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基本法”,证券公司的小伙伴们在倍感振奋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以专业服务谱写着交易商故事。我们在岁末推出“交易商故事”专栏,希望消除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神秘感,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为大家搭建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追梦人和实践者。


团队介绍:光大证券金融创新业务总部成立于2021年的市场高点,发展于2022年的市场拐点,可谓起航于逆风之中。作为场外衍生品行业中的产品设计者和交易对手方,金创部以衍生品、做市商、量化策略等为主要业务形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和一揽子解决方案,服务客户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目前光大证券金创部已有近40名正式员工,毕业于麻省理工、牛津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名校。部门主要负责人蒋琦有14年股票二级市场及创新业务开展经验,是最早一批参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专家。部门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来自国际和国内顶级投行的衍生品业务专才。



以下是来自于光大证券金创部负责人蒋琦先生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的一些见解分享:

蒋琦,光大证券金融创新业务总部总经理、光大期货董事。中山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曾任中金公司场外衍生品销售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曾任证券业协会场外市场与衍生品业务委员会秘书长。具有14年股票二级市场、衍生品业务开展经验,开创大量业务模式受到市场和同业的高度认可,是最早一批参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专家,累计研发和发行结构化产品规模超过千亿。

关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发展理念


场外衍生品行业交易商众多,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必然也会遇到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如果业务仅仅依靠模式照搬和价格“内卷”,很难实现有效突破。一个优秀的从业团队,除了自身的专业性外,更需要拥有强大的内生创新力,才能获得未来。我们成立金创部后,倡导“认真、创新”的价值理念,通过认真加强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拓展来应对创新业务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作为创新业务的突破点,通过对市场的研判和结合客户风险偏好设计结构提高客户的体验,通过精细化设计交易流程和加强IT能力建设控制交易风险,通过制定核心加卫星业务的商业模式依次有序地逐步突破上量。

场外衍生品有助于财富渠道的净值转型


过去20年境外市场长期处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这为结构化产品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这是因为结构化产品满足了投资者的两大诉求:一是投资者希望获得一定的收益弹性,二是投资希望承担自身可识别的风险。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由刚兑化走向净值化。国内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大量投资需求从刚兑化产品转移到净值化产品。但是净值化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通常难以在投资前进行确定,很多投资者由于无法识别投资风险,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望而却步。 


结构化产品的底层资产为收益凭证、场外衍生品,均是由证券公司发行的,存在一定的信用特征,可以提前明确各类场景的盈亏情况,由此投资者可以在投资之初就了解到产品在不同场景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担能力选择不同收益弹性和最大亏损幅度的产品,这让投资者在如今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把风险看得更明白,拥有更多的确定性。我们团队希望通过极致专业的服务,在中国市场净值化转型的进程中,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确定性,以结构化产品作为核心服务手段,助力中国市场的财富转型。 


我们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应设计出4个产品系列,并根据对市场的理解和研判设计适合的具体产品结构。尽管2022年内外部环境都较为复杂,市场波动较大,但我们仍为财富业务的开展提供有观点和质量的结构化产品,同时为客户的财富配置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产品体系)


场外衍生品有助于机构客户提高交易效率及管理投资风险


光大金创部成立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我们正尽快补充各类场外衍生品业务线,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机构客户的交易效率和满足机构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过去一年,我们紧跟监管导向,重点加速发展电子化收益互换业务,通过与公司信息技术部深度合作,通过外部采购加内部研发结合的方式,开发了电子化收益互换系统,并实施了多次的系统升级和优化。目前我司的场外互换电子化交易系统已经为机构客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易体验。系统还配备了较为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风控模块和控制流程,在保证客户交易效率的同时满足合规要求。


除了紧跟监管要求发展业务外,我们也希望通过结合市场行情,提供场外衍生品的交易结构设计,解决机构投资者的各类风险管理诉求,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场外衍生品的用途经常被市场误认为是高杠杆、高风险的交易,借鉴境外的经验,机构投资者使用场外衍生品的需求中,套保、对冲、远期交易等是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例如,我们在今年行情较为低迷的4月份,为长线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卖出指数的看跌期权来进行长线投资的策略配置。因为如果指数下跌行权,投资者就可以在预设的低点建仓指数;而指数如不再下跌,投资者可以获得期权费用,属于一种保守做多的方案。目前场外衍生品的发展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这要求场外衍生品交易商一方面需要经营好业务,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投教工作。不少机构投资者对于场外衍生品的使用还较为陌生,行业在投教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卖出看跌期权的收益示意图)


除了上述业务外,我们积极布局跨境业务的发展。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目前公司已经制定了香港交易台的发展规划,未来我们将在人员、资金、系统等几个维度上共同发力,建立南北互通的业务通路模式,为更多境内外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些心得体会


所谓“大争之势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面对2022年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我们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拓展部门的业务范围,夯实完善风控制度和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链接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衍生品市场需求。另外场外衍生品业务并非完全难以进行标准化,我们希望未来通过规范流程、嵌入IT等方式,把看似复杂的场外交易系统化、电子化,提高管理效率及控制好业务风险。最后,我们会坚持好人才的培养,把“认真、创新”的价值理念继续发扬,打造一个优秀的衍生品业务团队,为更多客户提供高效的场外衍生品业务解决方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