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BK1094)$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愈加凸显。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一种名为钙钛矿的新材料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成为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希望之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冉冉升起的明星吧!

名矿而非矿

事实上,如今的钙钛矿并非特指某种矿物,而是一类具有相同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

19世纪,钙钛矿被发现于俄罗斯。它是一种天然的矿物,由钙( Ca )、钛( Ti )和氧( O )3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CaTiO3。自从这种矿物被发现,科学家便踏上了破解其晶体结构的漫漫长路,直到150余年后,才得以确定钙钛矿的实际结构:在这一漫长过程中,科学家对钙钛矿晶体结构的研究已经超出了对钙钛矿本身。他们发现,这种晶体结构可以赋予化合物奇妙的特性——拥有这种结构的化合物可以用通式ABX3(氧化物通常为ABO3)来表示,元素周期表中90%的金属元素都可以成为钙钛矿中的 A 离子或 B 离子。因此,渐渐地,钙钛矿由一种矿物的专属名称,转变为一类拥有相同晶体结构的化合物的名字。

知识链接:扑朔迷离的钙钛矿结构

钙钛矿被发现之初,由于科研条件所限,矿物学家只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来研究其晶体结构。至20世纪初,此时物理学的重大发现﹣- X 射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和晶体学的研究中。因此,破解钙钛矿晶体结构之谜的曙光终于出现﹣-1925年,挪威科学家首先提出了由 X 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分析的钙钛矿晶体结构。然而,与19世纪末已被接受的光学性质研究结果相对照时, X 射线晶体学研究者沮丧地发现二者并不完全吻合。

此后,科学家继续执着于钙钛矿结构研究。1943年,匈牙利科学家获得了进展,提出了我们现在所确定的钙钛矿结构的雏形。这一结构也成为经典的钙钛矿晶体结构,出现在了如今的教科书上。伴随着单晶 X 射线衍射、中子衍射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新技术的应用,钙钛矿晶体结构又经过一系列完善,最终确定了它的真实面目。

太阳能电池革命

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又称光伏电池)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009年,科学家利用钙钛矿结构研制出一种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碘化铅甲胺(CH3NH3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我们已经知道,钙钛矿结构可以用通式ABX3来表示,碘化铅甲胺钙钛矿便是用有机甲胺离子([CH3NH3]*)做钙钛矿结构中的 A 阳离子、用铅离子(Pb2+)做 B 阳离子、用碘离子( I )做 X 阴离子得到的。这一材料迅速引发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潮。

碘化铅甲胺具有钙钛矿结构,但由于含有有机基团(甲胺离子),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无机钙钛矿,因此被称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这种材料是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呢?原来,受到这一发现的鼓舞,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科学家纷纷投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致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和稳定性。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光电转换效率不断被刷新。如今,钙钛矿已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光伏材料之

钙钛矿材料的其他应用

除了光电转换能力,钙钛矿材料还具有这些令人"惊艳"的特性: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原本不导电的物质中会发生正负电荷的分离,从而在内部产生一个新的电场﹣﹣这种性质被称作介电性。利用材料的介电性,可以制作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器件﹣﹣电容器。材料的介电性越强,越有利于制造电容器。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钛酸钡(BaTiO3)就是非常好的介电材料。

20世纪初,科学家在绝对零度(0开尔文,零下273摄氏度)附近观测到电阻完全消失的超导现象。自那以后,科学家孜孜以求,希望可以找到在较高温度下实现超导的材料。1986年,瑞士的两位科学家放弃了研究金属超导体的思路,转向钡( Ba )﹣斓( La )﹣铜( Cu )﹣氧多相钙钛矿氧化物超导体研究,并成功在30开尔文附近观察到高温超导现象,也因此于第二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钙钛矿型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热潮随之而来,使超导现象的温度由30开尔文逐步升到了106开尔文,纪录不断被刷新。

在磁场发生微小变化时,巨磁阻材料的电阻可以发生超过100%的变化。利用这一性质,计算机磁盘小型化成为了现实。钙钛矿型斓﹣钡﹣锰( Mn )﹣氧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可以达到120000%,堪称超巨磁阻材料,这也表明钙钛矿在巨磁阻材料领域大有可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