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博会务 会展BEN 2024-02-05 08:15 北京

会议论坛枯燥沉闷?

这里有5个设计,放在日程里,

参会者就愿意留下来、积极参与。

文章虽然讲的是学术会议,

但也适用于其他会议论坛。

--会展BEN

本文转自“坤博会务(ID:kunbocs)”公众号2023年12月10日文章,原文题目:“如何高效提升学术会议参与度?这些妙招赶紧码住!”,会展BEN编辑转载。

正文

你印象中的学术会议,是不是只留下了这些比较刻板的标签呢?

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听课,

但也就是听了。

记了一堆笔记,

又好像没记到重点。

听是听懂了,

真要上手实操又不熟悉了。

诚然,目前比较流行的学术会议开展形式多为流程汇报式会议。准时开会、会后散场,成为了这种流程式参会模式的固有模板。这种形式方便了专家准备会议内容,方便了办展方准备会展流程还能保留学术氛围,但却让与会的嘉宾留下一种“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开会”的感觉。

参与的热情度不高、会议氛围沉默安静、嘉宾被动式参与会议,这样的学术会议也没法真正把知识科普出去。

那到底该怎么做

才能提高学术会议参与度

让学术会议

成为“生动的课堂”?

这期推文或许能帮你打开新思路!

有了思路,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执行?

这几个小妙招赶紧码住了!

workshop实操小工坊

workshop

Workshop在会展行业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研讨方式:针对特定主题或活动,进行“讨论”或“实行”“实作”。相比传统的流程式会议,Workshop更侧重于会议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发散性,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可发挥空间。

我们都知道,主会场一般都是围绕单个会议主题进行的学术汇报。那么分会场就可以同步展开Workshop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会议主题来实地设置实操小工坊,通过合理的互动扩展会议的展现形式,既可以避免“专家→嘉宾”的单向内容输出,还可以有效减少演讲者与嘉宾之间的理解成本,提高参与度。

表演形式的科普大赛

Popular science competition

学术会议缺乏参与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学术会议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固定的形式和模板。固定的套路、相似的演讲风格,过于固化的会议形式让参与者缺少主动吸收知识的意向,自然也就没有参与度。

我们既要承认会议内容的严谨和客观,也要把重心放在学术会议形式的趣味度提高上。例如:将学术内容结合小品、相声、场景复刻等形式,将学术内容以生动的舞台形式呈现给嘉宾。

除了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舞台内容,嘉宾还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表演进行投票、做出点评。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不仅可以有效消除与会嘉宾的紧张感,在热场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良性的场内互动。

运动嘉年华

Sports Carnival

若是会议的内容涉及到一些愈后康复、术后调理、健康知识科普等方面的学术活动,可以在会议环节增设场外运动环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设置多个主题。

多样化的主题与高趣味性的形式相结合,通过实际体验让与会嘉宾亲身体验会议内容的积极意义。这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能提高全民身体健康素质,让嘉宾从身体到思想都可以得到正向的提高。

辩论赛

Debating Tournament

观点与观点的碰撞、输出与输入的结合,便是一场辩论不可或缺的要素。一场成功的学术会议,不仅仅要做到专家有话说,更重要的是知道与会的嘉宾怎么想。

辩论赛可以让嘉宾与专家之间进行学术观点的辩论驳斥、观点输出。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一种新思路、新观点的相互碰撞,更是嘉宾自身情绪和思想内容的有效输出。

在这种言论自由、讨论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嘉宾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然而然地把会议参与度和参会积极性调动起来。

案例点评

Case reviews

想要更加高效地提高学术会议的参与度,我们可以尝试让原本单一的“案例分析”转变为“案例点评”,让嘉宾也作为实际的观测者对案例进行自己的观点输出。

这种自发的观点讨论、思想碰撞,看似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但让嘉宾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这也可以侧面达成“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话说”的目的,从而天然地提高与会嘉宾的参与度。

一场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办会人员巧思妙想的策划和构想。而让学术会议越办越好的小妙招,也绝对不仅限于本文提及的几个小妙招。

不知道拥有奇思妙想的你

有什么提高参与度的好主意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的经验妙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