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老将张慧离职

周一收到短信提醒,张慧已卸任全部在管基金,华泰柏瑞安排相应基金经理接手。这个消息来的有点突然,具体原因有知情人表示不能完全对外透露,可能确有什么苦衷吧。

不过,因为去年4月底抄底时候买了一些张慧的产品,这时候就显现出尴尬的一面了:因为相信他的长期主义与勤奋,所以果断选择持有,然而熊市还没看到转机,斯人已挂靴而去,空留我一个人话凄凉。

张慧2013年9月开始作为基金经理管理公募产品,如果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满十年成为一名“公募老将”,但就在这个时候,他选择离开现在这个赛场。上一个类似的事件,出现在光大基金的魏晓雪身上。她去年也是在即将满10年的关口,选择离开,加入了路博迈基金。不知道这次张慧的下个选择,会是另一个公募,又或者是奔私了。

历史业绩,并非多多益善

投资者选择配置基金,无论是普通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其实或多或少,都要从该经理的历史业绩出发。通常来说,数据样本越充分,时间周期越长,对该经理的风格判断和业绩拟合能力,应该更强。

但是,离职永远是一道隐形的门槛。也许部分机构从业可以提前一点点嗅到蛛丝马迹,但是普通投资者,却是往往事到临头才知晓。

我在每年梳理备选基金池的时候,都会把长期业绩作为一项重要考量。这个时间标准,一直都定在连续五年这个指标之上。从逻辑上可能不算错,但是现在可能需要思考一下,一个公募基金经理,到底有多少个五年。

张慧和魏晓雪,在10年关口离职;业绩锐度更强的周应波,不到8年就选择奔私。通常来说,一个基金经理,如不是情非得已,很少会选择5年之内就跑路。但是一旦超过5年,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好说了。

买商品房的期限是70年,而公募经理的稳定期,可能是在5-10之间的一个数字。所以,如果我们观察的时间过久,那么到了持有的时候,可能也就要随时面临经理挥挥衣袖的时刻了。

未来趋势,是否稳定更难

因此,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我们需要思考未来此类情况,究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还是会得到改善。目前来看,只会更为频繁。

近期伴随着较长时间的熊市,监管也开始推出一系列的限制与整改措施。上周实盘周报里面提到的盘中估值拟取消是一个,而公募和大资管的限薪令则是正在进行时。各项收入递延,让公募基金经理的实际收入,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外在光鲜,但是工作又卷,又要时刻准备挨骂,现在钱还少了,等有机会的时候,肯定还是奔私变现更为现实一些。

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是很苍白的。

有计划推进的整改计划中,还有一个,是对公募基金管理费的调低考虑。虽然说是计划新产品新办法,老产品老办法,但是一旦实施,慢慢就会对现有的公募整体收益能力,打上一个大折扣。

如果我是公募基金经理,这些措施,很大程度更容易让我在有一定业绩成绩之后,立刻选择去兑现我的价值,而不是坚守。

所以,大胆预测一下,不仅未来公募基金经理的明星化时间会更短,而且普遍的跳槽速度,会变快。这一点,对选基金就是选人的主动基金来说,可谓是长期利空。

适时调整,降低考察周期

在这种局面之下,我已经在思考,明年也就是2024基金池的时候,把筛选的考察周期,从五年降为三年,扩大引入一些新生代、中生代的选手。让我们能够享受经理巅峰的时期,客观变长。

同时,准备对基金经理背后的基金公司,仿照招行的做法,做一些排除法。不仅仅是运营有风险的公司,那些基金经理离职率相对较高,内部梯队阵容不够厚实的公司的产品,也要谨慎选择。

买方投顾,可能迎来利好

当然,有一弊,可能也会有一利。面对公募基金筛选难度的可能提升,买方投顾可能会迎来更多的机会。

毕竟,作为机构的一员,投顾主理人去听基金经理路演机会,以及拿到更为细致的量化分析报告的能力更强。事实上,比如我买的一只投顾,杨晓磊的“慢慢变富”,他就会启用很多从业时间不太久,相对冷门的基金经理。这和他拥有的资源,是紧密相关的。

当然,投顾要想真的做到优质服务,还得在大周期的择时上,真正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满足于和其他公募基金一样,永远高仓位权益,选择抱住相对收益死扛。这些,需要等到下一个牛市,再来观察了。

作为参与过买方投顾建设的一份子,如果买方投顾真的可以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也乐见其成。从个人投资视角出发,更需要在意的是能够有更稳定的收益和更好的持有体验,而不是一定要努力成为一个非机构的基金研究专家。

如果投顾可以百花齐放,那么不研究基金,去跟踪投顾也是不错的选择。

$华泰柏瑞创新升级混合A(OTCFUND|000566)$

$光大新增长混合A(OTCFUND|36000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