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系列深度研究报告:《艾昆纬:2023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管理白皮书》。

(报告出品方:艾昆纬

报告共计:18页


CMV感染的危害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移植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一项纳入48项真实世界研究(涉及多国家)的荟萃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率为57%2。单倍型移植是我国主要的移植类型,CMV感染率高达60%-83%3。CMV感染的直接影响是CMV病毒血症和CMV疾病。当缺少干预措施,CMV病毒血症可发展为CMV疾病,造成CMV综合征或终末器官病变(CMV胃肠炎、CMV肺炎等),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此外,CMV感染还会带来一系列间接影响,例如,CMV感染会增加细菌和真菌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非复发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因此,移植后CMV感染管理一直受到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CMV感染管理的演变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开展以来,临床就在不断探索CMV感染防治策略。19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使用阿昔洛韦做预防和治疗,但阿昔洛韦需要大剂量静脉注射,且对于降低CMV疾病的发生并无明显获益,因此临床工作中不建议用于CMV感染的预防。随着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等抗CMV药物的上市和CMV检测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采取抢先治疗(PreemptiveTherapy,PET),即通过CMV监测技术发现CMV病毒血症时启动抗CMV药物治疗。然而,由于更昔洛韦等常用的抢先治疗药物均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肾毒性),另外抢先治疗无法减少CMV病毒血症所带来的间接效应,因此抢先治疗并不是最理想的策略。2017年11月,CMV特异性预防药物来特莫韦,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allo-HSCT后CMV感染预防的药物,也是CMV感染领域过去接近20年来的首个新药。打破了以抢先治疗为主要策略的CMV感染管理困境,开启了“主动预防”的时代。

医生对于CMV感染管理的观念

CMV感染“主动预防”观念已获得临床普遍认可。CMV特异性预防药物的上市与可及性的提高,满足了临床医生长期以来对于移植后患者预防CMV感染的需求。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认可CMV感染预防的必要性。现有国际研究也证实,即使通过抢先治疗避免发生CMV疾病,CMV病毒血症也会增加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率,体现了从源头遏制CMV感染的重要性。

报告共计:18页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