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公告”显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118种产品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其中,抽查的车辆相关产品包括汽油清净剂、车用尿素水溶液、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汽车轮胎等4种产品,共抽查510家企业生产的510批次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13.5%。

在上述4种被抽查车辆相关产品中,车用汽油清净剂、车用尿素水溶液等产品抽查不合格率较高,分别为44.0%和8.3%。

另外,4种产品涉及安全项目(摩擦性能、剪切强度、有害成分限量、新胎外缘尺寸、胎面磨耗标志高度、无内胎轮胎脱圈阻力、强度性能、耐久性能、低气压性能、高速性能等11类)的不合格批次占车辆相关产品不合格总批次的29.0%。

车辆相关产品安全项目不合格,容易引发人身生命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将影响消费者生命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在对重点产品抽查结果的分析中指出,车辆相关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选用原材料不合适,如选用沸点低的化合物作为车用汽油清净剂的主要组分,从而导致闪点(闭口)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车用尿素水溶液用去离子水未按要求处理,导致车用尿素水溶液中杂质金属含量超标原材料混拌不均匀,产品投产时未进行原材料有害成分限量检测。

其次是产品工艺控制不严,如车用尿素水溶液在生产过程中尿素与去离子水添加比例不合理,造成尿素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车用汽油清净剂中添加剂不足,造成破乳性、防锈性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质量把控不严。

第三则是部分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选用不合格原料。

对于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及信息,市场监管总局将在官网上分批向社会公布。此外,对于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者,市场监管总局已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依照《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采取要求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同一产品,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责令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限期完成整改,并及时对其开展复查;依法严肃查处抽查发现的质量违法行为,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