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GP或LP,对股权市场未来的整体投资收益可能要用一个更平稳、更踏实的心态。

2023年,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大经济体目前均尚未从疫情中完全恢复。中国优秀投资人如何预判国内外宏观趋势并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未来的投资方向在何方?

12月6日,在2023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年会暨PE/VC高峰论坛上,数十名中国顶级投资人及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前瞻发展新机遇,共同探讨未来投资的新思路。

 

一、未来趋势:AI 重塑、创造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多10倍的价值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论坛中提到:“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AI 2.0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技革命,也将是最伟大的平台革命,为重塑所有软件提供了无限可能,创造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多10倍的价值。在已经到来的AI 2.0时代,AI 2.0将成为最强大的生产力工具之一,重塑各行各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跃迁。从投资角度看,AI 2.0的应用、平台及基础设施将是三个最大的投资方向,预测未来1-2年内,AI 2.0国内商业化发展方式在B2C、B2B两个方向落地各有其机会和挑战,AI 2.0 赛道非常宽广,期待有更多的创新来自中国。”

光速光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蔡伟也提到我们美国投资团队已经All In AI,整体上我们在中国也非常看好这个方向。今年,有些领先的AI初创公司拿到了10-20亿人民币的融资,资金的壁垒、人才的壁垒都已形成;从AI基础设施看,市场的商业化没有那么成熟,C端的应用可能是大家最看好的方向,AI跟硬件结合未来在中国市场有非常大的机会。整体上,投资行业环境可能没有那么好,但危中有机、冷中有热。未来我们会持续看好中国科技企业,保持稳定的投资节奏,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适应变化,这样才能在周期中投到更好的公司。

 

二、PE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

2023年,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目前均尚未从疫情中完全恢复。中国优秀投资人如何预判国内外宏观趋势并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 在政策利好、创新和制造业强劲发展、估值理性回归等有利因素下,GP如何从价值投资角度保持定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把握投资机会?从中长期看,PE都看好哪些行业? 消费、制造业、双碳等行业未来前景几何?

TPG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孙强:2023年可能是我们从业多年来感到挑战最大的一年,一些海外LP在观望,但也有很多投资人仍然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积极寻找机会加大在中国投资。我们从监管层得到的反馈非常积极,政策对于创新科技类的投资非常重视与支持,也愿意拓宽PE的融资渠道,创造更多的LP投资机会,在退出端也在积创造新的退出渠道和外汇管理渠道。

 

太盟亚洲资本总裁及合伙人 邱中伟:中国经济在重新对标的过程中,我们整体上持乐观态度,当前政策调控的空间非常大,我们判断中国或存在比较大的降息的空间,这对并购基金是利好的,因为历史上首次中国并购基金的债务成本低于美国同行,同时,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有很多人才,经济的基本面也很稳固,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从退出看,作为一支并购基金,PAG大部分项目都不是通过上市途径来退出的,在很多退出交易中,地 方国资是我们主要的交易对象,目前中国市场的退出方式其实远比欧美要更创新、更多元。

 

德弘资本董事长 刘海峰:宏观经济不是PE投资唯一的影响因素。在一些欧美及亚洲的成熟市场,GDP的增速远低于中国,但好的PE基金仍然能获得长期优异的投资回报。随着中国市场愈加成熟,好的中国PE基金投资人也应专注于深入理解企业长期内在价值,寻找到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正现金流的投资项目,并以合理估值投入。另外,通过专业的投后管理赋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好增长。真正优秀的PE投资人应能够创造跨周期的Alpha,而不是去追随热点赛道或是市场的Beta。

 

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信宸资本管理合伙人 信跃升:整体来看市场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悲观是不应该的。中国数字化的水平全球领先,中国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各行各业都培养出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国企业的创新很快,效率很高,成本较低。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只是流动性问题,不是长期的问题,PE要做的事是找到最好的企业,我觉得最好的企业不是在国内卷,而是卷出海外去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今天在中国做PE或VC的人,第一面临的是一大堆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第二,这些企业都很便宜,因为流动性很差;第三,很大的成长空间,全世界还有数十亿人等着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国际化,只是需要静下心来去挑最好的企业。

 

方源资本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唐葵:从PE的角度,不应该去追逐热点。首先并不是热点的行业才能赚钱,其次还有热点项目的估值是否太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看得懂的行业里找到比较好的公司,国际上很多好公司在传统领域都做得很好,当下中国市场在“吃穿住行”领域仍有很大的机会,但价值回归也是必须的。整体而言,国内市场的退出渠道越来越宽,相对来说并购退出的渠道会更快。

 

三、VC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趋势,募资、投资节奏正在放缓,但纵观行业发展历程,逆周期时刻往往也是一级市场出手的好时机。面临多重挑战的VC如何理解当下新变局?后疫情时代及“去风险化”趋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地缘政治背景下及资本市场持续调整变局中,几大热门行业(芯片、AI、新能源、生物医药)将何去何从? VC行业的大咖们对降低投资风险又有什么好提议?

