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港股IPO门槛比较低,筹备期短,且没有上市公司的行业偏好,而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持续获得融资,大多数了解中国互金行业状况的投资人集中在香港,回港上市成为一些金融科技中概股的主要选择

文|张颖馨

编辑|袁满

时隔一年半,金融科技中概股360数科(QFIN.US)赴港二次上市现明确进展。11月14日,360数科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聆讯后资料集(下称“资料集”)公布,保荐机构为花旗和中金。

资料集显示,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追加研发投入、扩大获客规模等。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360数科研发费用较上一周期分别增长40.9%、35.5%及58.8%,研发团队占员工总数43.7%。

根据公开资料,360数科系创立于2016年的中国信贷科技平台,主要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包括在贷款生命周期中协助金融机构、消费者及小微企业,服务范围包括获取借款人、初步信用评估、资金匹配及贷后服务,并以 360 借条应用程序为主要用户界面。2018年12月,360金融(360数科曾用名)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金融科技中概股整体表现平平。而随着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不确定性增加,回港上市成为不少中概股的主要选择。此前,关于360数科将赴港上市的消息,亦频被市场提及,但360数科方面未做正式回应。

2021年3月,360数科相关负责人在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已筹备在香港上市,但因为仍在处理一些技术性问题,目前还处于上市申请(A1)的前期阶段。

直到此次资料集披露,360数科赴港二次上市可谓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从整体业绩看,净收入总额方面,360数科从2019年约92亿元增长47.1%至2020年约136亿元,并进一步增长22.6%至2021年约166亿元;从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6亿元增加11.9%至2022年同期的85亿元。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净收入总额约126亿元。

净利润方面,2019年至2021年分别产生净利润25亿元、35亿元、58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31亿元。

360数科主要收入来自于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所得的服务费。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已累计为133家金融机构和2560万用户撮合了1.1275万亿元贷款,在贷余额为1505亿元。

从资产质量表现看,360数科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30天+逾期率分别是2.8%、2.5%、3.1%和4.4%;同时,90天+逾期率分别是1.3%、1.5%、1.5%和2.6%。

另据资料集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360数科根据监管指引基本完成自查方案的大部分整改,监管已整体审查了整改措施,已从自查整改阶段转换为适应常态化监管阶段。

此前的2021年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此后,平台进入自查整改阶段。

对于此次360数科选择赴港二次上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财经》记者,港股IPO门槛比较低,且港股市场没有上市公司的行业偏好,国内脱虚向实大背景下,几大交易所都比较欢迎制造业企业,而港股欢迎所有类型的企业。所以金融科技公司会考虑去港股上市,上市的筹备期较短,IPO限制较少。

“另一方面,和美股相比,港股对于中概股也更具包容性。中概股在美股的退市风险虽已消除,但中国公司依然心有余悸,所以港股作为上市地对中概股来说更为理想。”盘和林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当前,中概股在美国挂牌成本和风险非常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尽早通过私有化从美国市场退出,进入港交所挂牌。港交所在国际化和自由化程度方面,目前已远超美国市场,对美国股市具有极强的替代性。

这是否意味着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将掀起赴港上市潮?盘和林认为,预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不少公司对中概股退市依然心有余悸,另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持续获得融资,而大多数了解中国互金行业状况的投资人集中在港股,大多数互金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也不反对在港股多一条融资渠道。

“无论是已经在美国挂牌,还是准备到境外上市的中资企业,我认为将来最大的集中扎堆地就是港交所。对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来说,未来可能都会走这样的道路,即通过私有化退出或者直接转板到港交所,这是一条稳妥、可行的路径。当然,也有部分中概股可能会选择回到北交所。”董登新表示,总体来看,目前在美国挂牌的中概股未来可能会选择摘牌,或是转移至港交所和内地市场,这是大势所趋。

(作者为《财经》记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