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东方(SZ873777)$

导读:与大多数在上市审核中因财务数据过期需要补充材料而不得不暂缓推进的企业相比,此次红东方上市被叫停给出的理由为“因媒体关注事项仍需进一步落实”。这也是自北交所开板以来首例被监管层正式公示以“媒体关注事项”为由被叫停暂缓审核推进的上市项目。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 擎@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备受外界关注的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东方”)(873777.NQ)北交所上市项目骤然被按下了暂停键。


2023年12月6日晚间,北交所发布公告称,红东方因需进一步落实相关事项,根据相关规则,已正式中止其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审核。


与大多数在上市审核中因财务数据过期需要补充材料而不得不暂缓推进的企业相比,此次红东方上市被叫停给出的理由为“因媒体关注事项仍需进一步落实”。


这也是自北交所开板以来首例被监管层正式公示以“媒体关注事项”为由被叫停暂缓审核推进的上市项目。


自2023年9月1日正式向北交所报送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后,红东方的A股资本化之旅便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


除了红东方以毫不逊色于沪深主板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委身北交所的选择,使其成为目前北交所排队待审企业中利润规模最大者,其该次上市动辄超过10亿余的融资规模,对北交所而言,也堪称实打实的“巨无霸”。


再加之一位围绕在其身上有关业绩的波动和所在行业特殊性的争议,红东方的北交所上市之旅显然是很难不被业内所聚焦的。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农药原药及制剂、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红东方主要产品为草甘膦原药。


一个月前,同样主营草甘膦生产企业的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下称“福华化学”)冲刺深主板上市惨遭铩羽。


这也为与福华化学在诸多方面皆有雷同可比性的红东方上市之行不确定性倍增。


据红东方最初递交的上市申报材料显示,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 2936.33万股以募资资金12.91亿元,投向“工业副产盐资源化综合利用和生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并还计划将其中的2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2023年10月底,也即是在福华化学因一手高分红一手高募资补流而引得市场质疑声不断并由监管介入之后,同样在上市申请前夕有着突击高额分红经历的红东方也悄然更改了其此次北交所上市的融资计划,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2亿元募投计划取消,将融资规模从12.91元缩减至10.91元。


对于募资计划在提交上市申请后不久便进行大幅调整,红东方给出的解释是基于“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战略”的考虑。


但此举更多还是被业内资深保荐代表人士解读为在2023年业绩出现大规模缩水的前提下,规避因福华化学IPO事件引发的颇为敏感的“一边高分红一边募资补流”的合理性争议。


毕竟,红东方也是目前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中名副其实的突击“分红之王”,仅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红东方便合计现金分红高达8.2亿元,其中实际控制人韩根生、于红霞夫妇便拿走了其中8亿多——这几乎与福华化学IPO引发的市场争议点如出一辙。


除了上市前夕的“清仓式”高分红引发的募投必要性的叩问,围绕在红东方此次上市审议中其无法避免的另一大质疑便是来自于红东方的环保风险。


据叩叩财讯获悉,此次红东方因“媒体关注事项仍需进一步落实”便或是依旧指向近年来红东方被卷入的环境污染案件。


“此次需要进一步落实的事项可能应该还是主要是针对早前媒体对其涉及环境污染事件的争议”,12月6日,有接近于红东方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2019年,许昌市建安区两千余亩麦苗发黄枯死案引发的环境污染处置问题引发了包括人民网、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的报道追踪,彼时,红东方作为最大的污染嫌疑者被卷入该事件之中,四年来,该事件的最终定性、红东方在其中的应负责任的认定、是否还存在其它环保风险等问题,还需要红东方给出进一步说明和证据。


1)环保风险、安全生产隐患皆未了


时间回到2019年3月,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一化工园区旁的秋湖村、前汪村2300余亩麦苗出现枯死情况,并引发多家媒体的关注。


