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们最熟悉的传统文化典籍之一,也是很多成语的出处。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成语见贤思齐,出处就是论语。有意思的是,见贤思齐这个词大部分人都了解,但它的下半句,对不少人来说则是挺陌生的,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论语》原文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意思就是看到牛人我们就想学他们,向他们看齐。其实见贤思齐是符合人性的,人性中本身就有慕强的本能,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投资,我们总是会被成功人士吸引。看到别人赚钱了,我们自然就想跟上,问问人家怎么做的,学学人家的投资策略,甚至想直接抄抄人家的作业,这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希望通过模仿成功人士来获得自己的成功嘛。

正因为见贤思齐符合人性,也比较容易做到,在我看来,孔子这句话的重点和难点,在后半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别人犯错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嘲笑人家,而是应该反过来,设身处地的把自己代入别人的经历当中,想一想,如果是自己面对同样的难题,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会,未来又该怎么避免这类错误?

在基金投资中,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教诲是特别重要的。

你看,我们看别人亏钱或者被骗时,很容易就觉得,诶,这人怎么这么笨呢,这种低级错误我绝对不会犯!进而沾沾自喜,在这场脑海里的较量中分出了高下,获得优越感。但这其实是个大坑,沾沾自喜会让我们变得盲目自信,反而更容易犯错。

要知道,投资是和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场打交道。任何人,不管天赋有多高,学习有多刻苦,在投资之路上,肯定是会犯错的,而且肯定不止犯一次错,会不断的做出错误判断,不断的承受错判带来的损失。

换句话说,所谓投资者的成长,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成长速度的区别,成长空间的差异,这就来自于如何看待错误。

有的投资者,在赚钱的时候将功劳归因给自己,赚钱是因为自己英明,选中了牛基,而到了市场下跌亏钱的阶段,将责任归罪于外界,都是因为A股不行/基金经理差劲/庄家太黑心!从心情上来说,倒是痛快,不需要经历自责自省和改进的纠结,而缺点在于,即便经历了多轮牛熊周期,没有正确归因,没有深刻复盘,自然也就不会改进自己的投资框架,成长的速度就会比较慢。

厉害的投资者,不管自己是赚钱还是亏钱,都会理性的做归因,总是习惯于将基金组合的波动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市场本身的涨跌,也就是;另一部分是自己的选基策略带来的超额收益,也就是。他们会认识到,很难预测,复盘和迭代的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在心境上不断的拷问自己,经历质疑、迷茫和思考,而长期来看,他的投资认知会获得稳步的提升。

不过,如果只是通过从自己犯错的经历中学习,就伴随残酷的副作用——每次犯错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投资中交学费,到最后的确是收获了进步,但学费交了一大笔,未来还得慢慢的通过长期投资盈利把学费填上了,才算是真正迈过了投资盈利的门槛。

你看,投资需要从犯错中学习,而投资中犯错是会有真金白银亏损的,怎样才能够降低学习成本,提升学习效率呢?

更厉害的投资者,正是那些能在别人犯错的时候,及时自省汲取经验教训,用别人的犯错成本,来帮助自己成长迭代的人。错误是别人犯的,所以犯错成本不需要自己承担,这就降低了学习成本;自己做投资,一个决策做出之后,总需要等待相当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是对是错,而如果能从别人的投资经历中学习,就随时能获得学习成长的机会,自然也就提升了学习效率。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品一品巴菲特讲过的一句话,It's good to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It's better to learn from other people's mistakes.智慧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更智慧的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你看,来自东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与来自西方的现代价值投资理念,再次不谋而合,遥相呼应。$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43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