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长时间杀跌后,最近终于迎来了一波修复。往后看,伴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疫情防控/地产调控优化、互联网监管边际放松,港股已经度过了至暗时刻,11月初的低点很可能就是历史大底。

指数熊转牛之后,选股才是重头戏。港股最大的看点,无疑是互联网方向。在我看来,金融科技作为初登港股的新面孔,随着监管政策的压制解除、头部平台转型成功,很可能是港股大反转中的“黑马集中营”。

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即将在港股二次上市的360数科(NASDAQ:QFIN; 03660.HK)。

在美股市场上,该公司的估值被压到了尘埃里,实际上随着「监管改善 公司转型」,其价值已远超往日了。相信更熟悉国内环境的港股投资者,不会错过这个寻宝的机会。

01

轻资产模式大功初成

投资的老规矩,先回到“基本面”这个第一性,看其是否经得起推敲。

刚好,近日360数科的招股书和三季度齐齐亮相,短期和中长期业绩被放到了显微镜下,供市场审视。

2019-2021年,360数科的营业收入从约92亿元增长至166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7亿元。2019-2021年净利润从25亿元增长至58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1亿元。

2022年Q3,在宏观指标齐齐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4亿元,环比增长-0.93%;实现归母净利润9.93亿元,环比增长1.33%;实现净利润率23.8%。三季度发放贷款1478.8321万笔,贷款总额达1106.75亿元,同比增长13.4%。

财报还显示,2022年Q3首逾率环比-0.4pct至4.50%,创历史新低;30天回收率环比 1.2pct至86.40%;90天以上的逾期率回落至2.31%,环比-0.31pct,为今年最佳。主因公司主动降低定价,加速客群结构优化,抵消了一部分利率下降的影响。

总的来看,公司中长期业绩持续上扬,短期内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营销开支的增加,业绩小幅波动。

360数科中长期的业绩确定性很高(当然也会受到宏观环境影响),这点我是不担心的。而我觉得最大看点是,在合规引导和行业转型下,公司彻底跑通了轻资产模式,在未来方向上占据了有利地形。这可从近年来的业务变化看出端倪。

回顾2019年以来的业务变化,360数科信贷驱动服务占贷款促成规模的比例,从86.1%降至2022年上半年末的45.6%;平台服务则从13.9%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末的54.4%。从趋势看,来自平台服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攀升,这也正是监管引导的方向。

进入2022年Q3,轻资产模式继续发力,累计注册用户数2.04亿、累计授信用户数4300万、累计借款用户数2630万,同比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新增贷款发放额方面,轻资产模式的占比继续环比提升2.61pct至58.35%;贷款余额占比56.99%,环比增长2.12%,同比增长2.70pct。

财报显示,当前,360数科在轻资产服务模式下合作的金融机构已达58家,业务占比也大幅增加。该模式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极小,能更好地熨平波动性,降低风险敞口。从疫情期间公司业绩的稳定性,是可以验证这一逻辑的。

据我了解,作为长期战略,360数科还在尝试更新的轻资产模式,包括为金融机构做整体代运营等,会根据不同银行的需求来分配不同模式。尝试了不同的模式之后,公司将选择银行接受程度更高的模式去深入执行,扩大到更多银行客户。

02

新方法论下的「前进四」速度

虽说“转型”是基于政策之变,但从底层逻辑来看,监管导向其实是一以贯之:以合适的利率满足用户的合理资金需求,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针对这一监管导向,360数科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业务能力?可以看几个细节。

用户方面,360数科的精细化运营已到了很细的颗粒度,例如,优化升级后的RTA模型对全网设备的识别率提升至90%,对优质客群的识别能力提高20%。同时,公司深化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长短视频、外卖投放等多元化场景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微企业方面的业务同样进展很快,也获得了各方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360数科设立小微贷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获批深交所储架发行额度40亿元,这是全国首单以数字技术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数字经济”主题ABS。2022年Q3,金融机构通过公司平台向小微企业发放了约30亿元的信贷额度。

由于监管原因,金融科技行业不会有新增玩家了,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成为了香饽饽。截至2022年9月30日,360数科合作金融机构增加了8家至141家,包括万亿级AUM的大型城农商行以及10余家股份行。

360数科此次赴港上市,所募资金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将用于进行研发以增强公司技术及信用评估能力,并开发更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响应金融机构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微调公司的服务及解决方案;以及用于进一步渗透信贷科技行业及扩大用户群体。

可以说,经过监管新规、24%的利率红线、个人信息保护等政策的洗礼之后,360数科拥抱监管,明晰了自身的边界,也跑出了自己的新模式。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其利用自身优势,让金融之水更好地流向所需之地,也有望开拓更多利润空间。

在《三体》中,三体文明的“水滴”在太阳系重创人类太空舰队,章北海甫一担任“自然选择”号的执行舰长,就发出了震撼全人类的唯一指令“前进四”,以120G加速度避开了三体的追击,为人类文明保留了一艘恒星级战舰。

有了新的“方法论”之后,剩下的就是“执行力”了。360数科从群雄竞逐中崛起,如今名列行业前五强,“前进四”的速度有目共睹。由此可见,公司的业绩既有确定性,也有挖潜和提升的巨大空间,可以划入“成长蓝筹”的行列。

而对于Q4,鉴于宏观环境,公司还是采取审慎的方式来做。公司预计Q4的贷款便利化和发放规模将在1025亿元至112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6%至16%。

而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促成贷款成交量4200-4300亿元;由于以科技赋能为主的轻资产模式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末重资本与轻资本模式占比分别估计约40%和60%,看好公司估值修复。

