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SH000001)$ $基建工程(SZ399995)$ $计算机ETF(SZ159998)$
今年以来的市场结构分化明显,上证指数今年以来涨幅是5.2%。但大部分人却感受不到市场的上涨,原因是持仓品种和市场的上涨方向不一致。公募基金总体也是踏空的状态,代表公募基金持仓方向的万得金仓100指数今年以来下跌2.6%。
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超过15%的行业有4个,分别是通信、计算机、传媒和建筑装饰,即TMT和基建。这就是当前市场的两条主线,数字经济和中字头央企。从估值角度,这两个方向又可以概括为中特估值和不看估值。
先来说说中特估值。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于2022年11月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随后国资委也明确了对央企的考核增加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营业现金流比率,并指出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兼顾,这个价值实现指的就是要把市值做上去。
当前我们面临土地财政回落的大背景,而国有企业资产超过300万亿,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率,向股权财政转变也是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央企指数已经上涨10.7%,而叠加一带一路概念的基建工程指数涨幅高达20.6%。和数字经济相关的央企表现更为突出,中国电信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73%,中国移动的市值也直逼茅台。
中特估值行情能不能延续,这不能轻易下结论。但目前至少可以看出的是政策鼓励,市场跟进。以央企的体量,有成为行情主线的潜质。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央企受国外宏观因素影响较小。此外,从绝对估值来看,目前央企指数的市盈率也只有8,如果央企能在经营效率,股东分红比例上进一步完善,更注重投资者关系,适当推出股权激励和股份回购政策,估值进一步回归也是有可能的,以央企的体量,能够充当大盘的定海神针。
跟踪央企的主流指数目前有以下几个: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GPCCH003),该指数今年以来涨幅高达21.7%,挂钩的产品有3只场内基金,分别是国泰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517090),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517180),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159719)。目前还没有挂钩这个指数的场外基金。
和一带一路相关的指数,基建工程指数(399995),挂钩的基金产品有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516970),这只ETF场外有联接基金。信诚中证基建工程A是跟踪这个指数的场外基金。
央企创新驱动指数(000861),今年以来涨幅为19.3%,跟踪这个指数的ETF有博时、嘉实、广发、富国四家,并且都有相应的场外ETF联接基金。
此外,中证指数公司和国新投资公司合作开发了三个指数,分别是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聚焦国防安全与电子信息)、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聚焦绿色能源、化石能源和能源输配产业)、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聚焦有现金分红或回购行为的央企群体)。这几个央企指数各有侧重,易方达、南方、汇添富等头部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了跟踪上述指数的ETF产品,预期越来越多相关产品会相继成立,为央企板块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
央企是实现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是举国体制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也是多年以来的估值洼地。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已经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央企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实现可能不会是炒概念式的短期行情。
接下来谈谈当前不看估值的数字经济部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成长股,我们究竟要赚的是估值提升的钱还是企业盈利增长的钱?声称做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一般会告诉你他赚的是企业盈利增长的钱,而估值提升的钱听上去像是炒作。
但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成长股涨幅最好的时候往往是估值提升阶段,而等企业真正出利润时,股价高点早已过去多时。以宁德时代为例,其股价从2019年11月份的69到2021年12月份的690,翻了10倍,当时的估值一度超过200倍。其间利润也就从46亿涨到了160亿,其余的涨幅是由拔估值实现的。而利润达到一定体量后,必然面临增速放缓,所以其利润从160亿涨到2022年的300亿时,股价反倒跌了40%。
成长股涨幅最好的阶段往往是不看估值的阶段,而当我们讨论其估值是否合理时,往往会碰到增速不及预期,杀估值的行情,即利润增长但股价下跌。
以新能源为例,新能源车过去几年渗透率从0到当前的30%是大幅拔估值的阶段,尽管后面还有空间,但行业的竞争格局、企业盈利增速和过去都不可同日而语了,系统拔估值的阶段已经过去,而估值的回归对大部分公司来说意味着下跌,当市场对你的预期很高时,你是很难超预期的。
根据周期理论,无论个股还是指数,估值总在极度高估和极度低估之间摆动,且极少时间停留在“合理”的阶段。
当前市场上数字经济方向的个股在疯狂拔估值,在信创、数据要素以及ChatGPT等多重因素催化下,TMT相关行业今年以来涨幅惊人。而这些公司在业绩上短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很多公司连PPT都没来得及做,股价已经翻倍。
在国家把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恰好诞生了chatGPT这一划时代的产品,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次生产力变革,国内外巨头纷纷入局。上一次全球科技巨头集体认可并推动的事物还是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互联网内容爆发式增长,线上交易成为现实,创造了无数新业态和巨大的投资机会。
而本次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革命将有望带来同等级的浪潮,最终能实现对其他所有行业进行渗透和赋能。
科技股爆发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颠覆级应用的产生,今年以来TMT行业的涨幅也让这一沉寂多年的行业成为市场的焦点。很多人会说A股的公司没啥技术含量,顶多是炒概念。其实不然,国内在技术上是有差距,但应用层面却非常广泛,人脸识别、语言识别以及短视频领域、游戏等应用场景丰富,而一旦AIGC技术趋于成熟,将带来全新的玩法,带来爆发式增长。而这些对产业上下游的芯片、云计算等领域都会形成新的需求。
总之,题材和想象空间足够大,当前处于集体拔估值的阶段,不排除有些纯炒概念的公司,但未来出现新的巨头是大概率事件。
以上是从资产端分析,基金还面临着负债端的约束,新能源等过去基金的重仓方向近期大幅跑赢这些方向使得基金经理面临“你不调仓,我就调基金“的境地。已经有不少过去聚焦新能源的基金全面加入计算机阵营了:
上面这只规模超20亿的基金,3月17日的涨幅为4.44%,根据其前十大重仓股判断,持仓里的新能源股票应该是卖得一股不剩。。这绝不会是个别现象。
由于2022年报还没出,根据2022年中报,公募基金持仓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3.78%)、食品饮料(2.81%)、医药生物(2.58%),而计算机、传媒、和通信的占比分别只有0.80%、0.42%和0.33%。而在2015年中报时,计算机可是占据着榜首的位置(2.47%)。
伴随着公募基金对食品饮料的持仓在2020年年底登顶(3.44%),消费行情在2021年初见顶。而公募基金对电力设备的持仓比例在2021年年底登顶(3.87%),新能源行情也随之见顶。
当一个行业成为公募基金第一重仓时,买盘衰竭了,卖盘却源源不断,因为要去追其它方向,首先得砍掉手里持仓最多的东西,而且大家都是这么想,就比谁跑得快。。
单从公募基金目前持仓占比来看,计算机行业离登顶还有较长的距离。
以上是个人对当前市场主线的看法,当然这些方向短期涨幅都不小了,主线也不代表可以无脑追,标的的选择和节奏的把握同样决定着投资的结果。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