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公募基金公司来说,挑战不小。

一方面,几近三年的连续上涨后,A股市场迎来全面回调,权益基金整体净值受挫不小;另一方面,新基金发行遇冷,老产品遭遇赎回,不少公司必须直面来自规模的压力。

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募18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仅有27家实现了权益基金规模的正增长。

而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案例,是作为券商资管公募代表的中泰资管。截至一季度末,中泰资管主动权益公募规模为124.71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增长86.33%。(根据中泰资管公布的主动权益产品季报相加得出)

在前期文章——万亿生力军,券商资管公募哪家强?,我将东方证券资管、财通证券资管和中泰资管列为券商资管的三个范本。

有朋友一度不解,就公募业务而言,中泰资管无论在产品数量还是产品规模上都不入券商资管的前五,为何我会对它青睐有加?

事实上,当时的我已经从圈内朋友的反馈中感受到了这匹精品公募黑马的实力,它在规模上的克制、在投资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跟风)已然决定了,只要东风来,它就会被“看到”。


业绩才是无声的招牌

中泰资管被更多的投资者看到,准确地说是近一年的事儿。

一方面,和同时点开展公募业务的睿远、中庚等公司相比,中泰资管并没有行业顶流基金经理坐镇,并非衔玉而生。

另一方面,成立三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这家公司公募产品、尤其是主动权益公募产品,持有体验真不错。

没错,业绩才是基金公司无声却有力的招牌。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场震荡不休,中泰资管产品净值比较抗跌,甚至大部分逆势走高。

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资管近3年、近2年、近1年的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绝对收益排名分别为第12位、第8位、第21位(对标行业可比家数分别为128家、139家、153家)。

同时,旗下四款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产品: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中泰玉衡价值优选混合、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竟然全部远超其首发规模。

Image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中泰资管旗下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公募产品,截至2022.3.31,AC份额一并统计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丽,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马太效应加剧的情况下,中泰资管能逐步出圈,应该就是这个理。

懂投资的考核体系

公募行业的竞争很激烈,一家新公司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中泰资管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不考核基金经理相对排名的机制。

我们知道,大多数公募对基金经理的考核,都是看相对排名,无非有的公司相对看重短期排名,有的公司相对看重长期排名。完全不考核基金经理相对排名的公司,凤毛麟角。

但中泰资管的董事长黄文卿说,公司拒绝内卷。

因为“投资的压力不言而喻,不少基金经理往往会受制于排名与压力出现动作变形,但如果投资团队是勤勉尽责且高度自驱的,那么作为公司就应该给予团队充分信任和耐心,让他们能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理念和节奏做投资。”

其实黄文卿的另外一段话也很有意思,“做客户投资路上的好朋友,就要以客户利益为先。不是市场有什么、火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那是公司利润目标第一的做法。要专注在自己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上,恪守自己的能力圈。”

仔细琢磨这话,这董事长应该是做投研出身,所以懂投资,能给投研团队设置友好的考核机制。

因为往往越是不看重相对排名,基金经理越能从容地做到不跟风、不追逐热点,基金产品迎来长期绝对回报的可能也越高。

既然对基金经理都不考核相对排名了,那么这家基金公司的很多动作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第一只基金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是2018年12月初成立的,典型的“好做不好发”的市场冰点。但也正是这样的发行时点,为基金经理后期创造收益提供了绝佳的起点。

又比如,不追求基金的发行数量。前面提过,中泰资管的公募产品不多,算上固收、量化,一共17只公募产品。要知道,至少在2019年-2021年间,业绩拿得出手的基金公司,真的不愁发产品。

更重要的是,因为不考核相对排名,中泰资管的两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姜诚和田瑀,才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投资理念。

不追热点的基金经理

在考核机制让我对中泰资管留下印象的时候,姜诚和田瑀这两位基金经理通过自己的靠谱,慢慢走进了基民的心。

基金经理姜诚,清华大学金融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

有人说姜诚是深度价值投资的风格,类似的国内公募选手,有中欧基金的曹名长、中庚基金的丘栋荣、景顺长城的鲍无可等。

个人的观点是,姜诚做投资的底层逻辑是绝对收益。即,每一笔投资,姜诚都是冲着能获得正向回报的胜率去的。

来看他对好公司的定义是:“能长期活下去,在行业中有优势,有较高的长期平均盈利水准。”

