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轮到医药大涨了,之前我们谈得比较多的是港股创新药,今天聊一个A股小而美的创新药公司:益方生物。

一、暂无生存压力            

截止2023Q3在手现金达20亿,几乎无有息负债。         
现金来源:上市前在手现金7亿,2022年IPO上市募资了20.8亿,叠加将KrasG12C抑制剂授权天晴,获得2.6亿首付款。

从目前资金情况看,短期融资概率不大:除了资金充足外,公司还有一个特点是“极小”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从而看出公司对自身定位是“研发”,暂无商业化考量。每年4亿的研发费用,足够支撑4年。

二、盈利出现曙光

益方生物管线如下:


         

贝达授权引进贝福替尼,一二线NSCLC适应症国内获批上市,商业化有保障:         

授权给贝达的三代EGFR TKI,有研报预计是12%-18%的销售分成。即意味着该产品只要能够20亿以上销售收入,2-3亿的分成收入可展望。         

埃克替尼作为国产一代EGFR TKI,目前销售额在20亿左右,在多款国产三代EGFR TKI竞争下,能维持该销售实属不易,因此贝福替尼成为贝达药业在其“大本营”市场(EGFR突变NSCLC)能否力挽狂澜的关键。至少从销售渠道、商业化团队上来说,贝福替尼无需担忧。   

参考艾力斯的伏美替尼在一线NSCLC获批并进入医保后,2023年迎来快速放量,全年销售额达20亿元。叠加翰森的阿美替尼早早过20亿销售额,在适应症一致,疗效相差不大下,贝福替尼实现20亿销售似乎不是难事  

Kras G12C授权正大天晴,国内第二家申报上市:         

国内权益授权正大天晴,收获首付款2.6亿+2.9亿里程碑款项。其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参考天晴安罗替尼在NSCLC的渠道及商业化团队优势,也算是坐着等分红即可。

国内Kras G12C竞争格局非常卷,且市场不大(国内Kras突变占比小)。但好在该药是国内进度快,卖个5-10亿还是有希望。         

此前,市场传言默沙东在洽谈该药的BD,但最终并未兑现。          

目前两个商业化产品合计有望给公司带来3-4亿的分成,从而完成对研发的反哺,带来账面盈亏平衡的可能。       

三、管线有催化          

1、SERD口服拮抗剂:         

国内进度领先,是国内唯一进入3期临床的SERD口服药。全球目前仅有2款上市,在赛诺菲、罗氏折戟后,仅剩礼来、益方的口服SERD在注册临床中。         

益方该药3期临床展现优异数据是有BD希望的。

          

2、URAT1抑制剂:         

设计上,与恒瑞的URAT1抑制剂都类似雷西纳德(该药因副作用在美退市),但进度明显落后,目前仅在临床2期,能否克服雷西纳德的副作用还是未知数,不确定性较大。

          

3、TYK2抑制剂:         

算是国内进度考前的TYK2抑制剂,落后于诺诚健华等,2023年底进入国内2期临床。国内银屑病肉眼可见的卷,但好在基本都是注射剂,口服剂应该还是有些对应患者群。

              

四、负面因素

(1)涉及与倍而达、Mirati的专利诉讼,前者是贝福替尼、后者是未成药的KrasG12D抑制剂,且仅涉及海外权益。悲观预期的话,可能会有1亿的侵权赔偿给Mirati。

(2)市场对这类“非商业化“的药企可能需要给予估值折价。

五、结论          

目前60亿的估值,在科创版一众创新药公司中,算是有不错安全边际(资金充足、2款产品能贡献分成现金流)兼顾收益弹性(在研产品临床数据及进度的催化)的标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