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掘金北交所,把握新机遇

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精选层设立后,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证券交易所打下了坚实的企业基础、市场基础和制度基础。

北京证券交易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北交所在定位与制度等方面与沪深交易所市场有较大差异,可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格局。

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北交所,企业活力足。北交所作为中小创新企业的主阵地,“专精特新”企业占比高于上交所和深交所。截至2023年4月28日,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比41.88%,专精特新企业市值占比38.86%,均显著高于上交所、深交所。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北交所191家上市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501.91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2.1%;共实现净利润138.1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7230.81万元,同比增长12.17%,盈利面达92.15%,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过30%,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42家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利润正增长。

北交所研发强度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北交所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67亿元,同比增长18.03%,平均研发强度4.46%,平均研发强度约是A股的2倍。2022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新增专利2655项,其中发明专利572项,平均每1亿元研发支出能产生39.63项专利,8.54项发明专利。

新三板经营稳健,更多优质中小企业选择新三板,北交所优质“后备军”队伍不断扩充。截至2023年4月28日,新三板中有6187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报,按期披露率为95.16%。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净利润527.73亿元,近七成的公司实现盈利;平均研发强度为3.63%,同比提升0.09pct,其中,127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同比增长8.78%,研发强度有所提升。北交所引领带动效应逐步释放,截至2023年4月28日,新三板共有6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8家;有44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相较于上年增长了10.20%。筹备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设备制造、信息化服务、医药制造等行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7.20%,平均研发费用为1729.53万元。


北证50成份指数投资价值

北证50成份指数(简称“北证50”)由北交所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组成,以综合反映市场整体表现,是首个表征北交所整体表现的指数。北证50指数成份股大多为小微市值股票,且“专精特新”类别企业占比相对其它宽基指数更高,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成份股在2022年实现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企业发展韧性足。当前北证50指数估值较低,后市或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18128(A类)、018129(C类)”)于2023年5月8日发行,跟踪北证50成份指数,敬请关注。


1.掘金北交所,把握新机遇

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2019年以来,证监会推出了设立精选层、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引入连续竞价和转板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积极成效。精选层设立后,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证券交易所打下了坚实的企业基础、市场基础和制度基础。

为了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需求,证监会深化新三板改革,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精选层升级为北京证券交易所之后,法律地位得到提升,必将带来服务中小企业能级的提升,也有利于破除部分机构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的政策障碍,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

此外,北交所在定位与制度等方面与沪深交易所市场有较大差异,可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格局。北交所设立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基本完成,着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可满足不同规模、生命周期和行业定位的企业融资需求。

1.1.专精特新企业聚集,活力足

北交所作为中小创新企业的主阵地,“专精特新”企业占比高于上交所和深交所。截至2023年4月28日,北交所共有191只A股,其中包含8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股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比41.88%,专精特新企业市值占比38.86%,均显著高于上交所、深交所。专精特新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这些“小而美”的企业或将大力推动北交所的未来发展。

从所属行业的数量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4月28日,北交所上市企业在机械制造(43家)、电力设备(19家)、电子(18家)、化工(17家)行业的数量较多,四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占比达50.79%;从所属行业的市值占比来看,北交所上市企业在电力设备(25%)、机械制造(19%)、化工(16%)、和医药(8%)行业市值占比较高,四个行业总市值占比达68.11%。总的来说,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聚焦具有高科技属性、创新属性的新兴产业。

截至2023年4月28日,1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部披露2022年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501.91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2.1%;共实现净利润138.1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7230.81万元,同比增长12.17%,盈利面达92.15%,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过30%,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42家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利润正增长。2022年,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宏观环境下,北交所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守正创新,“产业链”转型升级提速,“创新链”成果转化显著,“资金链”逐步提质增效,“基本面”实现稳健增长,彰显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

1.2.高研发强度,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北交所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67亿元,同比增长18.03%,平均研发强度4.46%,其中贝特瑞研发费用为12.63亿元,位居北交所公司首位。A股5000余家公司在2022年的研发费用总和约为1.59万亿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2.21%,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约是A股的2倍。

与此同时,根据北交所官方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新增专利2655项,其中发明专利572项,平均每1亿元研发支出能产生39.63项专利,8.54项发明专利。对比科创板,上交所发布2022年科创板公司经营业绩及板块发展情况分析显示,去年科创板企业全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为1284.68亿元,新增知识产权43007项(注意是知识产权,并非专利数量),其中发明专利13758项,平均1亿元的研发投入能产生33.48项知识产权,10.71项发明专利。整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相当。

1.3.北交所优质“后备军”队伍扩充

新三板经营稳健,研发强度有所提升。截至2023年4月28日,新三板中有6187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报,按期披露率为95.16%。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净利润527.73亿元,近七成的公司实现盈利。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3.63%,同比提升0.09pct;其中,127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同比增长8.78%;披露研发成果的1368家公司共新增8000余件专利,总计持有专利74657件。挂牌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锚定创新人才,2022年以来共有44家公司进行股权激励,95家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北交所引领带动效应逐步释放,更多优质中小企业选择新三板。截至2023年4月28日,新三板共有6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8家;有44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相较于上年增长了10.20%。筹备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设备制造、信息化服务、医药制造等行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7.20%,平均研发费用为1729.53万元。

