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倩碧进入了一个‘可以成为自己’的新时代!”

有30年研发经验、成功开发出透明黄油等经典产品的雅诗兰黛集团全球产品开发高级副总裁Janet Pardo,谈及倩碧的中国新里程兴奋不已。

2023年12月8日,倩碧亮相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 (CDA),不仅召开专场抗衰老卫星研讨会,还首发了代表前沿胜肽科技的重磅新品——“弹力带面颈霜”。

这次亮相意义特殊。因为今年起,倩碧在全球发起了‘活性皮肤学’促进项目,主张从品牌定位、品牌广告形象、产品开发、品牌背书等多角度来打造“全新的倩碧”,并加速争夺市场份额。此番倩碧以首秀CDA正式回归中国皮肤科学界视野,释放出了加码中国市场的积极信号。

期间,从美国专程前来的Janet Pardo与倩碧首席科学顾问、雅诗兰黛集团皮肤生物学副总裁Tom Mammone博士、倩碧全球产品开发副总裁Ida Wong等一众高层共同接受了《FBeauty未来迹》的专访,揭秘了倩碧的研发哲学和重塑战略,其中很多观点对于当下的科研热潮和品牌建设都富有启发意义。

 

“我”的时代来临

据Euromonitor 统计,2020 年全球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 165.21 亿美元,5年 CAGR为6%,中国同类市场同期CAGR高达25.5%。鉴于在中国具有高增速和低渗透的特性,预计未来这一市场将继续扩容。

巨大市场潜力下,“医研共创”成为不少品牌的开发逻辑和业务突破点。一个显著的行业趋势是,皮肤科学在中国正打破传统美容的边界,为护肤品的功效进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科学传播素材。

在此背景下,自带纯正皮肤科学“血统”的倩碧也被推至风口之上,步入Janet Pardo口中的“我的时代”。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1967年8月15日,VOGUE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完美肌肤可以创造吗?》的访谈文章,介绍了美国皮肤外科协会首任会长Norman Orentreich博士开创性的三步护肤方法——清洁、去角质和保湿,大胆提出“无论你的基因如何,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好皮肤”的先锋主张。


 

而此时,作为雅诗兰黛集团二代接班人的莱纳德·兰黛(Leonard Lauder),正渴望拥有一个更年轻和有创意的品牌来推进公司的多品牌化和全球化,并能与雅诗兰黛品牌Este Lauder在不同的赛道形成内部竞争。

于是次年,倩碧(Clinique)诞生。这个以法语“诊所”来命名的品牌,由Norman Orentreich博士、Vogue编辑Carol Phillips以及莱纳德·兰黛先生联合创立,以完全不同于彼时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理念开创了美妆史上的多个“第一”:

行业内第一个由皮肤科医生指导创立的高端美妆品牌;

世界上第一个经过过敏测试、100%无香精香料的品牌;

首创护肤三部曲理念和“量肤定制”精准护肤概念;

在业界率先提出SPF防晒理念并首次将防晒产品带入太空。

尽管倩碧的诞生是以“离经叛道的市场挑战者”形象出现,但作为一个天生的皮肤学级品牌,倩碧在55年的品牌成长中始终坚持由医生指导配方开发,将产品研发根植于皮肤科学之中。


 

Tom Mammone博士在采访中强调,“不是市场发出了一些需求信号,我们就去开发。我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市场反馈拿到皮肤科医生那里,了解真正的诉求点,按照治疗的逻辑分析成因,再按照皮肤学的严格标准开发产品提供解决方案。”

这种“专业现实主义”也体现在零售场景中,身着白大褂的倩碧美容顾问和专属的肌肤诊断设备是最早由倩碧带入百货商场的创新服务模式。Ida Wong向《FBeauty未来迹》介绍,“柜台美容顾问是医生的延伸”,类似皮肤科医生一对一问诊形式,美容顾问通过智能化的肌肤测试为顾客提供专业护肤方案。

长期的初心坚守让品牌在市场逆风中依然韧性凸显。第三方数据显示,倩碧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美国市场高端护肤品品类下销售额排名第一。不仅如此,在2023年全球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牌价值排行榜中,行销107个国家的倩碧位列全球第八。

不过,综观当下功效护肤市场,各类品牌在大讲科技中陷入同质化的泥潭。关于“我是谁”这一品牌建设的本质问题已引发业界的反思。尤其是,哈佛商学院商业史教授杰弗瑞·琼斯(Geoffrey Jones)曾经提出的“超级品牌的本地化认同”问题,在当下处于周期性转折的中国市场尤其凸显。

Janet Pardo直言,倩碧的“人设”会始终坚持为由皮肤科专家参与创立和指导开发的、时尚且充满亲和力的品牌。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的全球超级品牌的价值原点,也是不变的精神内核。

与此同时,充分意识到全球活性皮肤学风潮带来的新机会点,在像中国这样的区域市场中,倩碧正以更灵活的本土化策略加深与消费者的链接。

事实上,类似参加CDA这样的专业活动,在中国凸显皮肤学级功效品牌的标签,对于倩碧来说颇为轻松自然。从1973年开始,倩碧就已被邀请参加美国皮肤学大会。2023年,倩碧陆续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皮肤大会(WCD)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护肤科学峰会等一系列国际权威学术峰会,一直是皮肤科学界的一股活跃力量。

