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元宇宙控股通过借壳SPAC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正式拉开2023年中企借壳SPAC登陆美股的帷幕。

根据统计发现:截至目前,2023年采用SPAC登陆美股市场的企业有六家,远超去年同期上市企业数量,目前仍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披露文件显示,目前还有13家企业拟通过SPAC方式登陆美股市场,SPAC已然成为中企登陆美股市场的主要路径。

为什么相比传统IPO,中企更偏爱SPAC模式呢?

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降低了上市门槛

美股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体量、规模、财务指标等要求也相对较高,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在交易所实现IPO,这也遏制了部分中小企业继续向上发展的步伐。

而相对于传统IPO,SPAC模式则显得更为灵活,因为SPAC本身就是一家已上市的现金壳公司,主要依靠并购来实现其内在价值,只要并购对象有足够的前景,对并购企业能更加灵活、动态地调整相关指标要求,所以为那些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公司赴美上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很多规模小、成立年限短的企业,也能凭借SPAC成功登陆美股。如成立尚不足一年的娃茅酒业,就在前两日正式宣布拟将通过SPAC模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登陆美股市场,这在传统IPO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上市周期更短

作为企业赴美上市的捷径,SPAC模式极大缩短了企业上市的周期,相较于传统IPO会所、律所的审计、企业在财务、税务上的整改、再经历不同监管机构的层层审核这一套动辄数年的上市流程,SPAC则显得更为便捷,通常只需要3-6个月的时间即可完成上市流程,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急需进入资本市场引进新股东以及融资的需求。

三、上市成本更低

由于SPAC本质是一种没有营运、只有现金的空壳公司,主要通过IPO募集资金后,收购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使被收购的公司实现“借壳上市”。因此,企业在上市途中只需支付审计费用即可,无需再支付其他费用,相较于传统IPO节省了整改成本、高额的承销费用以及交易所部分费用,SPAC的上市成本更低,仅为传统IPO的50%甚至更低,更适合那些资金较为匮乏、急需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缓解财务负担的中小企业。

四、上市成功率更高

据华谊信资本统计发现:传统IPO由于审核周期长、门槛较高等固有原因,在审批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上市成功率相对较低,仅为65%,对很多身负对赌协议、急需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而言上市风险无疑更大,而SPAC模式由于壳公司本身已经上市,受到其他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较低,成功率也逐年攀高,2009年其成功率仅为72.7%,自2020年到现在,其成功率已高达98%。

2020年,在美股IPO未果的优客工场就是通过转换赛道,借由SPAC模式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实现挂牌上市的。

五、外部环境优势

SPAC本质上是一个现金壳公司,其设立的目的就是让未上市企业借其上市资格成功上市,因此SPAC公司需要在其上市后12-24个月内能够找到合适的目标企业并完成并购交易,否则就将面临清算资产,即向投资者或股东返还投资资金。

2022年,美国颁布的《2022年降低通胀法案》中明确规定:自2023年起,若SPAC公司发起人向投资者返还现金,还需额外支付1%的消费税。

目前,美国有400多家SPAC公司尚未达成资产合并交易,其中有数十家SPAC公司濒临清算,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吸收中国企业完成资产注入避免到期清算已然成为美国SPAC公司“起死回生”的首选,对那些规模小、想通过借壳SPAC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美国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一项金融工具,SPAC具有门槛低、周期短、成本低、成功率高等显著优点,对很多规模小、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更为友好。

随着中美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落实,中概股重焕新生,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通过SPAC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也为很多渴望进入更高层级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打开了境外融资的新通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