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为什么说今年是“智能驾驶元年”?》一文中,我们指出,正是基于技术进步实现的城市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得以真正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今天,我们将重点分析智能驾驶产业链在政策端与基本面上存在的机会。

政策端,5月底马斯克来华时,网络上曾经流传过特斯拉FSD软件要在上海试点放开的传言,随后被澄清,但从近期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说,相关传言并非完全无的放矢。

在6月2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提到“支持L3级和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7月7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宣布,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未来还将推动高速路的无人驾驶开放,促成机场、火车站等重要场景的自动驾驶接驳,重点关注自动驾驶车载终端量产应用和汽车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生态商业化试点;

在7月6日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也强调今年年末就可以实现全面自动驾驶。(详见《马斯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说了什么?》$华泰柏瑞科创板50ETF联接C(OTCFUND|011611)$

与特斯拉5年前入华时双方合作重点放在电动化方面不同,如今新能源汽车已从涓涓细流汇聚成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特斯拉与中国必然更多地在汽车智能化的突破方面产生共同语言。

对中国来说,5年前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起步量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又推动中国涌现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势力”车企,现在完全可以再一次复制这样的路径,通过引入特斯拉强悍的智能驾驶能力,激活本土智能化产业链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并最终催化出智能驾驶领域的龙头企业

对特斯拉来说,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独步全球的制造产能是其5年前走出破产边缘、达到当前地位的关键因素,现在也完全可以再一次借助中国复杂的路况信息和超大规模的数据体量,完善其自动驾驶模型和算法,牢牢占据下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领先身位。

毕竟,正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所说,“相比电动化,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涉及的领域更多,程度也更深,可以想像的空间也更大”,而在具备汽车生产能力的制造业大国中,可能只有中国传统汽车势力根基相对更浅——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日韩,类似的变革都可能遭遇来自既得利益的巨大阻碍——反观中国,一直在为汽车革命创造较为宽松的创新环境$智能驾驶ETF(SH516520)$

因此可以预计,今年内智能驾驶领域大概率会有较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出现,从而提振市场对于智能驾驶产业增长空间的信心

基本面方面,我们可以将智能驾驶产业的市场规模简化为整车产量/销量、智能化渗透率、单车智能化价值量3个因子的乘积。

整车产销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国和消费市场,2022年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占全球市场比例分别为38.70和40.99%,更重要的是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快速增加,2023年前五个月乘用车出口数量同比增加96.57%,新能源车出口数量更是大增162.30%,海外市场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显著提高(数据来源:中汽协)

例如,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市场中,中国车型销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此外中国品牌汽车在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等多个中东国家的市场份额也都超过10%,甚至在传统汽车强国德国和日本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数据来源:中汽协)。这也证明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颠覆性浪潮下,中国车企正在改变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智能化渗透率而言,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今年4月中国新发乘用车的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约为34%,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很多相对高级别的智能化设备渗透率更低,例如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约为12.2%,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约为7.0%,激光雷达的渗透率更是只有1.5%,在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大范围推广的过程中,上述设备的渗透率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科创板ETF(SH588090)$

单车智能化价值链而言,随着一体化压铸、磷酸铁锂电池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硬件和三电系统的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智能化软硬件未来在汽车当中的价值量占比将相对应提升

例如,当前传统燃油车搭载的芯片数量较2017年增长约50%,单车芯片成本约300美元,而新能源汽车搭载的芯片数量比传统燃油车还要多出50%左右,达到大约1500个的水平,单车芯片成本上升至600美元左右,如果是L3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单车芯片成本更是超过1000美元,甚至可能达到2000美元(数据来源:集微网)

同样,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整体趋势下,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软件系统讲不断升级迭代,实现功能与价值水平的共同抬升。以特斯拉FSD自动驾驶软件为例,2019年3月刚推出时预付费用为5000美元,经过几代升级之后,目前最新价格已达到15000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软件复制的可变成本几乎为零,因此类似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完全可以将整车以成本价甚至折价卖出,在占领了足够大的市场和用户心智之后,再利用软件服务来收回成本,乃至获得高额的毛利率。未来,我国头部主机厂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有机会借鉴类似模式提高盈利能力

总体而言,在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开启“智能驾驶元年”之后,上述三个因子的增长潜力也将进入兑现期,这也构成了我们对智能驾驶产业链基本面相对积极的判断。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49亿美元##苹果悄悄研发AI大语言模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