在Tom Mammone博士的认知中,科学家眼里没有“竞争”这件事,“我们从来不跟别人竞争,如果你一旦开始,很快就会发现你可能会失去这场竞赛,或者失去领导地位,所以我们永远做的是跟自己竞争,不断自我超越,确保高品质的产品开发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面对市场变幻,坚持“做自己”,和自己竞争,这是倩碧面对挑战的法则,而这种强大定力的底气来自于科研自信,其中,品牌独树一帜的配方哲学成为科学家们最引以为傲的部分。

 

“只要有一例过敏,配方就重头再来”

安全高效,是倩碧在55年的进化历程中一以贯之的品牌哲学。它不仅是对消费市场的承诺,也早已内化为品牌的生命力。 

Ida Wong告诉《FBeauty未来迹》,当下的护肤市场依然有很多迷思,很多人会热衷新成分,或者认为“猛药”更好,但实际上,尝鲜之后会发现对肌肤的长久健康不利,倩碧更愿意精挑细选那些既可靠又有效的成分,尤为重要的是,确保配方不含有任何刺激性成分。

为了减少过敏,倩碧选择从源头先阻断香精的使用。在创牌之初,Orentreich博士研究发现,香精是化妆品中最容易引起过敏的成分之一。倩碧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经过过敏测试、100%无香精香料的品牌。

“在产品开发测试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例不良反应,我们就会重头再来。” Janet Pardo总结说,这就是倩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遵循的Power of One配方哲学。

据介绍,每一款产品上市之前,倩碧对于任何一次过敏反应绝不妥协。这些上市前的大量测试包括重复斑贴测试(RIPT)、稳定性测试、感官测试、临床测试、眼科医生测试和使用安全性测试等,类型和样本都极为丰富。而且随着新成分日益复杂和丰富,倩碧也会重新检查配方。

令Janet Pardo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一款眼线笔在上市之前产品反复过不了其中一道测试,而被不断返回实验室,最终花了三年时间,在全部指标合格后才得以走向消费者。

“我们可能是市面上在测试上花费最多的品牌。”Janet Pardo直言,这背后不仅是巨大的开发费用和时间,还有全员面对市场竞争时坚守原则的毅力。

当今市场,为了不断精进功效,同时带给消费者新鲜感,大单品升级成为多数品牌的市场策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曾创下每4秒售出一支纪录的经典产品黄油,在上市55年中仅在2013年调整过一次配方,添加了医学相关的配方,最大限度保证安全。

当然,在追求极致安全的同时,倩碧也以不断进阶的技术手段实现产品的卓越功效。

Tom Mammone博士将这种配方探索过程形象比喻为汽车的“油门”(Gas)和“刹车(Brake)”。Gas指加速,在配方里指代真正发挥作用的成分。Brake指刹车,在配方里指代令肌肤健康稳定的成分。倩碧通过 “油门和刹车”的巧妙组合实现一种平衡,严谨地配置不多不少的剂量,不因过量而给肌肤带来负担,同时有效解决皮肤问题。

基于对每一个配方进行如此广泛且严苛的过敏测试,截至目前,倩碧已经掌握了600万次测试结果,积累了一个独有的关于成分、皮肤生理和配方知识的巨大数据库。而倩碧下一步的计划是,将这些数据资源应用到柜台的咨询服务上,发挥更大的效能。

尽管有历史数据库的积累优势,但投身面向未来的科研探索对于倩碧来说依然是一场场充满荆棘的冒险。

Tom Mammone博士在采访中指出,倩碧实验室研究领域广泛,除了持续深耕敏感肌相关的“过敏科学”,也涉及抗老、色斑、痘肌和毛孔等细分皮肤问题领域。

资料显示,倩碧于1980年代开始色素沉着和祛斑问题研究,并为亚洲女性定制美白产品;1998年首创新型凝胶乳霜输送载体;35年来钻研胜肽技术等,这些科技不断升级更新,沿用至今。此外,自1998年至今,倩碧实验室以及相关科学家已发表43篇独立科学研究论文,为产品功效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最令Tom Mammone博士骄傲的有两点,第一是,他开发的一些新材料被皮肤科医生采用于日常诊疗;第二是,在CDA上展示的一款紫光精华,应用了HPR(新一代维A类衍生物)与3重胜肽组合的抗老配方科技,16周临床测试可媲美单次激光美容项目效果,这放眼整个护肤市场都十分罕见。

“要知道A醇存在耐受性问题,我们针对HPR的研究一直颇为谨慎,花了十年探索如何安全运用到倩碧配方中,最终在紫光抗老精华中找到了答案。”


 

 

讲出中国新故事

不难发现,倩碧好似一位充满浪漫情怀的潮酷科学家,一方面跳脱固有范式“死磕”技术,另一方面又强调大众时尚标签。这种“反差萌”也为中国高端美妆史勾勒出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外资品牌,1993年,倩碧在上海华亭伊势丹百货开设了第一家柜台,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冲进国人视野,正式开启了中国内地之旅。


