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向公众同步对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进展,称 14 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 “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 。

他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后续发展的表态和 2022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措辞几乎一致,对它们实行常态化监管的同时,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

不过,结合 1 月 4 日央行年度工作会议提出的 “善始善终做好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相关平台企业的整改工作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021 年 4 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发文约谈 13 家头部网络平台(这次公告是 14 家),包括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 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

整改的方向和要求有哪些?“开甲财经”整理如下:

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二、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严控非银行支付账户向对公领域扩张,提高交易透明度,纠正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打破信息垄断,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四、加强对股东资质、股权结构、资本、风险隔离、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符合条件的企业要依法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五、完善公司治理,落实投资入股银行保险机构“两参一控”要求,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和互联网保险业务,防范网络互助业务风险;

六、规范企业赴境外上市和发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行为;

七、禁止证券基金机构高管和从业人员交叉任职,保障机构经营独立性;

八、是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规范个人信息采集使用、营销宣传行为和格式文本合同,加强监督并规范与第三方机构的金融业务合作等。

据央行官网,当时它们在肯定互金公司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体系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指出 “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规问题”。主管部门从合规、持牌、反垄断、风险隔离、股权结构、控制网贷风险等方面提出整改要求。

蚂蚁集团的业务和组织调整可以看作整改的开始。

2021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逐步承接以小贷牌照开展的“花呗”“借呗”业务。“花呗”“借呗”业务规模庞大,蚂蚁消费金融亟需增资扩股。2021年12月24日,中国信达公布一项股权认购方案,中国信达作为增资认购方之一,与蚂蚁消费金融、其他增资认购方及其他现有股东订立股权认购协议。

根据股权认购协议,蚂蚁消费金融向全体增资认购方增发注册资本人民币220亿元。增资事项完成后,蚂蚁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加至300亿元。但仅仅三周之后,2022年1月13日深夜,中国信达发布了不参与股权认购的公告。

2022年7月22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其与京东科技共同筹建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招商拓扑银行终止筹建。

2022年四季度,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迎来转机。

11月29日,360数科在港交所挂牌,完成二次上市工作。360数科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已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指导基本完成大部分基于360数科自查结果的整改措施,监管机构已整体审查了360数科的整改措施。因此,360数科已根据监管机构提供的指导从自查整改阶段转为常态化监管阶段。360数科的整改结果仍有待监管机构的常态化监管。

2022年末,蚂蚁消费金融增资扩股也尘埃落定。12月30日,重庆银保监局官网显示,已经批复通过蚂蚁消费金融的增资方案。批复文件显示,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至185亿元,同意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该公司。

1月7日上午,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集团”)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

公告称,蚂蚁集团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另一方面,关于股东上层结构调整的事项颇受各方关注。核心变化是,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这将导致马云所持投票表决权从53.46%大幅降低为6.208%,马云也将不再是蚂蚁集团的实控人。

至此,蚂蚁集团的整改基本告一段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