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一度颠覆了搜索引擎竞价在医美机构引流上的垄断格局,如今其核心运营数据却在下滑,新氧已难以继续稳坐垂直医美服务头号平台的宝座。

《理财周刊-财事汇》谢亦

中国医美行业已经创造了千亿元市场规模的神话,而医美大蛋糕还没有强有力的瓜分者,分散的市场格局引诱资本蜂拥而来。

作为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SY.O)通过平台的社区互动、医美电商促销和在线咨询服务,将消费者引流到线下的医美机构进行消费。

随着整体消费复苏,“颜值经济”呈现“弱回暖”趋势,公司最近传来捷报。2023年第二季度,新氧营收为4.12亿元,同比增长33.3%,净亏损26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3230万元大幅收窄。

不过,自2023年以来,国家针对医美行业出台监管政策组合拳,新氧最大隐患在于非法“黑医美”机构及其带来的医疗纠纷。身陷数百纠纷案件的新氧,在医美监管力度日益增强的情况下能否破局?市场对此似乎信心不足。

核心运营数据下滑

中国医美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德勤《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0年市场规模由637亿元增长至1549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将随着疫情缓解逐步释放,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超10%的增速。

医美行业最赚钱的上游环节,如原料厂商(华熙生物)、针剂厂商(爱美客)、设备厂商等,A股市场的医美概念股总体上呈震荡上行趋势,而新氧上市后股价却长期走跌。

2019年5月,新氧在美股上市后一周内股价达到22.8美元最高点后,股价一路下跌,2022年年末已触底至0.5美元,今年以来股价有所回升,近期在1.5美元左右震荡。

研究机构对新氧未来前景判断并不乐观。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考虑到宏观不确定性对收入的波动影响,分别下调新氧2023和2024年收入预测2.1%和2.8%至15.2和17.3亿元,考虑到市场对行业估值中枢的调整,下调目标价从3美元至2美元。

资本市场向来以业绩为王,由于没有稳定的盈利,新氧的资本市场故事和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全在于“增长”概念——新氧开拓的基于医美内容的O2O平台模式,一度颠覆了搜索引擎竞价在医美机构引流上的垄断格局。

而随着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入局医美,以外卖、支付等高频业务为引流入口,导流至医美等高毛利项目,新氧自身缺少流量优势的弊端凸显,部分财务数据已显示出新氧和消费市场繁荣不相和谐的隐忧。

2023年二季度,新氧平均移动MAU为300万,相比去年同期(350万)与今年一季度(340万)均有所下滑,而这项数据最高时一度达到1000万。与此同时,销售和营销费用达到1.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为1.22亿元增长。

付费医疗机构数也大幅下降。2022年第四季度,付费医疗机构数同比下滑约20%至4274家,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40%至3133家,今年第二季度付费医疗机构数尚未披露。

医美市场乱象频出监管持续加强

股价下滑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行业竞争加剧、管理层决策滞后、股市整体下跌,而更深远的背景则是医美环境正在快速变化。

中国医美行业今年迎来严监管。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强对医疗美容“导购”活动、医疗美容培训活动与生活美容的监管。

作为医美服务终端平台,新氧主打社区运营模式,收入模式之一是通过自身新媒体矩阵生产、发布医美相关内容,为医美服务供应商导流,并从中收取广告费用,其中最大隐患在于非法“黑医美”机构及其带来的医疗纠纷。

德勤《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指出,中国医美市场乱象频出,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数量为正规机构的6倍以上,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医美设备为假货,约10%的正品和水货通过租赁或走私流入市场,市面流通的注射类针剂,正品率约33.3%,市场合规状态有待整体提升。

让新氧头疼不已的,还是对医美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之策。作为一家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它在流量和口碑的抉择中左右为难。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今年6月,北京亚楠容悦医美被罚,未取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其在新氧等平台内容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社区用户的美丽日记和评价造假,新氧因此上榜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被多部门点名。去年12月,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将部分违法典型案例对外公布,新氧APP被点名。

据天眼查数据,新氧科技被起诉案由主要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名誉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等。

面对日益趋紧的监管压力,新氧积极推进平台治理及行业自律。为改善外界对医美行业及平台自身的负面印象,新氧近两年开启医美公益救助。

9月20日,新氧发布了《2023新氧公益财报》,今年共救助患者63位,拨付救助资金130余万元,通过义诊,共筛查出23名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

加码上游但研发费用却在下滑

资本市场整体环境不佳,加之作医美级平台,新氧仍面临诸多并不明朗的监管风险。而在自身成长性方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氧寄亟需开辟新的增收来源。

医疗美容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其中医美耗材生产商、药品及器械生产商处于上游,医美机构处于中游,新氧领头的消费者平台则属于终端市场,位于下游。

今年,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公开发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从医美电商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并正式推出新氧优享、新氧快享、新氧专享三大创新业务,全方位赋能医美机构、医美厂商和医美医生。

医美行业中上游市场往往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新氧联合上游厂商、机构和医生等资源,上线了齿科等新品类。

立志打通上游,新氧却未在技术研发上加码,2022年的研发费用为2.35亿元,较2021年的2.86亿元同比下降18%。今年第二季度研发支出为5210万元,同比下降17.4%。新氧解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员工效率提高。

另一面,新氧高管变动频繁。今年5月公司公告,蔡睿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职务。蔡睿于去年9月15日被任命为新氧COO,距今履职不足一年的时间。

今年7月,新氧传出裁员消息,随后公司予以否认,据凤凰科技报道,早在去年便有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爆料称新氧裁员比例高达40%,一共1700人团队规模,裁员700人。彼时新氧方面对此予以否认。

从长远来看,部分券商仍看好新氧的成长性。中信证券最近发布投资建议,公司注重全域流量发展,医美市场逐步复苏,带动机构和用户付费水平同环比提升。同时新氧优享等创新业务稳步推进,并深化上游产业链布局,有望进一步强化平台竞争壁垒。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创新业务稳步推进,仍处于增长正轨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新氧在财报中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总收入将在3.80亿元至4亿元之间,较2022年同期增长17.5%至23.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