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享受其所带来的高效、便利之外,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发生的一起AI换脸诈骗便是一大典型,而这已非首次,早在之前便已有相关报道。究其原因,就在于技术背后被钻了“空子”,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信息泄露,有时是个人失误造成的,比如丢手机。但在当今这个愈发“透明”的社会中,谁又能说自己不是在“裸奔”?不论是注册登录社交平台,还是电商平台,亦或是短视频平台、培训机构APP,再或者是手机银行app,哪个平台不要求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所以,当你把你的个人信息“贡献”出去后,考验的就是各大平台的风控能力以及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了。但再大的平台可能也有“打盹”的时候,一不小心,你的信息就被一些另有目的的人盯上了。

就比如,当你在某行弄了一笔消费贷后,可能就会有无数个自称某某行渠道的私人手机号给你打电话推销所谓的低利率”大额备用金“;当你接到某某称之为”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通知你”你的账户出现异常,如果不处理会影响征信“时,你可能就已经走在被诈骗的边缘上了。

01

数据安全漏洞显现

京东金融该发力了

说到京东金融,该平台被不法分子冒名行诈骗之事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就在近期,就有一位用户在网上爆料称接到一通来自广东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电话中,“客服”称刘女士之前有在京东平台上使用过“京东白条”等贷款业务,现在根据国家政策,必须配合“客服”调低利率,否则会影响到个人的征信,甚至会影响到刘女士子女之后的就学等。

滴水不漏,无缝不入。

这背后不禁让人思考,这些不法分子到底是怎么获取受害人的信息的?其中,京东金融是在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呢?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除了在风控层面或许存在一些漏洞,最大的可能是源于第三方催收,即京东金融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委托给第三方催收平台,第三方催收平台有可能在此把这些信息给到另外的平台......在这一层又一层的泄露、转手中,非常有可能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从相关报道中也可以看到,为更好地保障用户信息与资金安全,京东金融APP近年来也在不断调整、完善数据保护、资金安全户等措施。

比如在用户隐私方面,报道称京东金融APP持续升级消费者隐私保护功能,包括上线简要版隐私政策、进行用户权限管理、展示个人信息收集和共享清单,并提供个人信息下载功能等;在资金安全层面,打造多重保护屏障,用户使用新设备登录时,需要两种验证方式对身份进行认证,避免盗号风险;如果用户在转账和支付时开启录屏或共享屏幕,京东金融App会主动提示风险,防止财产遭受损失,提升平台的安全系数。

但是,成效如何?确是用户所关注的。从上述案例能够看到,这一切措施还有待提升、有待继续升级改善。

02

三次更名

京东科技去金融化的这些年

常被不法分子用来冒充进行诈骗的“京东金融”,也是有很多故事的。

从前,京东金融代表的是一家公司。目前,京东金融只是京东科技旗下的一个个人金融业务板块,拥有白条、基金、银行理财、小金库、金条、联名小白卡、小金卡等在内的近万只金融产品,涵盖理财、借贷、保险,分期四大业务板块。

京东金融,确切地说是京东科技的”前前身“。从2013年开始独立运营,京东科技核心商业模式经历了三次战略演进,即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同时也历经了三次更名,即从京东金融改名为”京东数科“;2020年12月,京东数科再次改名为京东科技子集团(以下称”京东科技“)。

具体到业务层面,上述提及的“京东金条”和“京东白条”便是京东科技的主要消费信贷产品。据此前京东数科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1-6月,京东金条实现的科技服务收入26.36亿元。白条产品科技服务收入17.94亿元。在京东数科当期营收103.27 亿元,金条和白条的业务贡献占了半壁江山。

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京东科技也和其他大厂金融一样,一直在强调“去金融化”,改名是一方面,在具体措施层面便是加强科技化,即强调科技输出,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直白地说,就是助贷。

毕竟,互联网大厂在多年的积累沉淀下,所拥有的不仅是丰富的场景、大量的用户,还有比较强势的科技实力。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后,京东数科开始减少自营金融业务规模,转向助贷为主。此前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京东金条产品余额中,由金融机构进行直接放款或已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6%。从合作机构来看,京东科技已服务超600家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超100万家小微商户、超20万家中小企业、超700家大型商业中心、超40家城市公共服务机构。

结语

除了业务层面,历经三次改名、公司高管以及组织架构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京东科技,最受市场关注的还有上市一事。近年来,屡次传出IPO的消息。不过,直到今日依旧没有任何进展。据经济观察网之前报道,今年3月10日,有消息称京东科技可能会从上海科创板撤回其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对此消息,京东科技相关人士回应称“不予置评”。

抛开这些经营层面的问题,回到开头的话题,对于有着强大科技实力的京东科技来说,在高速进击市场、谋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怎样切实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以及资金安全,是不是也是必须要有的一个交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