据媒体采访报道称,秋湖村多位村民介绍,在2019年2月以来,秋湖村农田中种植的麦苗相继枯死,最初出现在村旁一家化工厂南侧,而后向西南方向蔓延。


这家化工厂便是隶属于红东方旗下。


事发后,建安区环保部门及农业部门,分别聘请了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和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对可能造成小麦枯黄的土壤、空气、水等原因,进行检测。截至2019年3月24日,采样283个,全部送往郑州检测,并先行对受损农户进行赔偿。


2019年3月29日,有记者从建安区宣传部了解到初步调查结果:这两千余亩麦苗枯死系由草甘膦药害引起。


草甘膦原药正是红东方的主营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会影响除了目标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这可能导致非目标植物的死亡,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草甘膦也可能在土壤中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影响。


从引发环境污染事件起始的地理位置,还是被判定的主要污染物,显然红东方皆难逃最大嫌疑。


不过彼时据建安区宣传部工作人员向媒体称,因秋湖村、前汪村位于化工园区附近,周边生产草甘膦的化工厂并非一家,关于草甘膦的来源、渠道及责任主体还在进一步调查认定,建安区已将初步检测结果移交到许昌市生态环境部门调查处理。


三年多时间过去了,有关部门至今也并未公布这引发这起高达两千余亩麦苗枯死案的幕后真凶。


红东方是否是该起环保事件的真正的主要责任人,目前似乎官方渠道也尚未正式公布其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红东方化工厂曾经对所在区域带来的污染风险,也是无法否认的。


早前在2021年4月6日发布于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上的一篇名为《靶向监督守护绿水青山》的文章中,虽描述称如今的红东方化工厂区焕然一新、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但也指出其“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红东方化工厂是建安区重点企业,在创收的同时也产生了污染,带来了不小的环保压力”,在上述文章中明确指出,该区纪委监委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廉政风险同步预防平台,全过程跟踪监控,据时任建安区纪委派驻生态环境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介绍:“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排污企业监督检查,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督促问题整改,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红东方在上述2019年的草甘膦生产出现泄漏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负的责任,在此次上市审核中,也遭到了北交所的质疑。


根据红东方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其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药化工行业在产品生产阶段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三废”排放,属于重污染行业。


2023年9月底,在北交所对红东方下发的首轮问询函中便坦承,“2019年 3 月,新京报、大河报、人民网等媒体对许昌市建 区2300 余亩农田麦苗发黄枯死情形进行了报道,相关报道称麦苗开始从发行人工厂外墙开始枯死,后当地政府查明系草甘膦药害引起,责任主体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认定”,要求红东方说明“是否因对上述‘草甘膦药害引起建安2300 余亩农田麦苗发黄枯死’媒体报道事件接受主管机关调查,说明具体调查情况及调查结论,发行人是否为草甘膦药害事件责任主体,是否受到主管机关行政处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在日前红东方刚刚给出的回复函中,其相关问题的回答颇为巧妙。


红东方并未直接回复北交所对其“是否为草甘膦药害事件责任主体”的质问,其仅表示“在2019 年媒体报道出现后,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建安分局作为发行人的主管部门,在获悉前述情形后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并就前述情形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发行人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性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公司污染物排放限值符合要求”,并称“2019 年许昌市部分地区麦苗枯死相关情形未被主管环保部门认定与公司污染物排放有关,发行人未因 2019 年许昌市部分地区麦苗枯死相关情形被主管部门立案,也不存在因该情形受到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情形”。


随着红东方在回复函中这一侧面的“否认”,似乎当年被媒体大肆报道的引发2000余亩小麦枯死的恶性事件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成了一个难以言明的“罗生门”。


除了环保风险上的疑云待解,作为一家重污染的化工企业,近年来,红东方的安全生产上隐患也坐实让人担忧。


根据相关上市申请文件显示,2020 年度至 2022 年度,红东方存在生产的副产品盐酸、甲缩醛、氯甲烷、硫酸、亚磷酸的实际产量超过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备案证明》的许可 /备案产量的情形。


