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通信管理局长座谈会暨信息通信监管工作座谈会。

会议强调:坚持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夯实服务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技术、网络、应用、市场、安全基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具体而言:


1. 要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进“双千兆”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设施,优化互联网络架构,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水平。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速30%。到2027年之前,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3.9%,同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2. 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打造信息通信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6月,中国提出的5类6G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全部被国际电信联盟6G愿景需求建议书采纳。中国的IMT-2030(6G)推进组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欧洲6G智慧网络和业务产业协会(6G-IA)、韩国6G论坛、印度通信标准开发协会(TSDSI)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12月5日,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3全球6G发展大会上表示,超前培育6G应用生态十分必要。加快5G与XR、数字孪生、机器人等新产业新应用的融合发展,加速相关产业成熟,夯实6G应用基础。推动信息通信企业与垂直行业企业密切沟通、协同合作,共同参与6G需求研究、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全流程各环节,携手构建6G繁荣应用生态。6G商用时间基本上是在2030年左右,它的标准化制定时间会在2025年。


未来6G要连接的对象不光是人,还有很多的智能体,比如机器人、元宇宙。与此同时,我国6G推进组对外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这将为6G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提供技术路径。


3. 要深化融合应用赋能,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进5G工厂“百千万”行动,加快工业“智改数转网联”。


就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5G行业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5G已经由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辅助环节,深入到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等核心控制环节。


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表示,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将智能工厂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的系统优化和全面提升。


未来,工信部会继续推动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