的动态市盈率等于当年全年的静态市盈率。对于业绩与季节强相关的公司,某季度的动态市盈率计算值可能会被高估或者低估。

更合理的是用滚动市盈率:

滚动市盈率(TTM市盈率)=股价/最近4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之和

TTM是最近12个月的英文缩写。

扣非TTM市盈率(自创)=股价/最近4个季度的扣非每股收益之和

公司的市盈率至少要低于“1/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否则还不如把钱放银行。

一般情况下应该买市盈率低于20的股票。

∆23、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

∆24、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

主营业务净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售后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销售利润率是综合性较强的指标。

由于净利润中包括了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项目,这几个项目跟销售收入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果这几项影响较大时,一般采用销售营业利润率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销售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利润中还包含了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占比较大时,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来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

∆25、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其中平均净资产=(期初+期末)/2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末净资产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

加权平均净资产主要是考虑上市公司在一年中,有可能由于发现新股融资等因素,导致净资产突然增加。将这个考虑进去,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将更客观。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如下:ROE= P/(E0 + NP2 + EiMiM0 - EjMjM0)。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

(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

也可以用公式:

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净利润/净利润)

上市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一般要自己算。

一般来说,公司的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至少应该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26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总资产收益率的分子为净利润或者息税前利润。当分子为息税前利润时,也称为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扣非总资产收益率(自创)=扣非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又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总资产收益率(ROA)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是一个比净资产收益率更为有效的指标。

∆27、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28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营运能力(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存货周转次数、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29、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账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由于赊账净额一般是保密的,因此一般采用销售净收入总额作为赊账净额。公式变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净收入总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这一指标用于企业衡量应收账款的回收快慢,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大越好。类似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小越好。如果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于赊账期天数,说明企业的大部分应收账款超过了赊账期。

∆30、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总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平均存货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指标,存货周转次数越大说明存货变现速度就越快,企业经营状况就越好。

存货还可以细分成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分别计算它们的周转次数。比如:

原材料周转次数=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3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3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大,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33、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

∆34、总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也有用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平均总额可用年初年末平均数,也可以用年末数。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大说明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高。

∆35、净利润职工薪酬比

净利润职工薪酬比=净利润/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比例越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润的增长空间很容易被职工薪酬的增长需求所吞噬。

∆36、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所有能影响利润表变化的营业活动,比如产品销售、支付薪酬、购买原材料等。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以视为现金版(收付实现制)的净利润,必须是正的才代表真正把钱收到手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不要碰为妙。

一些公司由于所处行业本身的特点,其费用支出与收入实现不在同一年发生,这会导致经营现金净额一直远远超过净利润,因此不可以认为其净利润将大幅增加。比如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虽然会纳入公司成本,但是不会产生现金流的流出,因此导致经营现金净额远远超过净利润,不能单纯用经营现金净额来预测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常见的公司类型有水电类、景点旅游、钢铁、运输、商业类上市公司。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长期资产(通常指一年以上)的购建及其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比如购买土地使用权、建厂房、买社保、长期投资、出售废旧设备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比如借款、还款、支付现金红利、发行新股募集资金等。

净现金溢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年末余额-应付利息年初余额)

利用“净现金溢余”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赚钱能力的判断指标,可以让那些通过财务造假而表面上看起来盈利的“假肉鸡”暴露其本来面目。

现金版的市盈率(自创)=股价/TTM净现金溢余

这个比值越小越好,也可当成是现金版的市盈率。净现金溢余要取前四季度之和。

相关联指标:

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净利润现金含量接近1或大于1的话,其净利润就比较靠谱。

市现率=股票价格/每股现金流量

每股现金流量=本期现金净流量/股本总额。市现率可用于评价股票的价格水平和风险水平。市现率越小,表明上市公司的每股现金增加额越多,经营压力越小。对于参与资本运作的投资机构,市现率还意味着其运作资本的增加效率。不过,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时,每股的经营现金流量数据更具参考价值。