 

德同资本董事长/创始主管合伙人 邵俊:VC天生就比PE更乐观,也更关注微观,我们做VC投资的态度很清晰,坚持投早投小,但在新形势下也有一些新打法,那就是要深度参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人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要寻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就更需要深入产业前线,像朱子所提倡的“格物致知”,从细微处去感受未来方向。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邝子平:VC需要具备在一家企业还没有正现金流、甚至还未产生收入的时候,就能对企业的未来做出准确预判的能力,这一点是无论经济处于任何周期都是适用的。总的来说,我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第一,坚持做好自身较熟悉的领域,虽然会有挑战,但我们需要在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去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二,我看到了很多全球性趋势,比如人工智能,如何在中国把握住这些机会?我们仍然会投初创型企业去捕捉未来较大的科技发展机会。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刘二海:创业投资正在发生范式变革。其一,从原来的互联网“平台”到现在的“双边重构”,新基础设施在用户端、产品/服务端,重构整个价值体系;其二,全球化3.0正在兴起,其特点是:“生而全球化”的企业大量涌现,充分利用数字基础设施,照顾本地利益相关者和关注ESG;其三,投资从“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主题,扩展到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资产”行业。愉悦资本主要关注“大技术”,也就是未来能成为新基础设施的技术,以及巨型行业重构所带来的机遇。

 

BAI资本 创始及管理合伙人 龙宇:当前是容错率很低的时代,我们BAI资本的三个投资原则是:一、监管中性,即政策禁止的领域坚决不碰,政策鼓励的领域也需持谨慎态度;二、以市场为导向;三是聚焦C端。在AI大主题下,我们坚决不参与大模型的现金消耗战,但密切地关注技术的进展和真实的场景。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目前更多是需要精准的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布局,对VC来说也是高质量竞争的开始——VC需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团队的不足、边界但同时也突出自身错位竞争的优势。

 

四、融资策略与趋势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中国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的募资市场分别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在目前募资、投资及退出均面临压力的背景下, LP如何甄选出具有超强抗周期风险能力的GP,同时,对GP有哪些要求和建议?当下的市场周期,LP如何选择投资策略,关注的行业及阶段是什么?中国特色的S基金发展之路在哪里?

 

TPG New Quest 合伙人 王岱宗:“钱”从哪来是令很多GP非常焦虑的一个话题,今年我们看到一些头部基金和全球性资产管理平台的整体募资情况可能是不及预期,因此现在国内的一级市场中,人民币基金的募资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很多以前传统的美元GP也会增加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市场变了,GP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助理 顾业池:过去三年对整个投资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深刻学习的过程,在中国做好投资必须读懂宏观。11月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行业的意义值得所有从业者仔细研究。第一,政策对直接融资、耐心资本持非常积极的支持态度;第二,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这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随着金融供给侧的改革,股权市场的出清或已开始,这对头部的GP可能是机会。LP与GP应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诉求,险资LP对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对持有期间收益有需求,符合这些条件的专项基金和S基金产品对险资就更有吸引力。

 

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 徐清:当前融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元资金在下降,人民币基金中70%以上都是国资,资金来源和性质决定了LP的诉求,每个不同背景的LP诉求不一,对GP的要求也更高。LP自身需明确投资策略,即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从企业的哪个阶段获取收益?在此基础上再对GP进行选择;在募资难的环境下,建议GP为融资留足更多的时间,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缺点。此外,无论是GP或LP,对股权市场未来的整体投资收益可能要用一个更平稳、更踏实的心态,告别高歌猛进的投资方式,而专注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五、投后管理与退出策略

专业的投后管理是提升被投企业管理运营水平、提高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当下,GP在国内投后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将欧美市场行之有效的投后管理体系应用到中国市场?资本市场作为中国PE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面临着哪些挑战?并购退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BPEA EQT 合伙人 崔桂勇: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股权投资基金的回报和退出都非常依赖资本市场、依赖整体市场的高速增长,但这个时期已经结束了。我们进入了GDP增速相对较低的新常态,此前可能被忽略的PE投后管理、增值服务、退出等话题现在越来越受关注。投后管理及退出可能不需要太多理论,而是强调实操,更多依赖于每只基金在实际投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华平投资  董事总经理/中国医疗健康、消费及互联网投资负责人 方敏:首先,在投资前PE就要把投后及退出规划好,华平会以投资条款的形式要求企业董事会、股东等各个层面的决策链做出保证;其次PE机构需要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要和被投企业管理层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不能只用财务维度去思考问题。

 

亚投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CEO 刘二飞:在投资过程中,基金的作用都只能是“送企业一程”,区别是在企业的什么阶段注入资金以及在什么阶段退出。GP在投资前就要规划好如何为企业赋能,在投后管理方面,如果是控股收购,收购前我们一般都已选定了企业管理层,更多是做“场外指导”,但当股权比例较小时,GP可能只有否决权,这样就需要具备和企业管理层打好交道的能力,足够的资源和抓手。退出方面,我们建议将预期拉长,有长期价值的公司退出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千万不要失败在半路上,未来并购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退出渠道,但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

 

KKR投资集团合伙人 孙铮:在投后管理中,我们发现最大的挑战都跟人相关,小股权投资的挑战通常在于对企业创始人的判断,不仅仅是运营能力或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是否有同理心,是否能听取投资机构的建议。并购项目更是如此,最大的挑战在于中国并购市场相对还不成熟,企业缺乏能跟GP一起合作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此外,我们认为并购会成为一个更重要的退出渠道,但不会是终极的解决方案,终极解决方案是被投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现金流;其次,并购比小股权投资更复杂、更加要求GP的经验和操盘能力,只有很少的机构能做好,在选择 GP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其继往是否有成功案例。#投资随笔##融资融券讨论圈#$TPG Inc-A(NASDAQ|TPG)$$中信证券(SH600030)$$国寿精选LOF(SZ16800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