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汽车“电动化”进入成长中期,新能源车企亟需新的差异化竞争抓手, 汽车“智能化”迎重要发展机遇。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当前在立法端及技术端的硬件、算法模型和软件方面均存在瓶颈,但今明两年有望实现突破。智能座舱技术成为现阶段供给侧车企构建品牌力的着力点和需求侧消费者“望梅止渴”显性感知智能汽车的关注点。

2、 智能化趋势有望重塑汽车产业格局,参考PC和手机的发展历程,制造工艺方面软硬件解耦或将成为趋势,产业链结构方面整车厂OEM→一级集成商→二级供应商的链式结构有望进化为“平台+生态”,OEM在产品设计前期就与二级供应商直接合作,下游愈发个性化、上游愈发专业化,产业链价值向两级沉淀,“微笑曲线”加深。

3、 短期伴随《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顶层设计支持、ChatGPT概念的大热,汽车“智能化”数据、算力、算法三大基石情绪面均较为积极,而整车厂及锂电产业链短期调整幅度极大,当前已进入深度价值区间,后续可持续关注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H11052.CSI)。

(以上仅为指数构成的客观介绍,不构成任何指数分析评价或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分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

 

今日两市大幅低开后在低位持续震荡,至尾盘最后半小时大幅上拉,截至收盘,上证综指微跌0.06%,深证成指微跌0.09%。创业板指早盘冲高回落后持续走弱,尾盘修复后收跌0.26%。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8个上涨,赚钱效应较为中性。近期市场轮动加快,TMT大赛道经过昨日深度调整后再次摘得榜首,通信SW、计算机SW和传媒SW分别上涨2.50%、1.71%和1.39%,排名第1、3、4位。国防军工SW今日涨幅占优,单日上涨1.91%,排名第2。

 

光伏板块早盘冲高回落,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一度逆市上涨超1%后持续杀跌,最终收跌1.05%,显著弱于大市,没有增量资金的前提下(北向资金净流出10.14亿元),市场轮动加速。在一季报业绩确定性或较好的光储线和高题材热度的科技线之间最终选择了科技线,吸金效应显著,但光储三月份进入旺季,硅料止涨转跌、石英砂限制产能背景下,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或向好,当前或已进入配置窗口期,值得重点关注。

 

消息面上,周二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继续根据即将发布的全部数据以及对增长和通胀前景的影响,逐次会议做出决定。且强调如果有必要,美联储准备加快加息步伐。美港股市场应声大跌,恒生指数单日下跌2.35%,A股大市当前已钝化,但部分流动性敏感赛道(如医药创新成长主线)短期或无太好的机会。

 

一、 汽车智能化机遇及挑战:电动车企需新竞争抓手,自动驾驶L3尚在途中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迭代过程中,“电动化”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在初期阶段是主要矛盾,当前国内“电动化”渗透率已达30%附近,叠加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今年起进入稳健增长的成长中期。且伴随中游环节的市场集中度提升,“电动化”零部件逐渐走向同质化,车企亟需新的差异化竞争抓手。此外,考虑到今年规模可期的消费复苏、火热的ChatGPT话题引领的人工智能热潮、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芯片自主可控需求、顶层设计大力支持“数字中国”建成的政策环境、手机和PC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疲软,外加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是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放量时点,时序倒推,2023年或是供需两侧共同驱动下“智能化”汽车电子产业链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机会之年。

(信息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侯福深“2025年,中国有望实现70%的量产新车型具备L3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L4级别自动驾驶水平的汽车开始规模化应用,到2030年有望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水平汽车的量产”)

 

自动驾驶当前主要瓶颈: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趋势中的两大技术,其中自动驾驶是核心。自动驾驶技术处于L2级别已有较长时间(2019年10月丰田荣放L2辅助驾驶系统发行,2019年为L2元年),在立法端和技术端都亟需突破。

 