∆37、杜邦分析法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末净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期末净资产)=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1/(1-资产负债率)

扣非净资产收益率=扣非净利润/期末净资产=(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期末净资产)

杜邦体系其他分解法: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占所有者权益比重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所有者权益比重

∆38、经营状况雷达图

经营状况雷达图中100%的表示行业水平,外环代表超过行业水平,内环代表低于行业水平。

∆39、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平衡计分卡方法因为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具,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

∆40、收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收入是狭义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出资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狭义)收入=营业收入+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取得的净收入,也属一种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广义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出资等有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广义收入=狭义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

∆41市销率(PS)

市销率= 总市值/主营业务收入=股价/每股收入

市销率主要适用于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的企业,最适用于一些毛利率比较稳定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商品零售业。

公式中的主营业务收/或每股收入应该按年算,最好取TTM(前12个月)的值。

市销率越低越好,一般市销率大于10时认为风险过大。市销率也随着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软件公司由于其利润率相对较高,他们的市销率可能达10左右;而食品零售商则仅为0.5左右;商品零售业类上市公司市销率约为2左右。市销率只能用于同行业对比,不同行业的市销率对比没有意义。

∆42费用

狭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取得狭义收入而发生的耗费。

狭义费用=营业费用+投资损失(投资收益借方余额)

营业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成本是对象化的 “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属于间接费用。

费用与会计期间联系,费用必须抵减当前的收入,从而导致利润的减少。

在我国会计学上的费用为广义费用,定义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广义费用=本年税前费用+所得税费用

本年税前费用=狭义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43、成本

在我国会计学(财务会计)上的成本是狭义的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价值牺牲,即生产及劳务成本,也称生产成本、生产费用。成本与某种对象联系。产品成本是产成品存货的一种计量属性。

产品成本的账户是库存商品、在产品等。

当产成品或劳务对外销售取得收入的同时,其生产成本转化为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匹配的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有人建议改名为“主营业务费用”)。

在产品还没有卖出去的时候,成本只是管理概念,会计上叫资产。在产品卖出去之后,成本(卖出去的资产)在管理上和会计上都叫成本。销售出去的资产叫营业成本,而营业成本也是一种费用。(有人认为,资产就是长期的费用,费用就是瞬间的资产)。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制造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生产人员的)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等。

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其他业务成本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出租资产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

广义的成本概念:为了取得资产或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既包含了财务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又涵盖了管理会计的各种成本概念。比如,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材料采购成本、无形资产取得成本、成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

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成本,都是对象化的费用。

非会计行业的(广义的)成本和会计行业 (广义的)费用概念差不多。

∆44、利润成本销量关系公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单位销售价格*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额=销量*(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额=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额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45、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额/(单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额/(1-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1-变动成本率”称为贡献毛益率。

∆46、杠杠效应

经营杠杠: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利润的变动幅度大于收入变动幅度的杠杠效应。原理如下所述。

收入-广义成本=利润

广义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原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用

固定成本=刚性固定成本+弹性固定成本

刚性固定成本包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租金、财务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

弹性固定成本包括广告费、开发费用等。

不是特别有效的经验杠杠系数计算公式:

经营杠杠系数=(销售额-变动成本)/(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预期利润增幅=预期收入增幅*经营杠杠系数

不过由于真正影响业绩的因素很多,以上公式在现实中经常不符合实际。

定性结论:1、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越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杠杠效应越明显。2、经营杠杠系数随着收益的增加会逐渐降低,随着收益减少而逐渐增大。

市场繁荣时,经营杠杠可以放大利润增幅;市场萎靡时,经营杠杠会放大利润降幅。

价格杠杠: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利润造成的杠杠效应。价格杠杠是经营杠杠的一种变形或者细分。原理如下:

收入-成本=利润,演变成:

销售量*售价-进货量*进货价=利润

财务杠杠: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每股收益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杠杠效应。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这个数据在利润表中没有展示,要自己计算。

