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屡次被误解,董老师清空了,他自嘲这是逃离,是匹夫之怒,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董老师被逼如此,究竟是谁的胜利?

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更加丰富,但一个人学到的知识未必会更多更全面,反而可能更少更极端。狼吞虎咽的食物会侵蚀消化系统,狼吞虎咽的信息会侵蚀认知系统。就好比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觉得失去味道,在海量信息轰炸下人的辨别能力也会钝化。这就给别有用心者开了后门,也让受害者苦不堪言。

常见的混淆视听之法是断章取义。比如,“我不理解女老师做美甲上课的话题上了热搜”可以被裁剪为“我不理解女老师做美甲上课”,少了七个字,意思完全变了味儿。网上不缺“喷子”,进而对被曲解者口诛笔伐。清空,既是逃离,也是抗争。

投资中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关于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形成完整的判断却越来越难。某公司2023年利润增长30%,是一条看似乐观的信息,但如果考虑上背景信息,它可能是利空。比如之前市场一致预期是增长50%,或者30%的增长率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一次性偶然所得而非可持续利润增长。

基金经理在跟持有人沟通中也容易被曲解。我们曾说:“从概率上看,我们认为高分红股票接下来可能会跑输,也可能跑赢,做这种判断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之外,所以从来不去判断风格轮换。”被掐头去尾之后的浓缩精华或许会是:某某不看好高分红股票后续表现,或者某某不看好高分红策略……这都哪跟哪啊?

我们知道了越多,不意味着我们懂得了越多。隔在“知道”和“懂得”之间的是人性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认知陋习,比如简单归因,比如叙事谬误,比如受害者心态,比如自视过高,再比如避免不一致倾向……

最近在朋友圈中经常看到有人在针砭时弊,奇怪的是他们批判的很多现象我竟完全没有感知到。这让我警醒,到底是别人在偏激地批判着一个莫须有的假想敌,还是我自己陷入了信息藩篱而不自知?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但意识到问题至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迈开摒弃认知陋习的第一步!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OTCFUND|006567)$

$中泰玉衡价值优选混合A(OTCFUND|006624)$

$中泰兴为价值精选混合A(OTCFUND|013776)$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请大家理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