2. 北证50成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2.1.简介

北证50成份指数(简称“北证50”),由北交所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组成,以综合反映市场整体表现,是首个表征北交所整体表现的指数。指数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季度审核一次样本,并根据审核结果调整指数样本。样本定期调整的参考依据为六个月日均数据。

北证50指数样本空间由在审核截止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证券组成:

上市时间超过6个月,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北交所市场前5名且发行总市值超过100亿元的除外;待北交所上市满12个月的上市公司证券数量达200只至300只后,上市时间调整为超过12个月;

非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类上市公司证券。


北证50指数样本按照以下方法选择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价格无明显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的上市公司证券:

对样本空间内的证券按照过去六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证券;

对剩余证券按照过去六个月的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构成最新一期北证50指数样本。

2.2.市值分布

截至2023年5月5日,北证50指数中有3只成份股的总市值分布在100亿元及以上,权重占比28.46%;有5只成份股的总市值分布在3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权重占比20.03%;剩余42只成份股的总市值分布在30亿元以下,权重占51.51%。北证50指数成份股大多为小微市值股票,符合指数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

2.3.估值相对较低

截至2023年5月5日,北证50指数市净率为2.43倍,市盈率为17.89倍。从市净率和市盈率的角度来看,当前北证50指数相对中小盘风格指数中证500和中证1000市盈率较低,且相对中小100、科创50、创业板指、科创创业50等指数市盈率和市净率均较低,后市或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2.4.行业科技属性较强

截至2023年5月5日,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北证50指数成份股主要分布在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行业,权重占比分别为26.90%、19.84%、15.48%和14.89%。根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指数覆盖40个三级行业,分布较为分散,电池化学品、其他化学纤维、光伏加工设备、其他生物制品等行业占比相对较高,多为新兴产业、高端科技产业,可见北证50指数成份股科技创新属性较为突出。

2.5.专精特精含量高

截至2023年5月5日,北证50指数成份股中有19家属于“专精特新”类别的企业,数量占比38.00%,权重占比32.34%,不仅高于大盘风格的沪深300指数和中小盘风格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与科创50、创业板指和中小100指数相比,占比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之下,未来或将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北证50指数将更加有望捕捉这些优质企业。

2.6.前十大权重股

北证50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主要属于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细分领域为具有一定科技和创新属性的新兴领域,权重合计为53.26%,总市值合计为784.28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的ROE(TTM)中位数为14.29%,盈利能力较好。

2.7.具备良好成长性

北证50指数成份股在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52.53亿元,同比增速为43.56%,仅次于科创50指数,优于其它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4.16亿元,同比增速27.46%,仅次于科创50和创业板指,具备良好的成长性。该指数成份股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占比分别为50.10%和53.70%,均超过一半以上。在2022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宏观环境下,北证50指数成份股仍实现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企业发展韧性足。

3. 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A/C

3.1.产品概况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博时基金拥有业内居前的投研团队和完善的投研管理体系,遵循资本市场的内在价值规律,坚持强调基本面分析,坚持依托精心打造的专业系统,努力为客户实现财富增值。2023年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2022年度基金市场优秀机构,博时基金荣获“优秀ETF基金管理人”奖。

公司旗下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18128(A类)、018129(C类)”)于2023年5月8日发行,跟踪北证50成份指数。

4.总结

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精选层设立后,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证券交易所打下了坚实的企业基础、市场基础和制度基础。北京证券交易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北交所在定位与制度等方面与沪深交易所市场有较大差异,可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格局。

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北交所,企业活力足。北交所作为中小创新企业的主阵地,“专精特新”企业占比高于上交所和深交所。截至2023年4月28日,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比41.88%,专精特新企业市值占比38.86%,均显著高于上交所、深交所。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北交所191家上市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501.91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2.1%;共实现净利润138.1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7230.81万元,同比增长12.17%,盈利面达92.15%,其中44家公司增幅超过30%,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42家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利润正增长。

北交所研发强度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北交所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北交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共计67亿元,同比增长18.03%,平均研发强度4.46%,平均研发强度约是A股的2倍。2022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新增专利2655项,其中发明专利572项,平均每1亿元研发支出能产生39.63项专利,8.54项发明专利。

新三板经营稳健,更多优质中小企业选择新三板,北交所优质“后备军”队伍不断扩充。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净利润527.73亿元,近七成的公司实现盈利;平均研发强度为3.63%,同比提升0.09pct,研发强度有所提升。北交所引领带动效应逐步释放,截至2023年4月28日,新三板共有6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8家;有44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相较于上年增长了10.20%。

北证50成份指数(简称“北证50”)由北交所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组成,以综合反映市场整体表现,是首个表征北交所整体表现的指数。北证50指数成份股大多为小微市值股票,且“专精特新”类别企业占比相对其它宽基指数更高,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成份股在2022年实现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企业发展韧性足。当前北证50指数估值较低,后市或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18128(A类)、018129(C类)”)于2023年5月8日发行,跟踪北证50成份指数,敬请关注。$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A(OTCFUND|018128)$$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C(OTCFUND|018129)$


(转自:公众号—量化先行者)

来源于天风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天天精华君 @问答君

#机构看好稳增长主线,投资者如何掘金?#

$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A(OTCFUND|018128)$

$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C(OTCFUND|01812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