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院士出席行业研讨会,以《以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实现安全管理与应用服务的一体化》为主题发表演讲。

李院士此前多次强调智能网联汽车的本地化属性,并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他曾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应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技术特征: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网、图”融为一体,并能够实现协同感知、决策、控制技术功能。二是本地和社会属性特征:智能网联汽车是具有强社会属性和本地属性的产品,在中国落地时,必须要满足和适应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使用和管理要求,包括交通法规、信息通信标准、信息安全与数据管理、相关产品标准等。

“车路云一体化”被业界视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升级方案。李院士在最近演讲中表示,参照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其先后经历了功能手机替代座机,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两个阶段,而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具特殊性,目前处于单车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阶段同时进行的时期,所以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应直接进入“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汽车2.0的产业布局,而不应该盲目跟随国外企业去研发将成为落后方案的技术和产品。

蘑菇车联“车路云一体化”系统

在智能汽车1.0时代,车辆依靠车载感知、计算设备等自主完成驾驶动作,这被称为单车智能。在此基础上,基于“单车智能+车路协同”技术路线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通过C-V2X(蜂窝车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协同感知、协同分析决策,弥补单车智能不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进入2.0时代。

近几年,国家明确指出支持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车路协同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起,有关发展“车路协同”的国家级政策文件达40多个。仅今年上半年,国家已发布7个“车路协同”政策文件,已接近2021年相关政策文件总量,车路协同场景应用提速。

李院士认为,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要突破“车路云网图”融合过程中的共性基础技术。目前,在“车”领域,企业正在积极加快关键技术与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包括电子电气架构、国产芯片、系统与功能软件、智能网联功能的加速规模应用等;在“路”领域,正持续加快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车路协同场景应用;在“云”领域,各地方也在加大云控平台建设,推进网联应用和安全实践。但目前在建的数据平台多为1.0版,建议借鉴北京、上海、长沙等城市的方案,打通底层数据,这样才能支撑产业发展,实现安全治理与服务的一体化;在“网”领域,持续开展C-V2X技术研发、测试验证与应用示范;在“图”领域,积极应对地图领域发展挑战,高精度地图进入商业化应用。未来,分层解耦的基础地图、高精度动态地图的基础平台建设,是必须解决的重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