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我主要看趋势

2018年的年初,在某基金平台的推荐下,我买入了一只主打消费的主动基金。

买入理由很简单,看好消费行业的趋势,历史业绩好。

结果遇到了全球熊市,消费行业跌跌不休,当时只认为是遇到了消费降级,忍痛割肉离场。

现在回头看,主要是买在了高估值,高点位。


220203月,我主要看估值

20203月,全球股市暴跌,恐慌情绪蔓延,恍若遇到了世界末日,悲观情绪笼罩着全球的资本市场。

“别人恐慌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慌”,这是我读巴菲特传记时印象最深刻的话。

“现金为王”,这是当时无数投资者反复强调的话。

最终我抄底了少量A股股指与海外股指,小赚了一笔。

我看到了医药、消费与硬科技的趋势,但在高估值的顾虑下,几乎没有出手,当年只有30%左右的收益率。


32022年,投资理念不断进步

2021年很忙,即使学会了兼顾趋势与估值,但限于时间与精力不足,也没深入分析,就买入了大量的中概与恒生中国,一个是低估值驱动,一个是港股与A股的价差。两只基金至今尚未解套,是拖累我组合收益的罪魁祸首。

如果当时深入分析一下宏观环境,依照我的性格,应该会推迟买入中概,不买恒生中国。

2022年,我有了时间与精力,对每一只买入的基金都深入分析,却也有以下不足。

1无法掌握自己的恐慌与买入节奏。今年2月末,恒生科技屡创新低,兴奋使我屡屡补仓,结果现在才勉强回本;恒生指数315日一度接近18000点,我却因为受到恒生科技抄在半山腰的影响,只是买入了一份。

2追求在最低点买入。这种心态一方面体现在,总盼望着指数再创新低,结果就是踏空,比如500质量,中证军工;另一方面体现在指数回升就不愿再买入,如手里的偏医药基金和偏猪肉基金,二者加仓理由明显,一个估值低,跑道长;一个趋势显著。

两种错误有些矛盾,但也总结了以下心得

一是“不要伸手接下落的飞刀”,而要等刀子扎进土地晃一晃。

二是认识到短期涨跌对长期收益影响不大,必须要克服追求最低点的心态!

三是对投资标的有足够的了解,以判断其趋势和基本面,帮助自己克服恐慌。

四是用严格的策略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非机器,总有恐慌与激动,用既定的策略可以帮我克服这些情绪,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


4、复盘过去才能指导未来

投资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和技巧,还有心态,甚至后者更重要。心态控制不好,再丰富的知识与精妙的技巧也难以发挥作用。

4.1 目前买入基金主要考虑以下5个因素。

1PE-TTMPB的历史百分位。偏成长的主要看PE,偏价值的侧重PB。主要考虑低估值区间的基金,绝不会冒险买入高估值区间的基金,如当前的中证消费。

2)大趋势向好。投资标的有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即使估值偏高,也会适量买入,如当前的猪周期题材相关基金。

3)看均线。这个是寻找具体买入时点的技巧,主要考虑60日均线,不太常用。

4)下跌空间不高于50%

5)基本面无明显恶化。2021年的互联网行业。


4.2 目前卖出基金主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

1)看PE-TTMPB的历史百分位。

2)看均线。

3)大趋势向坏。

4基本面恶化。


我是一名想通过理财改善生活的90后,如果觉得俺做的还行,请关注、点赞、分享或者评论,祝我们财运长隆![火箭]



相关证券:
  • 消费ETF(159928)
  • 中概互联网ETF(513050)
  • H股ETF(51090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