 

时任雅诗兰黛集团董事长的莱纳德·兰黛Leonard Lauder满怀期待地预言,如果这一步成功,将会带领中国大陆百货业进入新纪元,并带动整个环太平洋市场的发展。

事实证明了他的预判。

在那个优质品牌稀缺的年代,个性鲜明的倩碧成为高端百货商场招商的“香饽饽”。倩碧创新的“护肤三部曲”理念和独特的“诊断式”美容服务启蒙了一代消费者对专业护肤的认知,并为品牌积累丰厚的用户资产。

在光明日报1998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者曾这样描述其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的新柜揭幕,“倩碧看好北京市场,这是首家提倡个人咨询服务的化妆品公司”。

“巅峰时期月均销售超过80万元,专业调性好,用户的忠诚度一直很高。”有与倩碧合作近二十年的华东某百货美妆运营经理告诉《FBeauty未来迹》,倩碧提倡的科学护肤理念一度非常超前,如今踏上了市场的新风口。

高“质价比”是另一华中购物中心资深招商总监对倩碧的印象,透明黄油、302美白镭射瓶、紫光眼霜等都是倩碧此前精心打造的爆品,但这显然还不够。

在她看来,当市场一窝蜂都在讲科技,消费者更需要有辨识度和价值观的品牌。基本盘扎实、“人设”鲜明的倩碧一旦调整策略、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尤其是在产品端放大安全性和高功效价值,品牌势能有望被进一步激发。

面临变局和挑战,倩碧显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优势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新机会点,并着手开始行动。

首先,加深本土化“医研共创”,开展更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

据悉,倩碧将回归皮肤科学本身,正在酝酿一支全球专家团队,这其中也包含中国的主流皮肤科医生,着力于痤疮研究、色素研究、衰老研究等,更深入地开发前瞻性产品。落地在中国市场,皮脂膜修复、敏感肌、医美术后修复等成为倩碧的锁定目标,与医院、医美机构推进独家合作都在计划之中。

《FBeauty未来迹》获悉,基于在美白领域的钻研,倩碧正在开展一些关于术后反黑的研究,并结合配方哲学因地制宜找到解决方案。这一策略显然极具市场洞察力。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4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2%。关于围术期护理和协同增效等细分场景需求为功能性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Janet Pardo看来,今时今日市场的这些新变化,在倩碧看来并非是新事物。比如医美,倩碧在2008年就推出医美围术期的相应产品,但因时机问题并未在中国市场推广。在医美相关的技术应用层面,倩碧已经有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不过,面对中国市场涌现的种种商机,倩碧做出的第一步改变依然是回归皮肤科学,大量深度走访医院皮肤科,在临床问题中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起点。

据介绍,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超前和完善的敏感肌研究,但倩碧在做了相关本土调研后却吃惊发现,中国消费者肌肤第一大问题居然是湿疹,其次才是敏感肌。而且敏感的诱因丰富,如使用“猛药”化妆品、过度清洁以及医美等,每一项背后都藏着未被满足的护理需求。

其次,对中国特色成分的开发将是倩碧的重要课题。

极具本土特色的中医药成分正成为越来越多外企开展中国式研发的灵感源泉。

Tom Mammone博士表示:“中国有很多成分特别适合用来‘刹车’,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传统中药成分或者植物成分,很多能起到舒缓镇静作用。”此前,绿茶、当归根等东方成分就曾在倩碧产品中被应用。

他认为,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有很多本土特色的皮肤学研究,比如“黄气”,背后体现的东方独特氧化机制十分值得重视和深究。另外,毛孔问题和多维度的肌肤衰老研究也是品牌正在推进的方向。

最后,联动中国科研团队开启“中国订制”,探索科学传播。

“在中国,为中国、为亚洲、为世界”是倩碧在中国实行的研发思路。其中,在上海的雅诗兰黛研发中心曾开发出倩碧透明小黄油、水磁场爆珠凝露系列和倩碧ID活芯乳等畅销产品,而今,随着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的能效进阶,倩碧的“中国订制”之路有望走得更轻盈。

Ida Wong强调,基于对中国消费市场多元且超前的需求特点洞察,倩碧的产品开发会致力于满足中国市场的特色诉求,而这些创新将反哺全球市场。她以防晒类产品为例,除了中国监管法规更严格,中国消费者也青睐质地轻盈且防晒维度综合的产品,这种高标准的产品一旦开发成功,更容易输出到亚洲和更多国家的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碎片化的媒介生态,倩碧也意识到构建科学传播体系的迫切性。Tom Mammone博士透露,依托于总部4年前设立的科学宣传部门,接下来品牌将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多“抓手”开展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

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找到自己的“时区”。从倩碧披露的最新战略看,其正试图以无限贴近中国市场的姿态,在整体美妆市场进入新竞争周期的节点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续写下一个三十年的新故事。

作者/刘颖

校对/李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