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杉杉股份的控制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后妈”周婷认为,按照继承法的第一顺序:配偶和子女,她及其所生的3个子女应当继承郑永刚股权的4/6,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继承2/6,从份额上来说她应该是杉杉股份的实控人。


周婷有财经主播的背景,采访过马云、雷军等商界大佬,知识储备、表达能力和情商绝不简单,如果没有把握,她不会去董事会抗议。这间接证明了杉杉股份背后的大股东周继青和郑驹关系很微妙。如果他们真是母子关系,周婷完全没必要去闹。


如果周继青和郑驹不是母子关系,郑驹的生母又是谁呢?从多方面消息得知,郑永刚共有三段婚姻,原配周继青,二婚李静美,三婚才是周婷。郑永刚1958年出生,1976年应征入伍,三年后转业到当地工厂做货车司机,认识并追求当时的厂花周继青。这样算来,他们的子女应该是80后才对,即比91年出生的郑驹年长十岁才合理。

网上又有说法,郑永刚和周继青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和李静美生了郑驹。但为何在徽商银行香港上市时,作为大股东的郑永刚和周继青均在信息披露的配偶一栏写下对方的名字?可能郑永刚和李静美并未真正结婚,郑驹是婚外情所生。郑永刚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儿子生在我家,就该他继承”。一般人不会说这句废话,儿子不是生在我家,难道要生在外面吗?此话的寓意很可能是在为郑驹正身。


从各方面信息印证了周继青的能力绝不简单,可能娘家对郑永刚事业的帮助也很大,郑一直以来都非常尊敬周继青。但没有儿子接班不行啊,于是郑在外面找李静美生下郑驹传宗接代,周继青也只得默许。李静美只负责生儿子,不参与公司的运营,也不染指权力,以至于外界完全查不到她的信息。至于周继青和郑驹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很可能是郑永刚的安排。如果以上推测成立,周婷去董事会维权的做法就合情合理了。


周继青、郑驹、周婷来自三个家族三股势力,杉杉股份的控制权之争变成了三国杀。



瓜吃到这里,意犹未尽,但我们还是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公司资产评估、财务指标上来。如果杉杉股份的控制权之争和平解决,各方言好收兵,公司权力平稳过渡,不稳定因素消除后,是否值得投资呢?


根据鑫椤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21年杉杉股份偏光片生产份额约为 24%,全球排名第一。


杉杉股份已由传统服装企业转型成一家以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偏光片为主业的双龙头科技企业,可谓前景一片大好,貌似非常值得投资。



然而,透过杉杉股份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异常:


营收不增长:


杉杉股份的营收并不像年报描述的那样具有市场统治力,公司2018年营收89亿,2019年营收87亿,2020年营收82亿,营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21年营收207亿,实际为收购LG的偏光片业务并表所致,锂电池材料收入只有91亿,略微增长。要知道2021年宁德时代的营收高达1304亿,是2020年503亿的两倍还多。杉杉股份的行业地位和营收增长不匹配。


公司频繁进行业务调整,剥离并购眼花缭乱:


在2021年收购偏光片业务之前,公司的主业一直是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


2021年9月,杉杉股份将旗下的正极业务杉杉能源51%股权转让给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杉杉能源深耕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18年,正极材料营收占2020年总营收的47%,出货量行业排名第一,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且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2022年1月,杉杉股份将旗下湖南永杉锂业100%的股权转让给关联方吉翔股份。湖南永杉自建锂盐产能,一期项目2.5万吨产能在2021年投产,主要给正极业务提供原材料。受益于锂价大幅上涨,2021年湖南永杉的业绩大增。


杉杉股份接连卖掉正极业务和锂盐业务的行为让人不解。等于是把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卖掉了。这还没完,公司又开始卖电解液业务!2022年12月,杉杉股份将其所持衢州杉杉51%的股权转让给新亚制程,还签署了禁止竞业承诺。衢州杉杉是杉杉股份两大电解液基地之一。


作为锂电池材料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可带来成本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杉杉股份的产业链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就在初见成效、业绩开始好转之际,却选择将原来的业务链条打断,这一做法不合常理。


正极和电解液都卖了,难道下一步要卖负极业务?


光卖不买那就是败家,于是杉杉股份又收购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偏光片业务:


2021年杉杉股份以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收购LG化学旗下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并表后,偏光片业务2021年实现营收99亿,实现净利润12亿;2022年半年实现净利润 8亿。按照这个业绩表现,5年即可回本,年化收益率超过20%。偏光片业务如此赚钱,LG为何要卖掉?



这种一边卖一边买的操作,不像是做实业的,倒像是做投资的风格。这一点从杉杉股份的利润表上找到了印证。近五年杉杉股份净利润64亿,其中投资收益高达47.7亿,非正常经营所得占比高达75%。如果把投资收益拿掉,公司盈利水平毫无吸引力,完全配不上新能源龙头企业的称号。


进一步研究发现,杉杉股份近五年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减持宁波银行


早在1993年,还在做服装生意的杉杉服饰,就投资设立了宁波杉杉城市信用社,历经合并重组增资等一系列操作后就有了今天的宁波银行。杉杉股份作为最初持有宁波银行1.79亿股的第三大股东,自2014年12月以来先后累计减持数十次,直至2021年年初清仓宁波银行,共取得交易收入约56亿元及现金分红6.5亿元,合计投资收益高达60亿元。当初杉杉股份的投资成本不到1.82亿元,合计投资收益率超过33倍。

杉杉股份的主要业绩来自于投资,这得归功于郑永刚的资本运作,其不仅涉足银行和保险,还通过多家私募基金和创投公司开展期货、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业务。此外,郑永刚还善于壳资源的炒作,其中助推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上市,足足赚了十亿元。


当然,杉杉不是所有的投资都成功了,在2019年的年报里还能看到生产电动客车、充电桩、光伏发电、储能等业务,以上投资均以失败或转卖告终。


如此复杂的业务构成,到底该如何评价杉杉股份呢?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印象里是做西装的,表面上是做新能源的,实际上是做股权投资的。


没有郑永钢的老道经验,90后郑驹能否继续发扬公司的投资业务,不免让人担心。如果失去了投资业务的利润,杉杉还是那个杉杉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李权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