财务杠杠=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债务筹资的利息)

财务杠杠其实就是杜邦分析法中的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期末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经营性租赁没有放在负债类科目中,一般只会以“营业成本”或“管理费用”的形式存在于利润表中。但是实际上,经营性租赁也是一种财务杠杠。在分析企业的复杂风险时,应该看它有没有大额的经营性租赁费用(在会计附注的“承诺事项”中查),应该将这部分租金也换算成负债,通盘考虑负债率。

由于多数租赁合同时间一般是5~8年,因此可以将上司公司当年的租金乘以8作为对未来年度总租金的估计。

复合杠杠: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杠效应,是经营杠杠与财务杠杠的复合效应。

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多数用途是投向于补充流动资金,而不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多数是发行新股融资,或利润留存。这样做的用意就是减少复合杠杠效应所蕴含的巨大风险。

总杠杠系数=经营杠杠系数*财务杠杠系数=(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债务筹资的利息)

高杠杠可能放大收益,但是也可能带来高风险,杠杠系数越大,风险也越大。

∆47、货币的时间价值

终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按规定利率计算的未来价值。

现值是指一定量的未来的货币按规定利率折算的现在价值。

终值与现值是一对与一定利率和一定期限相联系的相对概念。终值与现值等价,终值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终值换算成现值的过程叫折现或贴现。

∆48、复利终值公式

F=P*(1+i)^n

F: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

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本金。

i:利率或折现率或收益率

n:计息期数

(1+i)^n叫一元复利终值系数,也可记为(F/P,i,n),有表可查。

复利终值公式也可以写成:F=P(F/P,i,n)

复利公式表达的意思是,初始投入P的本金,利率为i,考虑复利(把上期末的本利和利息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即利滚利),n期后,得到的最终本息总金额为F。

不要小看复利的威力。假设你10万元投入股市,每年能赚25%(很牛的收益率了,不要妄图一夜暴富,股神巴菲特的平均收益率就是25%),那么20年后最终会变成100000*(1+0.25)^20=867.4万元!

∆49、复利现值公式

P=F/(1+i)^n

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

F: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

i:利率(interest)或折现率、贴现率、收益率

n:计息期数

1/(1+i)^n叫一元复利现值系数,有表可查。

复利现值公式也叫贴现公式,是复利终值的逆运算,其表达的意思是,假设未来需要得到本息和为F的金额,利率为i,考虑复利,n期,则现在应该投入的金额是P。

未来n期利率为i的F金额的钱等价于现在的P金额。

∆50、普通年金终值公式

F=A(1+i)^n-1/i

F: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

A :年金(Annuity),或叫等额值。

i:利率或折现率

n:计息期数

〔(1+i)^n-1〕/i叫一元年金终值系数,有表可查。

普通年金:每期期末收付等额款项的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比如分期偿还贷款。

普通年金公式表达的意思是,假设每期末存入A金额,利率为i,考虑复利,n期后,本息总额为F。

年金终值相当于零存整取。

∆51、偿债基金公式

A=F*i/(1+i)^n-1

A :年金(Annuity),或叫等额值。

F: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

i:利率或折现率

n:计息期数

i/〔(1+i)^n-1〕叫一元偿债基金系数,有表可查。

偿债基金公式是普通年金终值的逆运算,其表达的意思是,假设未来需要偿还总数额为F的债务,利率为i,考虑复利,n期,则应该在每期末存入A金额。

∆52、普通年金现值公式

P=A(1+i)^n-1/i(1+i)^n)

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

A :年金(Annuity),或叫等额值。

i:利率(interest)或折现率、贴现率

n:计息期数

〔(1+i)^n-1〕/〔i(1+i)^n)〕叫一元年金现值系数,有表可查。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等额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普通年金现值公式表达的意思是,假设未来每期末需要取出A金额,利率为i,考虑复利,n期,则现在需要一次性存入P金额的钱。

