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两江新区开幕
 
原创

2023-12-520:21重庆上游新闻网官方账号

12月5日,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开幕。两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企业家等共聚一堂,围绕6G性能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议题,深入探讨6G发展愿景和技术产业路径。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重点介绍了6G通感算融合的发展需求、典型特征和面临的挑战。“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演进以十年为周期。”尹浩院士预测,人类社会将迈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实现从5G“万物互联”到6G“万物智联”的跃迁。届时,进入智慧时代的人类社会,将是涵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类智慧系统的总和。以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环境为例,未来6G网络可以实现对目标检测、定位、识别等感知功能,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感知功能,可以智能精确地分配通信资源、挖掘潜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带来主题演讲《6G的发展趋势:通信与AI融合》。张平院士表示,移动通信按照发展的主旋律有一个康波周期。以50年为一个周期,移动通信系统速率、空间、服务、智能等多个维度上不断扩展。从1G到4G,追求容量的最大化,5G有了可靠性、低延时和用户数量的提升,而6G的发展,则应该瞄准维度上、智能性上的提高。

未来的通信就是面向人工智能机器的通信,未来通信技术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架构。张平提出构建“智简”通信理论体系,以人工智能与下一代信息通信及网络技术一体化发展为基础,探究和利用新的智能本源,实现信息的“智慧内生、原生简约”,赋能移动通信可持续发展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6G的愿景不仅仅是网速快,更是在网速的基础上实现手机性能比的提升、覆盖的提升、垂直行业的全面拓展,6G不仅仅是5G往前的延续,更是对5G全面的升级。

“AI的引入,为6G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未来的通信不再仅仅是网络和硬件的发展,更加注重智能化的创新,通过6G网络的内在连接、计算、数据、模型等功能,构建分布式的、高效的、节能的AI服务和开放生态。”闻库于演讲中指出。

大会发布了由IMT-2030(6G)推进组研究撰写的《6G网络架构展望》《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两部白皮书,为推动形成具备业界共识的6G总体架构提供指引。《6G网络架构展望》从6G发展驱动力出发,提出了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与网络能力,研究探索了6G网络系统框架和组网架构。《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结合6G部署场景和组网场景需求,研究形成了6G无线系统功能特征、架构特征和运行特征,提出了6G无线系统整体架构和设计原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代表IMT-2030(6G)推进组,介绍了我国6G研究进展以及2023年6G技术试验进展,分析了通信感知一体化、无线人工智能、智能超表面、太赫兹通信4项无线技术,以及移动算力网络、分布式自治网络、数据服务3项网络技术的测试结果,希望与会嘉宾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共享6G研究成果。

来自欧洲韩国等6G推进组的专家介绍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6G发展情况。

在“6G技术和架构研究”环节,来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信科华为中兴vivoOPPO、小米、紫光展锐联发科技爱立信高通诺基亚KDDI等数十家国内外科技企业的专家发言。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围绕“6G和人工智能深刻变革”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大会期间还组织了6G技术研发成果巡展活动,集中展示了通信感知测试系统、通信和人工智能融合、太赫兹通信等多款6G概念样机。

其中,首次展示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自主设计和主持研发的多维可装配可重构可扩展通感测试系统(MarsTest-ISAC),能够多维度满足通感技术的测试需求,支持可装配模块化的技术测试方案,生成可重构定制化的“复杂目标”模拟数据,具备可扩展全场景的技术测试能力。目前该系统已与多家企业完成对接测试,为推动通感一体化技术优化和熟化提供重要助力。

华为、中兴、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也展示了自己的产品。以华为为例,该公司展示的基站技术,可以通过AI自动感知周围物体,并自动处理相关信息。

本届大会以“从愿景需求到技术架构”为主题,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中国通信学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搜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