立法端,L3级别技术的实现伴随着事故责任主体认定的法律问题。在L1、L2级别的ADAS技术(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中,车辆实际由驾驶员操控,L4级别车辆会被完全放开给自动驾驶软件来操控,但L3级别刚好处于“灰色地带”。理论上正常路况下L3级别已经可以解放驾驶员的双手,但遇到紧急情况、复杂路况时汽车会发出警报请驾驶员接管,因此一旦发生事故,责任承担主题界定问题随之而来。目前我国并无国家级别的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事故权责判定的法律。

 

海外美、德、日、欧盟等国的整车厂已先后在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上获得了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批准L3自动驾驶汽车合法性的同时,明确了安全事故的责任方为汽车厂商。我国当前自动驾驶立法在不断推进过程中,2022年7月地方层面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明确了道路交通安全违规行为责任认定,当车内有驾驶员时应由驾驶员承担责任,无驾驶员则由车辆所有人和管理人担责。

(信息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浙商证券

 

表:各国对自动驾驶的权责认定

(信息来源:车东西,九章智驾,浙商证券

 

技术端,从硬件上看,传统汽车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数量一般为25个,如发动机ECU、安全气囊ECU等,具有更多功能的高端车型ECU数量也仅为100个左右。但智能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娱乐信息功能等软硬件需求预计带来ECU数量的激增,带来两大难点:(1)需要在车体内部署通信总线对大量新增ECU进行统筹,对整车内部架构、重量、装配难度形成挑战;(2)自动驾驶对应算法的复杂程度需要大算力芯片作为硬件基础。

 

从算法模型看,自动驾驶技术的三大基础板块为感知、决策、控制,均以算法模型作为核心,难点在于需要先收集融合各类传感器接收到的环境参数,在解析、分析后将指令传导到各执行设置,全程既要满足车规级安全要求又要高速以保证行车过程的高效。

 

从软件上看,由于车内ECU往往来自来自不同供应商导致开发人员无法统一编程并升级软件,整车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升级技术,类似手机操作系统升级)实现难度大。

(数据来源:WSTS,eetimes,浙商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智能座舱成现阶段个性化重心:供给端,在自动驾驶未实现突破的阶段,座舱智能化是各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抓手,且专业的智能座舱集成商已经出现,和自动驾驶不同,智能座舱的个性化软件OTA实现难度较小,当前老牌车企纷纷发力智能座舱,围绕多元应用矩阵打造自己的品牌力和能力圈。需求端,在辅助驾驶系统还未完全进化到自动驾驶系统的过渡阶段,智能座舱是消费者最直观感知到的智能汽车的显性特征,当前已成为第二大用户购车时关注的因素,超过价格、能耗等数年前大家更看重的购车因素。伴随语音控制、智能助手、娱乐情景应用等个性化座舱应用不断涌现,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突破之际,智能座舱将随之从电子座舱、智能助理、人机共驾升级到“第三生活空间”的终局形态,成为像PC、智能手机一样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图:我国用户购车十大因素

(数据来源:HIS Markit,浙商证券)

 

二、智能化趋势重塑汽车产业链格局,细分龙头迎历史性发展机遇

 

软硬分离:回顾消费电子的“前辈”PC和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历程,硬件标准化、OS(操作系统)统一化、应用多样化的历史规律已得到验证,整体在外观、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减小后,手机企业开始发力应用软件,并通过OTA技术定期升级,做出差异化。而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汽车也从代步的工业机械产品转变为新一轮移动智能体验终端,竞争核心从马力、油耗等产品性能转化为“软件定义”的个性化应用体验集合,互联网因子开始对汽车全产业链进行渗透。因此,软硬件解耦是大势所趋,靠近底层技术的芯片、传感器等硬件逐步同质化,以数据和车后软件服务为核心的软件能力是车企未来把握客户粘性、议价权的抓手,形成“汽车销售+持续的软件及服务溢价”的新商业模式,下游盈利模式向好。

