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之前曾经提到过,对于从熊市中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我一般都会高看一眼,因为我一向认为,就投资而言,一上场就体验刻骨铭心的熊市风险要远好于开局就体验人生巅峰的牛市收益,这不仅能让投资者具备较为“稀缺”的风险意识,某种程度上更能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投资思维和投资行为。

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三次于熊市中“上岗”的基金经理:

2015年8月,他第一次担任基金经理即遭遇2015年下半年以及2016年年初的各种股灾;2017年10月,他加入国泰基金接手第一只新基金国泰大健康,就又遇到了始于2018年初的股市漫漫熊途;2022年3月,他又开始接手管理国泰估值优势,随即指数就被砸到2863点。

三次“逆风”经历造就了他基于风险、追求中长期确定性的投资思路,同时也练就了一身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中长期确定性成长机会的投资能力,这位基金经理就是来自国泰基金的徐治彪

一、具有复合背景的长周期阿尔法型选手,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

照例先来看些综合自网络的基金经理公开信息。

从教育背景和工作履历来看,徐治彪,华中科技大学药学专业本科,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具备“医药+金融”的复合背景。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任国泰基金医药行业研究员;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历任农银汇理基金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17年7月再次回到国泰基金,并于同年10月起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徐治彪最早于2015年8月20日开始管理基金,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和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现任国泰大健康、国泰研究精选、国泰金鹰增长、国泰价值经典、国泰研究优势等基金的基金经理。截至2023年3月31日,管理总规模为127.26亿元(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

从投资理念上来看,徐治彪从长周期的视角,在发展空间巨大的行业中,选择低估值、高成长性的公司,以重仓的方式长期持有来获取收益。

在此基础上,徐治彪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自上而下层面,他以“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分母代表估值或市场风险偏好,决定能不能买;分子代表企业的基本面,决定买什么;自下而上层面,徐治彪信奉“惯性理论”,认为公司的优秀是一种习惯。

具体到组合层面,仓位上徐治彪不做择时,长期保持稳定的高股票仓位运作。行业层面整体配置均衡,重点布局医药生物行业,同时会以长期投资视角进行行业景气轮动。个股选择上他偏好赛道好、卡位够(龙头企业)、老板有格局、市场沟通顺畅、财务指标优秀、估值低的公司。持股习惯上,他敢于长期持有重仓个股,换手较低,同时偏好拥挤度较低的股票,敢于逆向加仓或减仓。

从投资风格来看,我认为徐治彪属于具备中观视角的均衡成长风格

二、在管权益产品超额收益明显,多阶段逆势增长

对基金经理有了一些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下他管理基金的情况。

这里我以他管理的典型产品国泰研究优势(009804)为例来做些说明。

国泰研究优势成立于2020年9月29日,徐治彪从一开始就独立管理这只基金,至今接近3年。

虽然这只产品成立至今的时间不长,整体的收益率似乎也没有那么高,但正如大家都能体会到的,这段时期内的市场还是较为跌宕起伏的,其中不仅包含了分化严重的2021年和2023年初,更是包含了几乎全年都在下行的2022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对比之下,这只产品不仅逆势增长多阶段取得正收益,而且相对其业绩比较基准(国泰研究优势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超额收益明显。

比如截至2023年3月31日,产品近2年在业绩基准下跌15.27%的情况下取得10.71%的正收益,且业绩排名同类前1/8(数据来源:海通证券,同类基金指强股混合型)。

事实上,除国泰研究优势外,徐治彪管理的多只全市场宽基产品的业绩也都表现出色:

这显然和基金经理在投资中具备“绝对收益思维”,对于组合的波动率和回撤控制严格,同时偏好逆市投资和产业长周期逻辑,擅长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以及关注估值等有关。

三、徐治彪的均衡成长投资之道:均值回归,慢即是快,盈亏同源

接下去我们就继续以国泰研究优势为例,基于其历史持仓数据来具体探究下他是如何做投资的。

这个表格所包含的信息还是很多的:

首先,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徐治彪不做仓位择时,长期保持稳定的高股票仓位运作。

国泰研究优势是一只混合型基金,基金合同规定其股票仓位比例为60%-95%。

在实际的投资中,组合长期都保持在90%以上的高股票仓位运作,组合的股票仓位最低也没有低于90%,最高则接近合同规定的上限95%,由此可见基金经理并不以仓位择时作为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2023年一季报显示其股票仓位为93.69%。