03

严监管压力冰消雪融

近几年来,对金融科技的政策监管一直在持续。

去年4月,包括360数科在内的13家主要金融科技平台,被金融监管机构集体约谈,对业务提出多重合规要求。

去年7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向包括360数科在内的13家网络平台发出《关于断直连的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在个人信息方面实现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确资料透露13家平台的整改进展,而透过360数科的招股书,可以窥斑见豹。

据披露,360数科已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指导,基本完成大部分基于公司自查结果的整改措施,监管机构已整体审查了其整改措施,因此从自查整改阶段转为常态化监管阶段,整改结果仍有待监管机构的常态化监管。

“断直连”方面,公司与监管部门保持高频的沟通,积极落实整改方案。截至Q3末公司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自查所要求的整改事项。2022年9月,公司跑通并完成了首单“断直连”方案的放款。

功夫在诗外。上述信息,其实可以推导出许多暗含的信号。

1)无论什么行业,监管重点关注的肯定是业内影响力大的公司,通过他们来引领行业转型。这也意味着,监管划定的包括360数科在内的 13 家重点平台,未来将在合规性、业务韧性方面明显胜出,也加速了后排公司的出清。

2)此次严监管是从提出整改开始,如今360数科已交卷,监管也进行了阅卷。意味着持续一年多的严监管基本划上了句号,监管压力边际缓和,“政策底”信号得到了明确。那么,行业不会再有大利空了,金融科技暖风将起。

鉴于此,中金公司也重申了对360数科的首推建议。其认为,阶段性整改落地以及行业相关催化,将为头部机构带来估值的持续修复。360数科作为业务量增长稳健、资产质量较好、运营效率较高、符合监管导向的头部机构,将迎来利好。

历史考古讲究「孤证不立」,再来看2个更加意味深长的信号。

1)11月14日晚间,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增资的消息落地,7家公司以共计105亿元认购蚂蚁消金新增注册资本。

众所周知,蚂蚁金服是互联网监管的标志性案例之一,增资方案的落地是蚂蚁集团整改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也表明金融科技的监管进入尾声。

2)京东科技年初即有赴港IPO的计划,至今未有新进展。最新有报道称,京东科技在争取中国证监会批准其在今年底在香港上市的申请,已获得监管机构的回应,正在按相关程序积极推进。

如果上述报道属实的话,意味着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尺度进一步放松。

以上相互印证的信号,意味着什么?

鉴往知来,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口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系。

此前在“房住不炒”下,整个行业出现了“拿地难”、“房价设置上限”等困境,现金流几乎枯竭,多家龙头房企爆雷。而在近期,央行、银保监发布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金融16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态支持房企发债融资的“第二支箭”,龙湖、新城控股、美的置业等房企的发债获受理,整个行业浴火重生。原先以“破产清算价格”进行估值的地产股,迎来了一波猛烈的估值修复。

金融科技也是类似的逻辑。随着监管态度从“规范”为重,转向“规范”与“鼓励”并重,监管压力大幅减轻。事实上,在疫情冲击之下,平台经济作为支持经济和解决就业的重要一环,加速整改措施落地,符合经济发展大局。

当前,金融科技行业的估值已经低到了尘埃里,360 数科仅3.4倍估值,陆金所只有2倍左右。那么,长期压制行业估值的压力解除之后,理应修复到历史均值之上。另外,伴随着头部公司转型成功、后排出清,再加上一个溢价才是合理的。

04

「指数 行业」共振下的360 数科样本

实际上,360 数科作为“排头兵”,此番顺利赴港上市,也释放了很多积极信号。

1)公司作为金融科技领域二次上市的样板,必然是打铁还靠自身硬。这几年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但360数科无论是在营收利润、贷款规模还是用户数量等方面,在中概股金融科技类公司里都是一枝独秀,业绩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2)公司的整改措施获得了监管的认可。不然,是很难获得放行的,更不会成为第一家。

3)两地上市,意味着要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监管要求,其门槛和合规成本更高。如果你还在琢磨360数科的参与价值,事实则证明,市场、监管都已经替你仔细把过关了。

360数科的标杆效应还在于,此前,陆金所、乐信、信也科技均表达了回港上市的兴趣,如果360数科完成港股二次上市,对其他美股金融科技公司将形成清晰的路径指引。通过这类方式,既可以规避中概股相关风险,也有利于摆脱美股市场的低流动性和低估值。

套用一句大俗话,“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疫情和监管对于行业的冲击,基本上已经过去,股价的大幅调整充分反映了悲观预期,中概股不受待见的经历也即将翻篇。比如,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Jefferies就给予了360数科「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1.8美元,较现价有66%的上升空间。

买股票,买的是行业和公司的未来,接下来应该交易未来的新逻辑了。

金融科技行业驶出九曲十八弯的超长隧道后,透过晨雾,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已经越来越清晰可见。虽然前路仍不免多云转阴,但艳阳天已经在向头部玩家招手。经历了漫长而几无星光的黑夜之后,金融科技的明天似乎从未如此令人期待。

恒生指数的单边调整已近两年,目前市盈率仅约10倍,在全球主流指数中垫底。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疫情防控/地产调控优化预期、互联网监管边际放松,吹响了港股熊转牛的号角,底部困境反转近在眼前。

对于360数科来说,其不仅看到了金融科技的未来,还看到了清晰的参与路径,就是拥抱监管,凭借先发的规模优势,既为行业打造合规样板,也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

可以断言,以360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之后,有望迎来“指数 行业”的双重共振,这将是一波大级别的行情。如果说公司是一颗蒙尘的珍珠,那么「03660.HK」这个新代码,正在将浮尘徐徐吹散。

•END•

$360数科(NASDAQQFIN)$$360数科-S(HK0366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