他很明白博弈的难度,索性不追逐景气度投资和趋势投机,另辟蹊径,并把态度和方法写在基金的定期报告中:“基于基本面预期差的趋势投机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内卷,常胜越来越难。长坡、厚雪、慢变是我们眼中好公司的三个标准,叠加合适(最好是低估)的价格,就是合格的投资机会。”

他认为市场很复杂,没法准确预测,所以买入前要做多情景假设,把各种情况下公司会怎么样发展想清楚,只有确定能忍受其缺点时,才愿意买入。

这种从悲观视角看待投资标的的习惯,也最终成就了他远低于同行的产品回撤。

他给机构路演时用的题目叫“愿意慢、未必慢”,一如他管理的基金的走势,2019、2020年时看觉得有点慢、2021年看觉得还不错、2022年再看简直是惊艳。

2022年至今,沪深300指数下跌了18.92%,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下跌超过15%,但中泰星元A净值上涨5.42%,体现了顽强的战斗力。

Image 数据来源:Wind,中泰星元A的各年度净值增长率,截至2022.5.17

另一位基金经理田瑀,同样不爱追热点。

田瑀,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代表作中泰开阳价值优选A,2019年9月6日成立至今,实现净值增长率98.5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1.45%。

Image 数据来源:Wind,中泰开阳A的净值增长率,截至2022.5.17

从田瑀的组合不难看到,截至一季度末,该产品的前四大重仓股持仓占比均超过了9%,这是基金经理非常明显的自下而上投资特征。 在田瑀看来,决定企业中长期盈利的因素是护城河,护城河带来的企业价值增长的复利效应是十分惊人的,所以他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对护城河的确认上。结合他此前接受的采访来看,几乎可以用事无巨细来形容田瑀在分析公司护城河时的动作。“除了看标的本身,还要看同行,看优势归因中,哪些同行可以做,哪些同行不能做;哪些会趋同,哪些会持续拉开差距,除了静态的评估还要加上时间的维度。

以大宗商品中的水泥为例,如果上市公司的石灰石矿山离市场特别近,需要的运距短、运费便宜,你就能找到一个可归因的成本优势。 比如水泥的生产工艺是高温煅烧,就跟烧锅炉类似,窑炉体积越大、单耗就越低。但是要保证生产品质和生产稳定性,单吨生产的规模比别人更大需要有更好的产品线设计能力。 又比如,生产管理的差异,高温窑炉连续生产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定期检修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谁每年的检修天数更少、生产天数更多,谁就能显著降低成本,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可归因的成本优势。” 除了深入理解生意外,田瑀会尽量构建风险源不相关的组合,力争降低组合的波动和回撤。

“投资组合中每纳入一个标的时,我都会考虑这个标的的风险源和原来持有标的的风险源之间是不是不相关,我们希望新加入的标的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源。”

这也帮助他所管理的产品在取得出色业绩的同时,呈现出抗跌特点。 自成一派的投教

除了业绩和基金经理,中泰资管的投教和沟通方式也自成一派。 比如,在其官微上,你很少会看到产品广告,且几乎找不到关于短期市场的预判,主要内容是投资理念的传导和基金经理的投资分享。

其中每周四更新的“中泰资管天团”栏目,很可能是基金行业坚持时间最久(5年)的周更版基金经理投资感悟(已更新200多期)。 在管好客户钱的同时,把投资理念与思想装进客户脑袋,经常与他们分享投资思想,一起成长,而不只是做买卖。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花心思却高明的投教。 美国著名学者拉金德拉的《美好企业》一书中,关于美好企业是这样表述的:通过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纳入其战略一致性考虑,从而使自己受到利益相关者喜爱的公司。

事实上,中泰资管已经有了这种美好企业的雏形,和持有人、合作伙伴、基金经理等相关群体保持着真诚、互惠互利的持久关系,以及良好的互动,这种关系也反哺给中泰资管更低的运作成本、更高的产品质量、更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更多的发展机会。 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不计较短期的排名和规模,显然是有更长远的规划和野心。 拒绝陷入低效内卷,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显然是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 都说公募行业竞争激烈,但如果有足够的定力和实力走精品路线,把竞争从冲刺跑变成了马拉松,我觉得这样的机构反而有大展身手的可能。

免责声明: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不构成投资建议,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在投资前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进行理性投资,自行承担投资基金的风险。

相关证券:
  •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006567)
  • 中泰玉衡价值优选混合(006624)
  •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A(00754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