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慕强是一种动物本能,帮助人类度过了进化过程中长达数百万年的漫漫长夜。以至于我们每每看到“遥遥领先”的数据,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前几天梳理百亿基金的数据时,瞄到了天弘余额宝。它曾经公募基金历史上,在规模数据上创下了各种难以超越的纪录,它的“庞大”甚至放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

彩云易散琉璃脆。之所以路人甲多瞄了他几眼,是觉得它虽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募基金,却已远离昔日辉煌。一只基金撑起一个帝国,这在公募基金历史上是空前的。然而,这个帝国的立柱现已摇摇欲坠。

如上图所示,天弘余额宝从0到1.69万亿元,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这个过程,称得上摧枯拉朽。要知道,2012年末全行业货币基金总规模不到6000亿元,这还是经过2012年“货币大爆发”之后的数据,在2011年末全行业的货币基金规模不到3000亿元。余额宝在其崛起过程中,一度占据了货币基金的半壁江山。

作为一个曾经被冠以“国民”二字的金融产品,天弘余额宝曾被神话过,也曾惹出一些非议。当然,经过时间的沉淀,余额宝以及货币基金“起势”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天下苦银行久矣

讨论金融话题,很容易沉浸在某些数据中难以自拔。事实上,越是让普罗大众津津乐道的数据,越容易让人远离现实中的变化。

临近岁末,又看到很多银行人自嘲的段子。而在多年之前,银行曾经是校招中最被追捧的“香饽饽”,被很多毕业生视为金领职业。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黄金十年”为何终结于2013年?

2003年—2013年,是银行不断起势的十年,行业总利润从322.8亿元迅速膨胀到1.74万亿元。这个数据背后的驱动,无非是商业银行对内不断改革,对外不断优化服务。目前的年轻人,很多对银行的服务很无感,那是没有经历过拖沓的年代。在2000年左右,取几百块钱排队一个小时并不罕见。(路人甲至今还记得农行麓山支行有位手速惊人的柜员姐姐)

商业银行为啥要改革?因为狼来了。伴随着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渐开放。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很怕被外资行击垮,主动在组织架构、内部流程、IT技术、薪酬结构、服务等多方面向外资行学习。这种因危险而引发的肾上腺激素飙升,激发了银行的内部活力。

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人或者组织,在面对生存危机,奋力求生的时候,往往会成为他(它)最为绚烂的时刻,浑身散发着活力;而自觉掌控了局势之后,往往会自上而下松懈,对于外界的变化反应迟钝。

正是在所有毕业生都想进银行的节点,商业银行开始走下坡路。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普通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

活期存款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好东西。很多人觉得银行很神秘,实际上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都来自存贷息差。息差越大,银行赚得越多。当然,其中有一个约束条件,低成本的资金,如何留住也是问题。

2013年,商业银行的“存款保卫战”,面临极为尴尬的情况。余额宝推广过程中,最大的力量并不是余额宝的神奇,而是其在收益率方面对于活期存款的降维打击。彼时货币基金年化收益一度高达6%,而活期存款的利息为0.35%。

当然,有人或许要说:货币基金和活期存款,二者根本不在同一赛道,如何比?在2012年之前,货币基金和活期存款确实不好比,活期存款随时可取。然而,2012年年末,添富快线发行,公募基金有了“T+0”的货币基金

可能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之前曾有余额宝的粉丝,将其视为史无前例的创新,这中间多少有一些水分。


“双面”余额宝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占据了天时地利。所谓天时,是监管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所谓地利,则是不同体系之间的博弈。

“T+0”货币基金出现于整个A股市场资金持续外流的时刻,彼时证券业生计艰难,货币基金成为了救命稻草之一。事实上,发展货币基金的想法,几乎和开放式基金的诞生同期。只不过,货币基金面世之后,出了不少幺蛾子。

早年货币基金闯的祸包括“养券”和“长券短做”。这一系列暗黑操作,拉高了货币基金的收益,却也埋了不少雷。有两家目前的头部基金公司,曾经在某个年度出现财务亏损,便是拜货币基金所赐。

某位初代货币基金大佬曾经告诉路人甲:“当年货币基金的发展面临囚徒困境式选择:慢性自杀或集体毁灭。”合规运作自然收益率低,采取这种策略会失去市场份额;“养券”可能会集体毁灭,但职业经理人未必会失去工作。

事实上,在公募基金诸位初代大佬中,路人甲一直觉得范勇宏独树一帜。也就是他,穿越了货币基金的集体毁灭,在接下来的权益盛宴中一骑绝尘。

这段历史,其实对于余额宝至关重要。早年的货币基金丑闻,有如出水痘。此后,货币基金的投资运作,越来越规范。鉴于此,货币基金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走马圈地,仍未有大的风险事件爆发。

余额宝的创新,本质上是渠道创新以及营销创新。至于产品创新,它就是一只普通的货币基金,而已!

