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全球治理中的绩效评估2023】 报告出品方:中国社科院

精选报告来源:全球行业报告圈

1.联合国体系下的国际组织每年会发布大约750篇评估报告以分析各个组织的项目、方案、机构和活动的表现。本文利用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全新基于文本的绩效评价指标。在提出指标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集,数据集包括系统下9个国际组织实施的1082项评估活动的绩效指标。

2.评价公共组织绩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察其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既有研究大多根据一系列关键指标来衡量组织绩效,但由于并非所有组织的目标实现都可以在指标层面得到反映。因此有学者已经开始对更广泛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研究机构设计、人员配置和管理流程以及理事机构决议的相应指标。在开发性金融和发展援助领域,对绩效和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已经有了大量进展,但在公共卫生,人道主义援助和社会政策等领域,仍然难以形成一致性的评价体系。

3.结合了三种验证策略检查了作者提出的国际组织活动绩效标准的有效性,开发了一种基于文本的绩效评估方法,同时开源的语言模型为数据集的扩展提供了可能性。新的数据集和模型增强了研究国际组织绩效的能力和路径,帮助将国际组织绩效从发展援助拓展到其他领域;新数据库还可以帮助研究国际组织绩效造成的影响与后果,同时帮助政策制定者评估各个组织之间的绩效差异。

—制度设计与国际组织评估报告中的偏见

评估有很多积极作用,比如将评估结果用于促进政策学习,确保问责制,追踪政策变化的路径等等。针对评估通常有两种观点,一是功能性观点(functionalperspective),该观点认为评估是一种独立、无价值、基于研究的评价,有助于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学习和循证政策;二是政治性观点(politicalperspective),该观点强调评估本身就是一项影响组织中资源和权力分配的政治活动。本文则聚焦现有文献忽视的评估过程,认为评估的进行依赖其发生时的组织环境,即组织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使被评估单位能够影响评估过程,决定了评估结果是否存在偏差。

作者从两个维度来评估制度设计,一是政治主体(比如成员国理事会)对评估系统的控制程度;二是委托单位在国际组织的层次结构中的位置。据此本文提出三个假设:

H1:国际组织行政部门控制下产生正面评估的比例比成员国控制下产生正面评估的比例更高。

H2:由分散的业务单位委托的评估比由中央单位委托的评估产生正面评估的比例更高。

H3:由国际组织行政部门控制且由分散的业务单位委托的评估,产生正面评估的比例最高。

实证分析中,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模型,通过计算每份报告(主要是摘要)中积极评价的句子所占的比例来衡量评估报告的结果是否积极,并以其为因变量。为衡量评估系统制度设计的差异设置了两个自变量:一是成员国或国际组织的行政部门谁控制着评估系统的资源,比如任命评估单位负责人、决定评估预算和评估议程;二是中央单位和业务单位谁委托评估。

—透明度何时能提升制度绩效?——来自183个国家20000个项目的证据

1)单独采用ATI政策并不会改善援助项目的绩效,但是,当采用包含独立申诉机制在内的ATI政策时,援助项目的绩效会得到改善。独立申诉机制允许寻求信息披露的行为体通过独立管理的流程对被拒绝的请求提出上诉,这一机制实际上可以防止官僚们逃避信息披露。

2)当受援国拥有更高水平的公民参与度和新闻自由指数时,具有独立申诉机制的ATI政策与援助项目成功度的关系更强。自下而上的问责制形式使公民更容易利用ATI政策和申诉程序,向援助机构和受援国政府施压,要求其对表现不佳的证据做出回应。

3)当获取项目信息和行使政治影响力的现有渠道较少时,该相关性也会得到加强。研究表明,强有力的援助机构ATI政策是国内ATI制度的替代品,而不是补充品。ATI政策所能达到的效果存在一个上限,在一个运作良好的问责制度中加入此类政策,对绩效结果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4)收集、评估和处理利益相关者投诉的程序可以成为阻止违规行为的有力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利用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执行。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全球行业报告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