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访和公开信息看,公司转型做碳交易是因为福星热电厂本来就进行过碳交易。

比如福星热电厂的碳排放权是1万吨。现在还要再排,就只能买减排指标了。所以公司买过指标,从事过这方面的交易。

这次两家合作的单位,

一家是中化能科,背靠中化集团,央企背景。在技术和实力角度没问题。

一家是林协,表面是一个社会组织,但是仔细分析,全国有减排指标最多的主体是谁?还不是全国的林场、草场,所以林协的背后是减排指标供给方,最大的供给方。

剩下就是需求方了,需要买减排指标的主要是热电厂、重化工企业,真正推行碳中和,需要排碳和减排、吸碳的均衡。未来可能更多的主体需要购买碳排放指标。

这两次交易意味着公司和最有实力的央企中化合作,也找了全国最大的碳指标供给主体合作。感觉生意已经成了一半多了。

这个买卖不大,但是有一定的前景。

假设每年20亿的交易量。20%的佣金比例,50%的利润率,一年权益1亿的利润。

没有太多的投资。交易中介行业。还是不错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