渠道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网上卖基金的“早鸟”是汇付天下,2010年就拿到了牌照。只不过,汇付天下起了个大早,却赶了晚集。支付宝于2012年5月正式拿到基金支付牌照,并在之后在杭州发起“海选”。

有基金大佬跟路人甲吐槽过那场“海选”。这是一场金融人和互联网人的碰撞,既有对未来的期望,也充斥着各种偏见和不适应。重要的是,天弘基金成为了最后的幸运儿。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支付宝只有基金支付牌照,并没有基金销售牌照,支付宝本身不能代销基金。支付宝为规避监管风险,将余额宝的销售定义为直销,支付宝收取提供交易平台的费用。当然,后来支付宝收购了数米基金网手里的基金销售牌照,也算完成了合规的闭环,只是多少有点“先上车再补票”的意思。

余额宝真正的创新是营销创新。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区域,2013年曾经有渠道在销售某种债基过程中,违规用了预期收益率等宣传用语。后来监管调查发现,相关基金公司宣传推介材料未按程序报备。这家基金公司挨了重锤,被停发新产品半年。

不过,仅仅几个月后,基金公司营销的尺度便被不断刷新。彼时,无论是网站、电视、电台,都在不断刷新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对于很多基金小白来说,这是一段直击人心的宣传。此后,余额宝的规模滚动起来,更加助推了投资者参与的热情和胆气。

事实上,彼时基金同业公会有人向监管反应,提出对余额宝的种种质疑,不过并未获得回应。打不过就加入,南方某基金公司也照样画葫芦,开始以类似的方式跟进。再往后看,几乎整个行业都在跟进。

即便再睿智的人,也很难想象到,利率市场化以这么一种画风,如野火燎原一样,烧掉了商业银行心心念念的旧世界。

从结果来看,余额宝完成了对商业银行的“双杀”。其一,余额宝迅速膨胀的万亿规模,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消融基本同步;其二,支付宝开始慢慢挑战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代销方面的统治地位,成为其中间业务最危险的对手。

轮回

天弘基金是家很神奇的基金公司。在余额宝之前,天弘基金是一家挣扎求生的公司;在余额宝之后,天弘基金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富二代”。

人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魔幻。中彩票获得两个亿,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往往高于苹果公司的千亿美金利润。放在基金行业同样如此,类似易方达、华夏这些公司,利润虽高,但一路称得上砥砺前行。而天弘基金这个曾经的卡拉米,一度制霸基金公司利润榜数年,难免会让人感叹。

基金公司本质上是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最优质的资产无非是优秀的人才。对于天弘基金而言,手握十位数的利润,也意味着可以改天换日,各种人才都可以入我毂中。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钱在谁手里,往往比有多少钱更为重要。

以前看到过有意思的调查,大概说很多中了彩票或得了别的浮财的人,十年后返贫的概率很大。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要接住大的机缘并不容易,所以古人劝我们还是要“自强不息”或者“厚德载物”。

这大概是一个试炼的过程。譬如以前有家做媒体生意的公司,后来卖基金赚了第一桶金。然后人家今天拿券商牌照,明天拿基金牌照,居然慢慢攒起了一个金融集团的雏形。这玩意看起来简单,但大概还是很考验团队的底色。

天弘基金遇见支付宝,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逆天改命。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几个月后就出现了行业首家规模超5000亿的基金公司。此后,蚂蚁金服成为天弘基金大股东,坐实了天弘基金“富二代”的位置。

天弘基金的巅峰在2018年一季度,如今复盘却是危机前夕。彼时,天弘基金的总规模增长至高达1.99万亿元。其中货币型基金产品的规模就有1.97万亿元,结构占比达99.02%。也正是彼时,天弘余额宝刷新了全球货币基金的最大规模纪录

对于货币基金的监管趋严,本就是意料中事。某只基金的规模过于庞大,意味着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就像美职篮的张伯伦,你看到他单场100分的数据,就能理解联盟为何要为他修改规则。

从天弘余额宝的崛起来说,是为应运而生;而后的规模压降,亦为顺理成章。目前的天弘余额宝,规模仍遥遥领先,却已非可望不可及。

天弘基金这几年,在基金业的口碑大概就像王思聪。首富之子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但其创业史始终让人很难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