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立冬时节,黄酒佳期。适逢水乡古城绍兴一年一度的冬酿来临之际,2022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暨第28届绍兴黄酒节今天隆重开幕。

盛会召开前夕,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会长、绍兴市原副市长徐明光先生,欣然接受了《中国酒业》记者的专访,就黄酒行业现状,绍兴黄酒的发展、进步及未来前景,发表观点。

《中国酒业》:

黄酒和其它酒种相比,有什么优势,最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徐明光:黄酒是世界上三大古酒中最古老的酒。查证资料表明,葡萄酒历史是6000多年,啤酒历史5000多年,而黄酒历史,可追溯到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已经有7000多年。至于白酒,历史就更短。所以我觉得,真正能代表“国酒”的,是黄酒,可以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

黄酒的最大优势:“低度、养生”。我们不说高度的蒸馏酒。就发酵酒而言,唯有黄酒是用纯粮酿制。而我们绍兴黄酒,更是用大米中的精品“优质糯米”酿制的。它的颜色,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琥珀色,清澈明亮,引人遐想,目光所及,就是一道视觉上的盛宴,就会引起食欲,是精神上的享受。它的香气,甘甜醇厚,馥郁芬芳,醇香浓郁,优雅清爽,犹如深山里的幽兰,闻之难忘。它的味道,醇厚、滋润、丰满、柔和,喝了优质的绍兴黄酒,齿唇留香,回味悠长。绍兴黄酒,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融入,糖度、酸度、酒精度相协调,可以比较完美地达到:饮用时心情愉悦,饮用后身体舒适。当然,要根据各自的酒量,适可而止,最好的酒,也不能过量。

现在,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爱酒人士有个普遍愿望:“既能享用美酒,又要不伤害身体。”而绍兴黄酒,基本上可以满足这一愿望。2015年,我们对绍兴的百岁以上老人作过调研,给他们汇编书立传《生命的歌谣》,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百岁老人,晚上都有喝点绍兴老酒的习惯,虽然没有科学分析,但这是真实现象。

美酒已融入了爱酒人士的生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我觉得,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爱酒人士会慢慢从高度烈性酒,转向优质低度酒。这是黄酒能够流传千年,而且也会继续传承下去的优势,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中国酒业》:

黄酒在当下主要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去破解?

徐明光:黄酒历经千年,依然生生不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为什么不像白酒、红酒那样,有个突然井喷的爆炸性增长期呢?

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和我国传统文化中庸的“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有关吧?所以也带来了一个时期的沉睡不醒!

最近几十年来,曾经上不了台面的烈性酒,攻城掠地,开疆拓土,风生水起;反观传统黄酒,依然固守一隅,不温不火。没有跳出狭窄的地域观念;没有打破固化的“酒缸思维”;没有与时俱进研发新品;没有培育新的消费群体;也没有很好的形成合力,共同出击去拓展新的市场。

幸好,在中国酒业协会领导的指导和引领下,媒体人的助推下,黄酒人已经醒来,已经在行动。我们绍兴黄酒协会,去年第一次组织14家协会授权使用“绍兴黄酒”商标的企业负责人,第一次组团参展中国酒博会,走进泸州黄酒馆,手拉手发出了“越酒行天下,抱团再出发”的共同心声。今年我们又扩大到产量占90%、销售占94%、利润占96%的21家主要黄酒生产企业去参展,又发出了“越酒行天下,同心铸品牌”的坚强决心。 2021年,绍兴黄酒在全国黄酒的占比43.54%,比上一年上升了8.18个百分点;利润占全国黄酒的48.74%,比上一年上升了8.78个百分点。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绍兴黄酒实施“破题、破局、破圈”,转变观念,拓展视野,已经历了第二次“发酵”,在提升“品质、品牌、品位”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酒业》:

黄酒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当下的市场地位是否相匹配?

徐明光:黄酒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是“贵族、贵客、贵人”喝的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在清朝和民国时,在衙门里和达官显贵相聚时,一度以“讲绍兴话、喝绍兴酒”为荣。

近半个世纪以来,绍兴黄酒曾因响应号召“节约粮食”而减产封缸;随后是逢年过节做几缸自饮;久而便固步自封,自娱自乐、自得其乐。酒企之间也是“隔墙闻酒香,老死不来往”,一度走入“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相互压价争夺眼皮底下的小市场;产品和消费对象,还是“老瓶子、老口味、老年人”,价格是几元、十几元一瓶,既上不了台面,又拿不出手。当年我接待外宾,最高档的就是古越龙山的十年青花瓷,价格也不到一百元。

可喜的是,今天的绍兴黄酒人,已从沉睡中醒来,深知不能再这样下去,绍兴黄酒不能倚老卖老,老态龙钟,而必须顺势而变,“守正创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近年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女儿红等头部企业,围绕“高端化、时尚化、国际化、数字化”,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从品质提升着手,改变饮用舒适度;从品牌打磨着手,提升市场知名度;从外观设计包装着手,提升标识度和美誉度,实现黄酒的价值回归。古越龙山的“国酿”系列,会稽山的“兰亭”系列,女儿红的“桂花村藏”系列等,让人耳目一新,市场反响很好。

《中国酒业》:

黄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否需要改变?消费场景打造从哪里着手?

徐明光:我觉得必须改变。任何产品,只有消费者喜欢,选择了你,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发展。

黄酒在坚持固有“特质”和“风味”基础上,也要应时而变,特别是根据当下消费习惯的改变,去迎合“时尚”和消费“潮流”。尤其是年轻人,是引领消费,也是消费主体,黄酒要去“拥抱年轻人”!

古越龙山的“千年国酿,只此青玉”,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借势春晚舞蹈诗史“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联手打造新品,推出联名款,投放市场好评如潮,销量直线上升。会稽山的“兰亭”,借助“名景、名亭、名人”,很好地植入其中,品牌知名度一下子蹿红。

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以白酒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汾酒”的天下;后来是“五粮液”登顶;茅台称霸也就十多年时间。黄酒要迎合消费潮流,培育消费群体,打造消费场景很重要。现在古越龙山、会稽山等龙头企业,已开始全国化布局,开设“品鉴馆”、“慢酒馆”,不到两年时间,古越龙山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了40多家“品鉴馆”;今年9月9日,古越龙山开设首家“慢酒馆”,新华网播发消息的阅读量超过216万。

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黄酒行天下。这是绍兴黄酒人的责任和担当。绍兴黄酒,也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去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绍兴黄酒已成为世界性商品。今年9月30日在上海举办了“国际友人品鉴会”,有19个国家的17位总领事和副总领事参会,他们对绍兴黄酒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希望绍兴黄酒能够早日出口到他们的国家。我们也很自信,代表“国酿”的绍兴黄酒,一定会有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