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 李壮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前国务卿、百岁基辛格于11月29日逝世。 

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如果让他在“美国国务卿”后面填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有很高的概率会是“基辛格”。 

基辛格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还是知名的“中国通”——到访中国一百多次。 也因此,他一直被国人称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在政治家的身份之外,基辛格还拥有外交家、学者、作家、顾问等各种头衔或身份。 他著作的《论中国》《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等,既有他作为外交家和学者的烙印,还有他跨越时代、前瞻未来的智慧。 

为“和平”而生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出生在1923年通货膨胀严重的德国,后随家人辗转移居美国,梦想成为一位会计师的基辛格,经受过二战战火的考验,并在战后进入哈佛大学。

在哈佛大学,他于1950年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

在求学时代,基辛格成绩优异。他所写的本科论文《历史的真义——关于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长达377页,他的导师埃利奥特教授看了前100页后就给了“最优”。

该论文反映了基辛格的政治哲学思想,基辛格在论文中陈述,“成功和失败是两个相对的属性,只有在回顾时才具有意义,并且永远不会有最后定论。但是伴随着行动所持的态度能证明一个人的性格……”他推崇康德的“绝对命令”理念,认为“和平是人类最崇高的奋斗目标”。

在基辛格的“和平”实践中,最经典的手笔就是推动美中关系正常化。

1971年7月,基辛格率团秘密访华,为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铺平了道路。而随着美中交往的大门打开,世界格局为之一变。

对这一历史性事件,基辛格在《白宫岁月》里写道:“我的政治生活中得意之笔是:当政治家们总想通过不断的努力,摆脱那种狭隘的见地而取得某种持久的成果时,我能和一位伟人一起努力,在顷刻之间就跨过了意识形态的重重障碍,虽然从无情的历史角度衡量,这只是短暂的片刻。”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基辛格帮他完成的与中国的外交,是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中国人也是自此记住了基辛格的大名,认定他是中国人的老朋友。

在美中关系正常化后,基辛格多年来依然穿梭于美中之间,发表观点、促进两国交流。在今年7月,基辛格再次访华,这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后一次访华。他表示,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10月24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纽约举行年度颁奖晚宴,两国领导人向晚宴致贺信。晚宴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颁奖,表彰他为美中关系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基辛格在获奖致辞中说,“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在他所著的《论中国》的序言中,基辛格表示,“我终生都在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反思如何缔造和平。本书……试图解释中国人对战争与和平、国际秩序等问题的理性思考,以及这种思考与美国人更为实用的、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在该书后记中,基辛格表示,“战略互信能够取代一个战略威胁体系吗?许多人认为战略互信一词本身即自相矛盾。战略家只在有限范围内依赖假想敌的意图,因为意图是可以变的,主权的本质是不受另一权威影响而作出决策的权利。因此,以一国实力为基础的、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与主权国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尽管罕见,但国家间关系可以变得非常密切,从而不必考虑战略威胁。”

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挑战

全球应以合作促安全

基辛格是个工作狂,即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如此。在他迎来百岁生日之际,他每天工作仍达15个小时。自2020年以来,他已出版了2本新书。

今年6月,基辛格、谷歌前CEO施密特和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滕洛赫尔合著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在国内正式出版。

基辛格在这部书里表达了对未来人类安全的关切。他在书中提出,人工智能对全球安全政策可能产生革命性影响,若人工智能制造危机也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他提出,“每个正在扩展人工智能前沿的社会都应致力于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机构,来考量人工智能的防御和安全,并在影响人工智能创建和部署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桥梁。这个机构应被赋予两项职能:确保维持本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力,同时协调研究如何防止或至少限制不必要的冲突升级或危机。在此基础上,与盟友和对手进行某种形式的谈判将是至关重要的。”

在今年4月,基辛格也曾在一次媒体对话中表达了对人工智能之于全球安全的担忧。

为何基辛格总是眺望世界远景,并将潜在风险置于所有问题的首位?这或许与其移民经历、个人成长有一定关系,或许还与其个人推崇的理想有关。最主要的是,这些思考的最终落点是,“当下我们该做点什么”。

《基辛格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在该书序言中指出,“他(基辛格)的著作和言论融合了历史论述与及时解析,这使他的回忆录因兼顾大局与细节而为人所称道。”并评价基辛格是“基辛格——熟读梅特涅胜于杰斐逊的欧洲难民——的书比较倾向现实主义阵营。基辛格是塑造美国外交的少数几位现实主义者——其对应者是理想主义者——之一。对均势、势力范围和现实政治关系,他感觉敏锐。”

现实主义者会认为,个人和国家通过市场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终会造福全世界。基辛格所著1994年出版的《大外交》一书就反映了其现实主义理念,他引述和评价的历史人物或事件都是从现实主义基本原则出发的。

那么当前的现实是什么?在基辛格逝世的一个多月前,他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新的影响因素,使得目前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这个论述与其《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的观点一致,结论也一致,即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最好方式是国际合作、美中对话。

(本文已刊发于12月2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