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去年11月中旬曾提出“港股收益率好于A股”的策略观点。港股的确从去年四季度强势启动反弹,恒生指数在10月31日最后一跌下探14597点后强势反弹,一度站上22000点进入技术性牛市。

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则展现了更强的弹性,一路“狂飙”分别创下了73%和82%的最大涨幅。

但兔年开年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接连调整。2月27日,恒指更是失守2万点,发生了什么?此前逻辑还成立吗?

01 三大因素致港股调整,短线资金止盈是主因

港股近期接连调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美国通胀出现反复,美联储加息预期走强,使得全球风险资产承压,而港股作为离岸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

其次,近期地缘相关的不稳定因素再度发酵,对于港股的风险偏好产生一定的压制。

最后,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是市场自发的技术性调整,前期抄底资金短线止盈。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月初最低的3.34%左右上行至3.93%,而美元指数上涨近3%至105,引发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

离岸人民币汇率从2月初6.69的高位回摆至当前的6.98左右,叠加中美关系的波动,外资面临一定的流出压力,从而影响港股的阶段性表现。

(数据来源:ifind,中信建投 注:右轴单位%,为了使人民币汇率更加直观,所以数值乘以12)

02 港股后市:向下空间有限,逢跌布局

短期来看,上述因素影响下,港股波折难言结束。但从中期的角度来看,近期市场调整并不代表上涨行情的终结,仍然可以考虑适度逢跌布局

核心原因在于,驱动今年港股上行的逻辑没有发生改变:一看海外流动性,二看中国基本面,三看估值性价比。

首先,美联储最“鹰”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

从美联储2月22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来看,“几乎所有委员支持25BP的加息幅度,仅有部分委员表示偏向50BP加息幅度”,基本排除了未来重回50BP激进加息幅度的可能性

国泰君安证券进行复盘后发现,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周期,美债收益率下降10bp,港股平均约可上涨1.1%

观察美债收益率的趋势,根据80年代以来的规律,每当美债10Y/3M期限利差倒挂后(即10年期美债收益率<3个月美债收益率),未来9个月美债平均下行60bp。

而本轮的倒挂于去年10月触发,触及4.3%的利率顶,这一统计特征表明:

未来1-2季度,十年期美债利率波动中枢预计回落至3.5%附近。(来源:广发证券

由此可知,目前市场似乎过度定价了美联储鹰派程度,十年期美债利率或将中期呈现震荡向下的趋势,港股后市的走向也有望在波动中逐步清晰。

其次,中国经济复苏的大趋势已经确立。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总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中循环往复,我国经济的短周期一轮平均持续13个季度。上一轮经济周期于2019初开启,目前已经行至尾声。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来到了休养生息、扩张内需的阶段,我们正站在一轮新的复苏周期和信用扩张的起点

参考历史经验,一轮经济上行的周期往往将持续6个季度左右,复苏期和过热期都有利于权益市场的表现。而在此期间,港股的弹性通常好于A股

(数据来源:ifind,广发证券

最后,港股估值仍然处于“便宜”的区域,向下空间有限。

即便经历了本轮的大幅反弹,目前恒生指数的市净率仍然在“破净”边缘,位于近20多年来8%分位数的低位水平。(来源:Wind)

据万得统计,如果将当前的估值放回近10年的历史中,对应未来1年的收益率也是以正收益为主。在这个位置从长期来看,机会应该是大于风险的。

(来源:ifind,截至2023-2-24,历史估值对应未来1年收益率的选取了过去10年内120个估值点以及每个估值点对应的未来1年的指数涨跌幅。用以描述估值高低与未来涨跌幅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而且,如果对今年的宏观形势进行展望,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全球经济错位,我国经济改善,海外衰退下美债收益率筑顶后下行。此消彼长的背景之下,中国资产的优势有望逐步凸显。

尽管港股的趋势性行情还需要得到国内经济数据向好和海外流动性紧缩趋缓的验证,但总体而言,在“低估”区域考虑在资产配置中加入港股基金,仍然是较为合理的。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不应为了大概率有限的向下空间,放弃可能的长期机遇。

03 逢低布局港股,哪些方向胜率更高?

具体行业配置层面,回顾港股历次在盈利驱动之下的复苏行情,领涨的方向主要包括消费、医药、科技互联网以及地产产业链

1)港股消费

扩内需促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发力点,在宏观经济回暖的预期下,港股消费板块有望实现供需双双复苏。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消费行业快速上涨,1月消费行业的乐观预期计价已较充分,导致“倒春寒”期间兑现压力较大。

目前行业已经历回调,部分品种的上涨空间再度打开,后续不妨关注可选消费方面的黄金珠宝、服饰、免税,以及必选消费方面的啤酒、超市、餐饮等等。

相关指数标的:逢低关注$港股消费ETF(SH513230)$,持仓股均衡覆盖了软件服务、餐饮、电动车、纺服、博彩等行业,与A股消费股相比,“新消费”含量较高。

2)港股医药

“集采”等行业风险已比较充分释放,2023年政策环境的确定性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之后,2022年本就具备低基数,叠加部分龙头药企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有望走出业绩低谷。

此外,医药行业的估值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明显负相关,更有望受益于未来海外流动性压力的缓解,获得更大的向上弹性,可以关注医疗服务、器械、创新药方面的投资机会。

相关指数标的:$恒生医药ETF(SZ159892)$,持仓股覆盖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京东健康、泰格医药、康方生物等。

3)港股互联网

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平台企业的表达发生重大改变,中概股审计事宜已经取得进展,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压制因素都已经出现了改善。

2023年互联网行业有望迎来中长期正常化、健康化发展的新阶段。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从低位回升,估值也将相应提升,迎来“戴维斯双击”。消费互联网方面,电商跟随消费复苏而回暖的大趋势相对具有确定性,短视频直播电商、新零售电商等仍处发展相对高速期,补足消费新场景。游戏方面,整体版号发放呈现数量逐步稳定、发放节奏加快的趋势。

近期的市场热点ChatGPT和AIGC方面,互联网巨头在相关领域具备技术、数据、资金和多元化应用场景的优势,若技术落地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长远来看可能激发更多的具备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出现。

相关指数标的:$恒生互联网ETF(SH513330)$,一键把握互联网龙头企业包括腾讯控股、美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等。

综上,当前港股的调整或为“交易预期”到“交易现实”之间的过渡,等到现实数据层面的验证,以及外围环境和估值的消化,将给予港股新的助推接力,行情再重拾升势。港股市场是中国新经济的桥头堡没有发生改变,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相对吸引力也没有发生改变。

风险提示: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上述基金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