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文晔科技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富昌电子(Future Electronics),这不仅是业内又一笔大额收购案,更创下今年台商并购最大金额纪录。但富昌电子不仅年营收超过60亿美元,位居IC通路前六,获利更是稳健,外界不禁好奇为何富昌大股东要脱手、文晔如何谈下该笔交易?一文看清这次收购案背后的故事。

文晔为何大手笔收购?

对于为何此时要投资千亿元新台币大手笔并购?文晔董事长郑文宗笑回:「不论任何产业,低迷当然是出手的好时机。」郑文宗还表示:「文晔要启动全球布局,并购Future对文晔来说是一个重大里程碑,文晔将成为全球性IC通路商,产品跟客户变多变广变深,更重要是掌握全球性通路。」

富昌电子为何出售?

Future Electronics(富昌电子)是一家55年加拿大老牌IC通路商,一直以私人控股持有,成立以来营运稳健,业务版图横跨欧亚美,现在拥有400家以上供货商,是超过1.5万家客户的大型IC通路商,业务覆盖47国,全球员工数5000人,更重要是获利能力佳。据文晔提供,富昌电子2022年营收60.72亿美元,营收规模排名全球第六,毛利率高达18~20%,比文晔3~4%要亮眼。

但既然年获利亮眼,为何富昌大股东要出售?据外媒报道,富昌电子创办人今年2月辞去相关职位,将首席执行长重担交给服务长达21年的Omar Baig,公司并成立9人决策小组接力营运。在3月份,富昌电子大股东决定出售持股,委托财务公司向全球一线IC通路商提出出价邀请,陆续跟各候选企业面谈,富昌电子跟文晔业务面互补性极高,但对手若包含一线IC通路商,则艾睿及安富利为何没胜出,由文晔出线?可从郑文宗谈话略知一二。

更多交易细节

郑文宗透露,文晔跟Future客户及产品结构几乎互补,重迭性不高,相对文晔100%业务在亚洲,Future亚洲仅占营收36%,且7成业务在工业汽车及通讯领域,但文晔上述领域仅35%,以手机业务比率最大,双方产业领域及客户结构大不同。

郑文宗也指出,该笔交易确实竞争者不少,双方大约谈了几个月,不到半年时间敲定,预计于2024上半年完成。

而对于持股3成的大联大是否有干预或竞争?郑文宗表示,这要问大联大,他不知道,他也强调大联大是竞争对手,但承诺不会干预文晔决策。

挑战分销商前三强

文晔在半导体景气调整期出手并购富昌电子,外界关注的是「强强连手」后实力更强大,待后续半导体景气复苏,可能展现新一波成长力道,进一步挑战全球半导体通路前三强。现阶段全球半导体通路三强是艾睿、安富利、大联大,文晔排名第四。

富昌电子并没有挂牌,去年营收规模约61亿美元,大约是文晔的三分之一。虽然营收规模不如文晔,但富昌去年获利大约是文晔的两倍,而且零负债,对于文晔获利预期将带来强大帮助。

同时,目前文晔的营收来源亚洲市场,但富昌的营收来自美洲与亚洲都超过三成,而欧洲、中东与非洲市场也合计贡献二成多。

文晔董事长郑文宗说,半导体通路商领导者一直都是艾睿与安富利,从产品、客户的宽广度,及全球化服务这三方面来看,这两家业者都有很强的能力,获利能力也远在文晔之上。在完成这次并购案后,文晔跨入全球化,与前两大的获利差距也缩小。

文晔完成并购富昌后,营收实力几乎与大联大相近,大联大去年营收规模约比文晔多出约2,000亿元新台币,但若合并计算文晔与富昌电子去年的营收规模,并以新台币汇率30元计,已超过7,500亿元。对照大联大去年的营收规模7,700多亿新台币,中国台湾通路双强的营收差距已缩小到200亿新台币左右。

并购后不会裁员

郑文宗承诺富昌大股东并购后将不会裁员,保留亚洲团队运作,并采取双营运总部(中国台湾跟加拿大)独立营运,甚至将邀请执行长Omar Baig加入文晔董事会,确保相互经验交流,加上38亿美元现金,富昌电子选择文晔,也造就了文晔转型为「全球IC通路商」的契机。

郑文宗强调,2024年上半完成并购后,将有5大综效展现,首先是取得这家国际大通路商的欧美通路,建立更完整的产品线,尤其是被动组件业务,取得更多元的客户领域(Mass Market),是取得加值服务商业模式,获得稳健的资本回报(Future无负债且有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大增,获利来源多元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