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前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联合创办的滴灌通宣布完成7000万美元B轮融资,新投资者中,出现了香港富豪李嘉诚的身影。维港投资则是由李嘉诚创立的私人投资旗舰。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对科技或革新技术的创业公司投资。而红杉中国作为滴灌通的早期投资者之一,继A轮融资后再次投资。在资本一级市场趋于寒冬的当下,头部机构大佬们,纷纷入局滴灌通,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发生什么新的大事?要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叶可知秋也!

那么,滴灌通是什么?根据官网资料显示: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目前增长强劲。中国的小微经济正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投资的新蓝海。搭建一个投资生态平台,向健康、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提供长期、灵活的资本,并以最符合小微经济发展规律的方式助力小微经济健康发展,开启小微企业投资的新纪元,引发一场划时代的投资革命。

截止目前,滴灌通已投资超过100家小微门店,行业涉及零售、餐饮、服务、文体四大领域,门店覆盖十五个子行业,地域分布于中国大江南北,落地超过10个省市。

说白了,投资人投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布局小微门店。其投资属性就是,本金不大,回本周期较短,风险较低,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在存活期里能享受很好的现金流分红。不足在于,即便是优质的小微企业,也很难做大,总会面临破产的到期“交割日”。值得参与的是,与时间赛跑,到最终“交割日”之前,投资者已经收回本金和源源不断的分红利润。而且,这个收入分成权,除了目前占“干股”参与分红之外,未来还可以资产证券化创新上市交易,为投资人提供一个新的转让退出方式。

对于金融资本市场而言,二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一级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中你中有我的依附关系。各级市场各有各的玩法,也可以组合起来创新的玩。我们起步于二级市场私募基金,轻资产运作赚到钱之后,每年会拿出部分利润,去布局一级市场的中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其实玩的就是圈子。把时间周期拉长,要求身边圈层的一级市场最终时间投资回报率,不能低于咱们的二级市场等同时间的年化复合回报率,这是我们分二选一的资本逐利宗旨。好的人脉,好的项目,可以圈层共享。谁能拿到好的项目,谁的管理能力强,就把钱交给强的GP就行了。

从相对熟悉的二级市场向不太熟悉的一级市场进行延伸时,只能有两个选择:1.以天使投资人、VC风投、PE私募股权、S基金参与,物色符合国家政策产业升级背景、具有较高技术壁垒、高成长、创新型的新锐派企业,最好的股权退出就是IPO上市,其次是产业链关联方集团并购;2.投资具有盈利模式清晰、年稳定现金流分红、投资周期回报快的“好生意”。

基于模式1,好的股权项目,基本上都被头部机构垄断,政企代表强强联合,即便圈外人能投进来,也是中后期高溢价转让出来的市场份额。投股权,就是投圈层,这话没毛病。先到者吃肉,后到者喝汤,内行赚外行人的钱,先知先觉者赚后知后觉者的钱。其实,VC、PE的概念是舶来品。国内海龟们,把西方的那套股权玩法复制到国内,把海外美元基金通过代表方引进来,从种子轮开始,到pre-IPO轮,都是资本讲故事层层溢价,贴钱烧钱给企业做数据包装,最终打通各种关系以高市盈率倍数上市,必要时做一下市值管理维护股价,让二级市场的韭菜们来买单,最后悄然套现走人。这种玩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屡试不爽。

近一年以来,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1)IPO上市的新股破发的概率在增大,过去打新股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新股破发,加上解禁锁定期,导致pre-IPO轮之前的投资者,能否到时盈利出局是一个风险未知数;(2)中国产业升级政策导向的变化,导致教育培训、医药集采、环保限产等行业上市的中外股,估值逻辑发生了重要的变化;(3)中美博弈的不断升级,导致外资不断打压做空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的中概念股,进而传导至国内市场;(4)受俄乌战争突发事件的影响,中西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担忧,导致美元基金不断撤退国内市场,导致资金端供给不足。目前国内优秀企业能成长起来,很大一部分有外资美元基金的功劳;(5)目前新生代散户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在上升,资本市场的估值市盈率在整体下行,买高估值的新股博差价,还不如做低市盈率的绩优蓝筹股,在利率下行的未来几年里,每年拿股息分红也行,至少安全度高。

总之,当二级市场正在去高市盈率倍数化,新股陆续破发,解禁期市值管理的合规成本在抬升,新生代投资者的专业认知度在提升,外资美元基金在敏感期陆续退出国内一级市场……与之对应的是,国内市场股权基金的规模相对减少,上市退出的盈利空间在缩小,对GP管理人寻找有持续真实业绩支撑的优质公司的价值专业度在提高,因政策不确定性所导致机构本来抱团发展而沦为共输局面的可能性时有发生。说白了,即便投中,过去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模式1的走下坡路,才导致头部机构大佬们,纷纷入局诸如“滴灌通”这样的资本事件发生。大佬们的举动,更像模式2。

其实,我们在近几年就内部提出过模式2的想法,主要有几点:(1)传统股权投资玩法,已相对完善。这是一个资源密集的细分行业,阶层资源已经固化,好的项目不是局内人很难投进去,轮不到新人后来者来分羹。即便要做,也只能以LP来间接参与。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对抗别人的长板,要避其锋芒另辟蹊径;(2)我们在二级市场做的还可以,但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在没有功成身退之前,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赢到最后笑到最后。在人得意的时候,做一些实体产业的布局,走产融结合之路。从轻资产企稳壮大之后,择机逐步布局一些中型资产乃至最后的重型资产,来对冲金融单一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一直,围绕身边圈层的企业家做资源优化升级,去物色挑选优质的代表去试探性试错投。

再后来,我们发现,有想法挺好,关键要可行落地,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让自己逐步壮大成长起来。我们作为一家新锐派私募机构,前期更多聚焦于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本身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缺资金缺客户,而能以合格投资者身份投资我们基金的客户,大多是优质小微企业家的代表们。而,过去我们是在二级市场赚的有限的钱在盲投,所投的企业跟我们关联度也不是很强,仅有的好钢也没有用到刀刃上。

在情怀主义试错之后,忽然灵光一闪,小微企业家作为合格投资者客户,投我们的私募基金产品,成就我们金融事业的日益壮大;我们从二级市场赚的钱,拿出一部分,再反哺于投资我们客户的实体事业,那些具有优质现金流分红的企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最终实现金融赋能实业,实业反哺金融的良性循环。所谓,上等人,人帮人,帮来帮去,最后在发展前行的道路上彼此成就了对方。反之,一味索取不懂得付出的人,朋友会越来越少,机会会越来越少,路会越走越窄。

另外,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行为,是崛起中的新秀贵族们,对传统守旧势力派既得利益者发起的挑战,也是对阶层壁垒固化发起的呐喊!阶层是需要固化的,固化到一定程度,是需要打破的,一直交替变换着。历史文明的车轮,总是在这种交替变换的道路中进步前行着。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理念,跟头部机构大佬们的行为,似乎是不谋而合的。这算的上,是英雄所见略同吗?

相关证券:
  • 中概股ETF-PowerShares(PGJ)
  • 互联网(517201)
  • 中国互联网投资(0081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