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医汇-神外资讯对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刘宏毅教授进行了采访,欢迎阅读、分享。

脑医汇-神外资讯:我们了解到您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能请您给我们透露一下您的研究进展吗?

刘宏毅教授:脑胶质瘤在神经外科肿瘤中占比最高,也是现如今脑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团队在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方面都有投入。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团队主要关注脑胶质瘤的放疗耐受机制。脑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包括手术以及后续的放疗和化疗。其中放疗的敏感性与疗效是直接相关的,迄今胶质瘤的放射抵抗是跨学科研究的热点。我们团队基础研究聚焦如何提高肿瘤的放疗敏感性,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包括分子生物学、动物基础实验、免疫和材料学融合等各种手段,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

在临床诊疗方面,除了最大化切除肿瘤,脑功能性保护始终是我们团队的工作重点,运用现代的各项技术取得肿瘤最大化切除和功能保留的平衡点,使患者能够较好的生活自理或回归社会。长期以来,在肿瘤手术治疗中,尤其在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中,我们采取磁共振功能模块、神经电生理、术中麻醉唤醒和术中超声等技术实现功能区、传导束定位,患者术后疗效已取得显著改善。我们团队从10余年前就采用磁共振和脑磁图技术对大脑的静息态脑网络进行观察,研究低级别胶质瘤的脑功能代偿、网络核心节点的变化,与磁共振模版融合个性化观察代偿的重要节点,对手术发挥指导作用,发表了十余篇SCI文章,当然,涉及的问题很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脑医汇-神外资讯:最近,“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脑网络神经外科分会”在首届天坛脑网络神经外科论坛上宣告成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神经外科迈入网络神经科学时代?这一分会的成立,对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有何意义和作用?

刘宏毅教授:前不久由赵继宗院士牵头成立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脑网络神经外科分会,它的成立是神经外科向脑科学研究和应用往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阶段全球脑计划推进发展中脑网络是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这是大数据发展所提供的重要平台,为脑功能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

我们传统的脑功能是基于脑结构基础上的定义,现在所说的脑网络与前面所提到的脑结构网络是有所区别的。我们的大脑由各个不同功能区组成,比如说看见一辆车向我们驶来,我们就会立刻做出避让动作。视中枢皮层和运动皮层不在一个空间,但这两个空间在瞬间发生跨脑区功能协作,实现脑任务的完成。

脑网络除了静息态以外,尚有注意网络、执行网络、记忆网络等,它是基于各个不同脑区,在完成一类任务时脑区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组合。目前这类研究尚在初期,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去探索观察。

临床发现很多患者术后发生了脑功能减退,代偿性网络核心节点损伤可能是原因之一。无疑,脑网络深入研究和未来应用,对避免或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后功能减退发挥重要的意义。

脑医汇-神外资讯:赵继宗院士认为网络神经外科将把神经外科推向新的时期,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新时期”下脑网络神经外科手术开展的临床应用场景将有哪些,这将为胶质瘤的研究和诊疗带来哪些变化?

刘宏毅教授:这个问题非常好,也很重要,在神经外科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基于原来结构网络评估的基础上,加持脑网络评估,两重评估模型有效提升脑功能保护效率,正如赵院士所说:今后的神经外科应该是脑网络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手术发展从之前的结构定位下到功能定位下手术,在到现在和未来的脑网络定位下神经手术,经历了不同层次和阶段。比如当今临床常见的呈慢性浸润性生长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策略可以对功能区瘤体暂时保留,网络评估待功能区转移后再进行二期手术。在现今大数据下,脑网络神经外科理念必将为神经外科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此外,脑网络的研究和评估不仅仅局限于脑肿瘤手术,而是涉及了各个分支学科。比如神经康复医学。快速康复是当今涉及各个学科新的内容。神经康复训练需要提高评估准确率,脑网络构建可以动态评估患者的脑功能及代偿状态,有利于指导康复过程。据此,脑网络在全脑医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脑医汇-神外资讯:颅底手术被称为神外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对术者的解剖和手术能力要求最高。我们知道除脑胶质瘤外,您还擅长听神经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颅底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等,您是如何在最大程度切除和保留功能之间权衡取舍的?

刘宏毅教授:颅底神经外科是我们每个神经外科医生都希望挑战的领域,它是能够充分体现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对解剖的理解,充分展现手术技能的领域。例如听神经瘤,作为神经外科很经典的颅底肿瘤,对术者的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面神经保护已经是常态目标,保护患者有效听力更是当今神经外科医生的努力方向,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借助电生理和显微镜精确地识别相关神经。术者需要具备听神经瘤的膜性理论、相关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能才能顺利切除听神经瘤。我们团队曾治疗过的最大听神经瘤约6公分直径,为十几岁女性患者,肿瘤形态不规则。通过术中监测下显微手术,最终面神经功能正常。

脑医汇-神外资讯:所有的颅底手术不管是微创还是开颅手术,都难以避免出血,您是如何预防术后出血及如何处理术后出血后的血肿?对于目前现在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以及血肿的中成药脑血疏口服液,您是怎么看待的?它未来会可应用的场景有哪些?

刘宏毅教授:神经外科医生手术过程就是反复止血的过程,而术后出血是治疗患者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包括瘤腔内、手术通道血肿等,有些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或者对患者的脑功能带来损伤。现在经过国家唯一批准的脑血疏能够成功应用,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从出血机制来说,手术性出血与高血压性、创伤性出血性质都是一样的,这些情况下,脑血疏是值得去推荐和应用的。从脑血疏作用机制与前期临床应用成效方面来看,展现了很好的前景。对患者治疗来说是多了一种方法,药物作用能够缩短出血吸收的时间,为后续治疗或者康复缩短时间窗,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专家简介

编辑

刘宏毅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主编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前任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候任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与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社会办医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卒中协会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江苏省卒中协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本文转自神外资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