(信息来源:广发证券

 

图:OEM垂直化转变

(数据来源:SVDF2021第二届软件定义汽车高峰论坛、焉知汽车、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OEM垂直化策略:基于软硬分离的产业趋势,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激光雷达等为代表的通用硬件部分具有高昂的研发时间、财务、人力成本,而整车OEM本身无法给其他主机厂供货形成规模效应,涉及芯片算力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中长期维护成本高。因此,类比医药行业的CXO板块,除极少数实力较强的传统头部车企会选择自研硬件走一体化路线外,二三线的OEM及较弱的造车新势力有需求和专业的第三方软硬件商直接进行合作,为上游专门从事设计研发的车载核心软件、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且伴随软硬件创新带来的技术迭代加快,传统OEM(整车厂)-Tier1(一级供应商)-Tier2(二级供应商)的链合作模式被打破,OEM在产品设计前期就倾向于与底层供应商直接进行合作,下游愈发个性化、上游愈发专业化,上游芯片、雷达等核心硬件价值量不必多说,软件设计方面“软件开发基础平台收许可费、供应功能模块按Royalty收费及定制二次开发”的盈利模式也日益清晰,逐步向好。

 

整体汽车产业链“微笑曲线”加深,产业链价值向上游设计研发端和下游整车销售+品牌化软件服务迁移,为既布局上游软硬件企业(算力的半导体芯片企业、算法的人工智能企业、应用的软件服务企业)、又布局下游新能源电动整车企业的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H11052.CSI)带来长期弹性。

(底层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以上仅为指数构成的客观介绍,不构成任何指数分析评价或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分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

图:软硬分离趋势下汽车产业链价值继续向上下游集中

(信息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广发证券

 

三、短期TMT赛道的升温为情绪面提供支撑

 

数据端:2023年2月27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提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并要求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数字中国建设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将数字化发展摆在各地区工作重要位置,把责任落到实处。

 

算力端:伴随全球地缘政治关系的日益复杂,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技术自主可控成为了大国科技制造业的核心策略之一。国务院副总理3月2日调研半导体企业,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企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半导体作为战略性资产,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从“八五”到“十四五”,我国顶层设计持续推动半导体国产化,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的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算法模型端:2022年12月1日,OpenAI发布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识别)新模型ChatGPT,一经面世引发科技界巨大关注,基于有人类反馈的加强学习方法训练而成,ChatGPT只需向其提出文字需求,即可回答问题、书写代码,甚至写小说、写诗歌等。2023年3月2日,OpenAI官方宣布开放模型API接口,开发人员可以通过API将ChatGPT集成到自身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中,开启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新周期。

 

应用端:短期TMT大赛道数据、算力、算法三大基石分别迎来政策面或技术面的利好,情绪面或较为积极,下游PC端和手机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汽车电子龙头企业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最后形成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的汽车电子终局。

 

工具选择上,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H11052.CSI)“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上游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方向成分股权重占比高达26%,另有产业链下游整车及“电动化”方向锂电产业链成分股权重合计73%,或可持续受益于资金对TMT大赛道和自主可控主题的青睐,整体细分方向布局优势显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H11052.CSI)的泰康智能电车ETF(159720)!

(底层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以上仅为指数构成的客观介绍,不构成任何指数分析评价或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分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

 $泰康智能电车ETF(SZ159720)$

乘风破浪会有时,“指”挂云帆济沧海。生命因不同而精彩,投资因独立而出众。关注指数投资,找到属于自己的长期。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作宣传所用,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泰康智能电车ETF可能遇到的特有风险包括:(1)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2)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3)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4)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5)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6)成份券停牌的风险;(7)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8)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9)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10)退市风险;(11)沪市成份证券申赎处理规则带来的风险;(12)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13)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14)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15)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16)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17)因终止上市导致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基金财产清算的风险等。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详阅官网网页www.tkfunds.com.cn或客服热线400-18-95522),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