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OK镜首次进入集采范围(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的新闻颇受关注。

OK镜学名硬质角膜塑形镜,外型与隐形眼镜类似,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时间挤压眼睛中的角膜使得角膜变形成一个暂时的隐形眼镜,从而达到暂时的屈光矫正效果,需每天佩戴一定时长,摘下后仍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视力,以方便美观著称,但价格昂贵,国产OK镜价格为8000元左右,进口价格超过1万元,加上服务费用有的超过2万元,且需定期更换。

按照过往集采的经验,纳入集采后价格将大幅下降,相应板块应声下跌。各大券商也有解读,大体意思是终端售价的下跌主要挤压的是经销商环节的利润,而终端价格的大幅下降也会刺激潜在人群的消费意愿,渗透率会大幅提升,再考虑到国外厂商在集采中处于劣势,对于国产品牌可能还是利好。

这样的解读固然是可能性之一,但我更想聊的是集采对这门生意产生了什么影响。OK镜原来是特别好的一门生意,首先是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多数的消费者是买来给孩子控制近视的,消费者无法准确感受产品体验,优点是不需要手术,也不需要戴眼镜,缺点是价格昂贵,有极低的概率会引发严重的眼部疾病。这样的特征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形成要么消费不起就不买,能消费得起价格通常不会是重要的决策因子,安全性是重要考量,而安全性的最好替代指标就是用户数量、品牌历史、安全事件等,极易形成显著的先发优势,更大的用户群体本身就是安全性的背书,因此产生了极高的行业毛利水平以及产品单价,再加上极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对于先发者而言是一门难得的好生意。

放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再来看集采,政府部门作为专业采购者进行集采,打破了原有行业中由于使用者和消费者分离以及消费者不专业带来的安全性担忧,政府部门的集采背书显著削弱了过往用户基数以及品牌历史作为安全性的指标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先发者而言,高高的壁垒被瞬间打破,这门生意对先发者不友好了,竞争的手段一旦沦为价格,虽然短期的利润会受渗透率的正向影响,但这个生意已经不是那个OK镜了。

以上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相关证券:
  •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C(011437)
  • 中泰星宇价值成长混合C(012002)
  • 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C(01072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