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Info Research(环洋市场咨询)发布的【2022年全球市场超级电容器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本报告 针对过去五年(2017-2021)年的历史情况,分析历史几年全球超级电容器总体规模,主要地区规模,主要企业规模和份额,主要产品分类规模,下游主要应用规模等。规模分析包括销量、价格、收入和市场份额等。针对未来几年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前景预测,本文预测到2028年,主要包括全球和主要地区销量、收入的预测,分类销量和收入的预测,以及主要应用超级电容器的销量和收入预测等。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快速、大容量储能(电能)能力的电容器。其性能与结构介于普通电容器与电池之间,根据工作原理超级电容可以分为双电层电容器与法拉第准电容器(赝电容)以及新型的锂离子超容,双电层电容器工作原理更接近传统电容器,通过电荷在电极上的吸附来储放能,锂离子超容则在双电层电容的负极掺杂锂离子提高了工作电压,而法拉第准电容则通过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来储放能,更类似电池。目前双电层电容器(EDLC)是主流,锂离子超容是重要发展方向。

超级电容具有冲放电快、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低、寿命长、工作温度广等特性,适用于短时大功率储能场景。放电效率方面,普通电容>超容>电池;功率密度方面,超容=普通电容>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电池>超容>普通电容;寿命方面,超容=普通电容>电池;温度特性方面,超容>普通电容>电池。以上特性决定了超容适合于短时大功率储能场景,对峰值功率释放的能量快速捕捉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快速释放。

从产业链来看,超级电容器上游有电极、电解液、隔膜、引线等辅助材料,其中电极成本占比40-50%,是制备超级电容的核心能力,决定超级电容的功率与能量密度;下游是应用市场,目前超级电容器应用较多的为消费电子、交通运输、新能源、工业等领域。

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对超级电容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0年中国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增长至155亿元,同比上升13.97%。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等领域的需求推动,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客车、轨道交通、智能仪表、电网设备、UPS、港口重型机械等领域存在广泛应用。其中,2020年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领域应用最广,市场份额为41.31%。其次为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容器市场占比为31.36%;第三为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市场亿元,占比20.36%。

超级电容器根据制造工艺和外形结构可划分为钮扣型、卷绕型和大型三种类型,三者在容量上大致归类为5F以下、5~200F、200F以上。2020年我国钮扣型超级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占比为22.58%;卷绕型超级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占比为48.24%;大型超级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占比为29.18%。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设备、电网建设、交通运输、消费电子等下业的持续发展,我国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超级电容器从66.5亿元增长至154.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4%,2021年我国超级电容器的市场规模到176亿元。

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市场日益繁荣,极大地拉动了电容器的市场需求。薄膜电容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开发使得行业迎来新的产业机遇。随着薄膜电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耐高电压、滤波能力强、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因而越来越受到新能源行业的关注。

未来我国超级电容器国有化进程将不断加快。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宁波中车、江海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将在超级电容器研发和生产能力上更进一步,市场将趋于集中。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