年金现值属于整存零取。

∆53、资金回收公式

A=Pi(1+i)^n/(1+i)^n-1

A :年金(Annuity),或叫等额值。

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

i:利率(interest)或折现率、贴现率

n:计息期数

〔i(1+i)^n〕/〔(1+i)^n-1〕叫资金回收系数,有表可查。

资金回收公式,是普通年金现值公式的逆运算,其表达的意思是,假设现在你一次性需要使用P金额,从银行贷款,利率为i,考虑复利,n期,则未来每期末需要还给银行的金额为A。房贷求还款额用此方法(年金要除以12折合成月还款额)。

利率为i,考虑复利,n期,现值P、年金A、终值F的金额是等价的。

∆54、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5、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这就是没有沉没成本意识,合理的行为是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投资中,果断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很重要,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会造成更大的亏损。

∆56、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涵盖:

1、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2、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

∆57、长期借款成本

K=RL*(1-T) /(1-f)

K :长期借款成本

RL:借款年利率

T:企业所得税

f:筹资费用率,等于筹资费用与筹资数额的比例。

∆58、股票估价——现金流量现值法

P0=D1/(1+Rs)^1+ D2/(1+Rs)^2++ Dn/(1+Rs)^n

P0:股票的价值

Dn:第n期的股利

Rs:股票的最低收益率(或必要收益率)

∆59、股票持有期间年均收益率

股票持有期间年均收益率=(1+T)^(-n)-1

T:持有期间收益率,T=(价差收入+股息或红利)/购买价格总额

n:持有年限

股票持有期间年均收益率通俗的叫法是叫股票持有期间(平均)年化收益率。

∆60、贝塔系数(系数)

贝塔系数是统计学上的概念,它所反映的是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证券组合相对于大盘的表现情况。贝塔系数衡量股票收益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收益的总体波动性,是一个相对指标。越高,意味着股票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 大于 1 ,则股票的波动性大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反之亦然。如果是负值,则显示其变化的方向与大盘的变化方向相反;大盘涨的时候它跌,大盘跌的时候它涨。

∆61、自由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FCF),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简单地说,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

自由现金流量可分为企业整体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FCFF)是公司支付了所有营运费用、进行了必需的固定资产与营运资产投资后可以向所有投资者分派的税后现金流量。是公司所有权利要求者,包括普通股股东、优先股股东和债权人的现金流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额(+折旧与摊销)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CFE)是公司支付所有营运费用,再投资支出,所得税和净债务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减发行新债务的净额)后可分配给公司股东的剩余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可简单地表述为"利润+折旧-投资"。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收益-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额+折旧与摊销-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62、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法就是按净现值大小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财务管理学: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叫净现值。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计划的盈利额,如果大于0,就是有额外的收益,等于0就是刚刚可以达到预期收益,小于0就是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但是不能证明是否亏损。

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计算公式为:

NPV=(CI-CO)/(1+i)^n=(CI1-CO1)/(1+i)^1+(CI2-CO2)/(1+i)^2 +…+(CIn-COn)/(1+i)^n

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n-COn)——第n年净现金流量,i——基准折现率,n——第n年。

以上是明确的预期内的现金流量。

明确的预期后的现金流量计算公式为:

NPV=∆C/i*(1+i)^n

式中:C——明确的预期后的增量自由现金流, i——基准折现率,n——假设“明确的预期内”为n年,之后各年无限延长下去。

所有的现金流为以上两个NPV公式之和。

∆63、企业融资量计算

内部存留利润=预计销售总额*销售净利润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

内容融资量=内部存留利润+折旧费用

折旧费用是计提掉的,事实上没用掉,现金还在。

外部融资需要量=资产需要量-负债融资量-内部融资量=(资产占销售百分百*增量销售)-(负债占占销售百分百*增量销售)-内部融资量

∆64、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

间接融资:不与资本提供方直接交易,通过金融机构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