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丸子发了个数据给我,2022年结婚人数为683万对,2021年是763万对,同比-10.5%。我又往回查了一下,2020年是814万对,2019年是927万对,2018年是1013万对,结婚人数创下了37年来新低。按照这个衰减速度推算,我估计2024年结婚人数就会跌到不足500万对,相比2018年来个腰斩。

图是出生人数走势图,2015年放开“二胎”之后,2016年的出生人口从1655万回升到1883万,多出生了228万人。但是2017年往后几年的出生人口逐渐下降,2018年创了阶段性新低,当年只有1523万出生人口。到了2022年更是跌破千万,只有956万

数据来源:Wind

结婚人数下降+愿意生育的人数下降,我已经不敢想象接下来1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了

出生人口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先说如今看得见的两个例子。

我们公司有一个同事的孩子是2016年出生的,今年正好要上小学。他孩子是我们公司下一代里面最“”的,因为2016年正是“二胎”放开之后的第一年,部分生育需求集中释放,当年出生人口高达1883万,比2015年多出228万。这就造成了七年后的今天,小学学位非常紧张

可以提前预见的是,只要这位孩子不复读,按部就班地完成初中-高中-大学-考研/考公。她接下来还会遇到“初中学位紧张”“高中学位紧张”“史上最卷毕业季”以及“最卷考研/考公季”

我们公司另外一位同事的孩子则是2022年出生的,去年YQ时出生。他的孩子目前是我们公司下一代里面最“”的。因为YQ的影响,2022年出生人口不到千万,部分幼儿园开始招不满人了。

那么未来会不会逐渐变成,小学招不满人?初中招不满人?高中招不满人?大学招不满人?这就不知道了,我没有花时间去仔细算。我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出生人口变化对我们最大的影响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比如刚才那个2016年出生的孩子,当时“内卷”这个词还不是很火,我记得这个词是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火的,然而这个孩子却是我们下一代里面最卷的。而那个2022年才出生的孩子,反而没有那么卷,与他竞争的同辈压力反而是目前最小的。

这跟我们做投资非常像。

很多朋友以为经济好的时候,买股票买基金很容易赚钱。实则不然,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和基金的估值都是很贵的,持有三年下来反而都是亏钱。很多朋友以为经济差的时候,买股票买基金很容易亏钱。然而市场底部的时候估值非常便宜,未来三年反而更容易赚钱

我们再来看面这张出生人数图,如果我们把这张图看成是“估值图”,目前出生人数百分位就是0%,历史上已经没有比今年更少的年出生人数。

图是沪深300指数的PE估值图,目前估值百分位是16.86%,比出生人数的估值要高一些,毕竟还没创历史新低

数据来源:Wind

写这些,并不是提倡大家多生育,生育是一个非常复杂问题,牵涉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比较奇葩的分析角度供大家参考。

......

今天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行业涨得比较多,我手上都有几个涨停的。有两个原因:

一是5月汽车销量238.2万辆,环比+10.3%,同比+27.9%,超市场预期。二是L3智能化落地传闻。前段时间马斯克来上海,大家都觉得他不可能连个屁都不放一个就回美国了,所以有传闻上海将作为FSD完全版第一个试点城市开放。

但我个人觉得以上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就是估值便宜了,稍微有点利好就很容易涨。一直有句古话,利空不跌就是底部,利好不涨就是顶部。不过目前汽车行业比较分化,领涨的细分环节是整车零部件

如今市场预期电池行业会内卷,加上前段时间大摩唱空宁德时代的报告,所以市场下调了电池股的估值中枢,但是电池内卷有利于整车利润回升,这类似光伏内卷有利于电力股一样。比亚迪的港股在股神巴菲特连续减持下逆势创阶段新高,强得不成狗样(PS:新能源狗都不买)。

零部件则讲去库存结束渗透率提升的逻辑,当时我提醒过大家今年新能源车行业增速中枢下降的风险,不过如今风险已经兑现了,我也在今年4月重新看好新能源车基本面触底。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刺激消费、刺激地产的传闻。如今市场的逻辑就是,经济越差,对刺激的预期越高。上周五CPI和PPI数据低于预期之后,政策刺激的预期更高了,地产、家电、建材又是上涨的一天

这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吗?

今天跌的行业,要么就是传闻没更新,要么就是被抽血,大概就这么多。

......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智能驾驶ETF(SH516520)$$新能源车ETF(SH515030)$$家电ETF(SZ159996)$#汽车产业链全线飙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