除了在此次上市的报告期内存在超批复产量生产情形,在2023年8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启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3年第一次部级督导核查中,督导核查组还现场检查发现,红东方将甲醇与三氯化磷、硫酸(Ⅰ、Ⅱ级毒性物质)设在同一罐组内,暗存爆炸风险。


2)一手突击高额分红,一手巨额募资


2023年10月,福华化学先突击分红26亿元后再募资27亿元补流及偿债被广泛质疑,由此引发了IPO的铩羽,这也让“一手突击分红,一手拟上市高额募资”的合理性引发舆论争议。


与福华化学IPO事件巧合的是,红东方不仅与福华化学一道皆为主营生产草甘膦的企业,且同样在上市募资计划中,一边突击分红,一边巨额融资。


和污染问题一道,上市前的“清仓式”突击分红,成为了此次红东方北交所上市中另一饱受市场诟病之处。


据叩叩财讯统计,北交所目前在审尚未获得注册结果的107家拟上市企业中,有91家在上市报告期内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额超过1亿元的有15家,占比约14.02%;分红额超3亿元的有2家,其中,红东方以分红额为最,达到8.2亿。


据公司新三板公开信息及招股书信息显示,红东方在此次上市报告期内的分红主要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也皆集中在其此次向北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的一年内。


2022年9月,红东方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60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61亿元。2022年该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该笔分红的金额可达到当期公司净利润的99.57%。


2023年5月,红东方再度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6.9元,累计派发红利3.59亿元,而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仅有1.16亿元。


在高额分红的同时,据最初红东方提交的上市融资计划显示,其此次北交所上市,共计划募集12.9亿资金,其中2亿用以补充流动资金。


北交所也在对其下发的第一轮问询中,直接质疑红东方在大额分红背景下补充流动资金合理性。


公开数据显示,除了在报告期内红东方进行了两次合计高达8.2亿的现金分红外,截至 2023 年3 月末,公司账面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也高达4.12 亿元。


“结合报告期末账面货币资金的情况,报告期各期分红情况、大额理财产品支出情况,生产经营计划、营运资金需求以及资金需 求的测算过程与依据,说明补充流动资金及资金规模的必要性、合理性”,北交所在对红东方上市的反馈函中指出。


也或许正是迫于来自监管层和外界的舆论压力。


2023年10月底,红东方悄然调整了其上市融资计划,将原计划用于补流的2亿募投部分缩减,也将其此次上市融资规模从12.9亿降至10.9亿。


福华化学上市失败的前车之鉴刚刚在前,通过调整募资计划以对冲上市监管风险,红东方此举能否获得市场和监管层的认可,尚需观察。


祸不单行,原本就因污染和突击分红争议不断的红东方,此情此景之下,或许更需要顾虑的是其业绩在2023年中已经出现的大幅下滑。


2023年上半年,红东方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皆同比下滑惊人。


数据显示,2023年1-6月,红东方实现营业收入约7.12亿元,同比下滑37.84%;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滑达70.48%。


但时间进入2023年第三季度,红东方的经营颓势不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下滑趋势反而进一步扩大。


据红东方在日前最新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2023年1-9月,红东方录得营业收入9.39亿,同比2022年同期的17.02亿下滑幅度高达44.8%。归母净利润仅为1.6亿,与去年同期的6.68亿相比同比下滑达76%。其中,仅2023年6-9月,也即是红东方正式提交上市申请的前一个季度中,其营业收入仅录得2.27亿,与2022年同期的5.57亿相较,下滑幅度已然接近60%,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仅为2514.9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更是超过88.8%。


“如此大幅度的业绩下滑,明显已经达到了业绩变脸的范畴,叠加目前正因福华化学上市引发高分红合理性之争的敏感时间点,显然,当前,并不是红东方上市的最佳时间窗口”一位来自于北京某中字头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讯,在三季报刚刚出炉之时便因相关事项的进一步核查被中止上市审核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对红东方来说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中止的时长并不会被计入上市审核的时间,这至少也给红东方的上市审核争取到了更充足的时间。


(完)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