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和去年相比出现了较大的风格切换,单就汽车相关概念而言,去年被热捧的新能源赛道股开始“偃旗息鼓”,而表现并不高调的汽车热管理板块却出现了结构性机会。上半年板块表现,截至6月30日收盘,汽车热管理板块指数为1192.72点,创下过去十个月以来的新高。虽然7月近期有所回落,但年初至今板块整体涨幅仍近20%,远远领先上证指数同时期只有4%的涨幅。

不过近期工信部的一则消息,让汽车热管理又重新回到市场视野。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以视频方式联合组织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新能源汽车安全形势。会议指出,下一步两部门将加强工作协同,加快修订完善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引导行业企业加快高效能电池系统热管理、多层级安全防护等技术研发,强化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体系。

热管理为何受到重视?

新能源车热管理=电池热管理+乘员舱空调系统+电机电控热管理。众所周知,锂电池在北方的冬季,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对比夏季是有所差距的。有业内观点认为,在现有的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在低温续航上,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热管理系统。

东北证券,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占比40%,其工作环境和充放电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电机和电控系统也面临传统燃油车所没有的温度管理;由于制冷和制热的架构不同,驾驶舱内的温度调控也急需解决,上述需求给新能源车热管理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该机构判断,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和热管理系统巨大变化,四大类核心零部件迎来高景气:空调压缩机、阀件、换热器类和泵类。

除了架构、环境等问题,新能源的热管理价值也比燃油车更高。从价值看,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

先从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看,燃油车中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约0.25-0.55万元,纯电动可达0.35-1.30万元,接近翻倍。

再从热管理核心组件的单价情况来看,根据国金的测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组件的结算价格为6410元,而传统燃油车的热管理核心组件只有2230元,从以上价格对比可看出,新能源车的热管理核心组件的价格大概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显然市场价值更值得挖掘。

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的提高,市场空间的扩容,给这个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来到千亿级别。

不少家电企业跨界涉足热管理赛道

长期以来,提供热管理系统集成方案的国际Tier1厂商在该赛道上独树一帜。日本电装、法国法雷奥、韩国翰昂和德国马勒在燃油车热管理领域掌控了全球近6成的市场份额。不过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热管理要求的提高,行业趋势也在发生转变。

随着近年来我国本土厂商在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等关键零部件上取得技术突破,国内玩家也开始向热管理系统集成进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先汽车热管理赛道中的玩家,不少白色家电巨头也纷纷跨界涉足新能源热管理。

例如国内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SZ002050)$,根据Choice的概念板块分类,该股涉及新能源车、汽车热管理、燃料电池等多个与新能源车相关的概念,不过若按申万行业分类,三花智控则属于家电领域。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务专注于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

此外,$奥特佳(SZ002239)$等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美的集团(SZ000333)$等家电企业都已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仅在A股上市的汽车热管理成分股就已超50家。

为何传统家电企业反而在汽车热管理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据中信分析,空调和热管理在阀件应用以及工作原理相似度极高。对于燃油车而言,热力膨胀阀即可满足需求,相关零部件企业缺乏技术升级与创新的源动力,而更加注重稳定与规模降本;反观空调能效标准不断革新,倒逼家电零部件企业时刻创新以应对能效新国标。在空调能效标准快速迭代的当下,家电领域热管理阀件技术不断突破,实际上已经走在传统汽零企业前沿。

中信称,目前家电企业主导热管理行业阀件领域。阀件是热管理系统升级的关键零部件之一,也是在热管理系统愈发复杂背景下持续量价齐升的部件,未来随着热管理行业处于快速扩容期,相关企业营收有望高增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