其次,组合在行业配置上较为分散和均衡,个股集中度较高。

徐治彪是医药专业出身,2012年入行之后则长期深耕医药行业多年,2017年开始不断拓展能力圈,并逐渐转型为全市场选股的均衡型基金经理。

这一点从国泰研究优势历史持仓的行业分布就能看出来:

一方面,组合在行业层面上的配置较为分散,长期配置的领域覆盖消费(家用电器、纺织服饰、轻工制造等)、医药生物、科技(传媒、计算机等)、制造(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汽车、国防军工等)和周期(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

组合整体在行业配置上较为均衡,不押注单一赛道,同时,还会从长期投资的视角出发进行中观行业景气轮动。

另一方面,组合在行业整体均衡基础上相对重配医药生物这个他长期深耕且具有较强能力圈的行业。

与其他医药转全市场基金经理不同的是,徐治彪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医药出身就盲目的看好所有细分赛道,他会以更有前瞻性的视角去预判未来这个细分行业是否有增长空间、当下是否估值合理值得提前布局等,即具有左侧布局的思维。

在行业相对均衡分散的基础上,他的持股则较为集中,持仓集中度(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较高: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其持仓集中度平均维持在接近80%的较高水准,且长期保持稳定。2022年四季报显示,其持仓集中度为76.43%。

这一点从组合的核心持股数量(权重占比超过1%的持股数量)上也能看出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组合的核心持股数量平均“仅”在15只左右,2022年年报显示其核心持股数量为15只。

第三,组合整体偏均衡成长风格,市值风格上偏中小盘,投资风格较为稳定。

入行就在国泰基金的徐治彪深受国泰投资文化价值的熏陶,他早期做投资时候的成长风格非常明显,2017年开始转向均衡投资之后,他依然相对偏好成长(或者说相对擅长成长)。这也使得他的整体投资呈现出均衡偏成长的风格。

而从市值风格上来看,组合整体偏中小盘,不过我认为组合所呈现出来的市值风格更多是其行业配置和个股精选的一个结果体现。

前文提到徐治彪会从中观视角做行业的景气轮动,不过相较于市场平均其换手率较低,说明其中观行业景气轮动更多是从长期投资的视角出发,也体现出其在投资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这一点如果再结合前文提到的组合具有较高的持股集中度来看,说明徐治彪不仅敢于重仓持股,还敢于长期持股,以时间换空间,赚取业绩增长的钱,充分体现出其“慢即是快”的投资逻辑。

说到投资逻辑,徐治彪还是市场上少有的相信“均值回归,盈亏同源”的偏成长风格的选手。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一投资逻辑,徐治彪的投资风格偏左侧投资:市场低位的时候,在公司和行业未来发展较为确定的情况下,敢于越跌越买获取更多的安全垫;而在市场高位时,则懂得规避,及时卖出止盈以抵抗人性的贪婪。

四、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也适合个人投资者长期持有

凭借市场较为稀缺的投资风格以及长期较为出色的业绩,徐治彪管理的产品备受市场认可。

比如他管理的国泰大健康不仅荣获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三年、五年“双五星评级”,还于2022年8月荣获《中国证券报》颁发的“三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奖项。

而他管理的多只产品更是备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上图数据来自徐治彪在管的其中几只偏股产品的2022年年报。

报告显示,其管理的多只产品机构持有比例都极高,而整体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其管理产品的总份额也较多,由此也可见机构投资者对他的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徐治彪在投资中所具备的“绝对收益思维”以及对于组合波动率和回撤的严格控制也使得他的产品在偏成长风格基金中具有较好的投资体验,较为匹配普通投资者那种既想要有一定攻击力,但同时也希望有一定防御力的长期投资需求。

另外,徐治彪还始终以“带给投资者更好的持有体验”为自己的投资目标,曾经多次在市场关键节点逆势发声,或提示风险,或提醒机会,或给与(坚定持有)鼓励,而其后的市场发展也都验证了他当时观点的前瞻性。

用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做投资,要为投资人做雪中送碳的事情,到市场逐渐回归均值的过程来临,投资人自然会发现,对的总是少数。”

话说在查找资料的时候看到一段徐治彪的投资感悟,我觉得讲得很好,分享给大家并结束本文:

“最初我以为投资获利的要点是,能赚钱的时候要赚的足够多、足够快,后来发现风险控制更加重要,再后来发现盈亏同源。最初我以为,投资就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后来我发现无为比无所不为要高明许多。最初我以为,左右逢源,充分灵活才是最牛的,后来我发现有舍才有得,有稳定的风格、做有信仰的投资者是最重要的事。”

$国泰研究优势混合(OTCFUND|009804)$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