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高品质海鲜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度提升,2023年的中国水产养殖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

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不包括藻类)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到203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预计将达到2.02亿吨,比2020年提高14%,绝对数量增加2400万吨。

到2030年,人均水产食品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1.4公斤,比2020年提高1.2公斤。此外,尽管人均水产食品表观消费量的增速将略微下降,但在除非洲外的各个区域,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均将呈现上升趋势。预期增速最快的为大洋洲(12%),随后为美洲(9%)、亚洲(7%)和欧洲(6%)。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渔业和水产养殖行业有着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可能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

报告显示,2030年,供人类消费的水产食品中约有59%预计将来自于水产养殖,高于2020年56%的水平。这一趋势表明,水产养殖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供给来源,而传统的野生捕捞则可能受到限制。这对于关注水产养殖企业的投资者而言,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在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22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49.02万吨,其中,水产养殖业产量占比超过80%。预计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因此,2023年的水产养殖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呈现平衡态势。


水产养殖受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影响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以及东京电力公司不顾多方反对,强行推进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对此,日本社会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排海计划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科学检验,必将带来诸多隐患。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会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海域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潜在威胁难以估量。

联合国有毒物质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利亚纳曾表示,日本说核污染水将会进行处理,辐射物将会被控制在可接受的国际标准之内,但是处理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液体处理系统存在技术限制,所以无法保证一切能够成功。

受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等因素影响,部分消费者和零售商开始囤积海盐。韩国政府向市场投放储备海盐,以应对海盐市场的波动。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因为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所以估计现在大概已有150万吨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现在国际社会,包括周边国家和利益攸关国,最大的担心就是这些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中。

展望未来,2023年中国水产养殖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对高品质、安全的水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其次,政府将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后,科技创新将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

在2023年中国水产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水产养殖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水产养殖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国民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

168报告网是一家大型专业化市场研究网站,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所提供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数据、产业调研、定制化报告、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申报服务、产业布局、细分产业研究等服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